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体中设置弹性填料对比实验的方法,在12口聚乙烯水槽实施淡水精养殖日本鳗鲡,进行对鳗鲡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节水增效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7天的养殖期间,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应用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仅1.2%,比对照组显著节水减排74%(P0.01);处理组的主要水质因子pH、DO、TAN、NO2-N、NO3-N、COD等浓度均符合相关的渔业水质标准;处理组的起捕尾重、产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组高106%(P0.2)、108%(P0.2)和220%(P0.1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38.4%(P0.1)。此外,处理组弹性填料设置的适宜密度为填料占水体体积的10%。因此,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具有节水、减排与节能效果显著,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保、低碳、安全,操作简便、易推广等优点。该革新性的生态工程低碳养殖技术对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从高耗费资源型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兴龙  邓来富 《海洋与湖沼》2013,44(6):1536-1543
采用水体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 在6口土池开展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对土池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节能减排、养殖效益及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135d的养殖期间, 处理组水质的pH、TAN、NO2-N、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7.5%、78.8%、76.2%、53.2%和66.1% (P<0.05), DO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3.5% (P<0.01); 弧菌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6% (P<0.01), 细菌总数、硅藻相对密度、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06%、173%、25.6% (P<0.01), 藻类密度、蓝藻相对密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64.7%、70% (P<0.05); 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高达5.8×109CFU/g, 而弧菌数为零; 虾养殖成活率、虾起捕规格、虾产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2.5%、53.9%、150% (P<0.01), 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6.8% (P<0.01), 处理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增加利润约22.1万元。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具有成本低、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操作简便与易推广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扩增单位点微卫星的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 anguilla)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微卫星等位基因数目分布范围为8-26,35组被试(5个分类单元各7个位点)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其杂合性显著缺乏(P<0.01),日本鳗鲡的4个亚种群的所有微卫星位点均偏离哈-温平衡,对日本鳗鲡种群分化进行的正合检验结果也否定了种内个体随机分布的假设.FST值为0.0098(P=0.00048)揭示了日本鳗鲡亚种群内存在较弱但显著的遗传分化.各分类单元间的FST及RST逐一对应矩阵显示了日本鳗鲡与欧洲鳗鲡两个远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计算Goldstein的遗传距离并由此推算出两个种的分化时间约为200多万年.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作为研究材料, 比较研究了三者间在表皮色差、背肌组织物理特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 (1) M1表皮色差与M2、M3均具显著差异(P<0.05), 三者背、腹间的体色差异程度呈M1>M2>M3 (P<0.05); (2) 背肌物性指标中均具显著差异的为粘着性、弹性和回复性, 前者测定值呈M1>M3>M2 (P<0.05), 后两者均呈M3>M1>M2 (P<0.05), M3背肌最发达, M1纵肌肌束纤维排列较M2紊乱; (3) 肌肉营养成分中仅水分和灰分含量均具显著差异, 依次呈M3>M1>M2 (P<0.05)和M3>M2>M1 (P<0.05), 蛋白质含量高于脂肪含量的仅为M3; (4) 三者间肌肉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均完全相同, 含量排序也均基本一致, 但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均具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日本鳗鲡养成品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消化酶与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在所测16项血清生化指标中,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的为TP、ALB、GLB、ALT和CHE(P>0.05),均具显著差异的为CK、CREA和α-HBDH,它们的测定值依次呈M3>M2>M1(P<0.05)、M3>M1>M2(P<0.05)和M2>M1>M3(P<0.05);(2)所测消化酶中,三者均具显著差异的为肝脏蛋白酶、胃蛋白酶、肝脂肪酶及胰腺脂肪酶,它们的测定值均呈M1>M2>M3(P<0.05);(3)所测抗氧化酶中,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的为心脏SOD、CAT、POD和肝脏CAT活力(P>0.05),均具显著差异的仅为肝脏POD活力,其测定值呈M1>M3>M2(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池塘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在8口土池开展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对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42d的养殖期间,处理组比对照组节水减排达65.1%,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水质的p H、总氮和亚硝酸盐氮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7%、31.3%和38.7%(P0.01),氨氮、总磷、活性磷和硫化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1.6%、37.8%和27.9%(P0.05);弧菌数和藻类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3.1%和51.3%,硅藻相对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3.7%;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0.8%,蓝藻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6%;处理组的藻类生物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9%;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高达1.30×109 CFU/g,而弧菌数为零;处理组池塘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0.5%,硫化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47.0%;草鱼苗种起捕规格、成活率、产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4.6%、4.3%、29.8%和28.6%,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5.6%,处理组每公顷池塘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可增加净利润约1.92万元。  相似文献   

7.
自然条件下, 鳗鲡(Anguilla japonica)自降河入海至性腺发育成熟需洄游数千公里、耗时半 年以上, 且整个过程中不摄食。本文以降海洄游、人工促熟和长期饥饿(20 个月)三种状态下的鳗鲡 为材料, 研究其在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包括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性腺指 数、含肉率)以及肌肉、肝脏和性腺中的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以探讨鳗鲡性腺发育和饥 饿胁迫下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变化。结果发现: 人工促熟鳗鲡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 降海洄游鳗鲡(P<0.05), 而含肉率、肝脏和卵巢内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 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的含量(P<0.05); 长期饥饿鳗鲡的肥满度、肝体比、含肉 率、肌肉(鲜样)、肝脏内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 比值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P<0.05).结果表明, 鳗鲡性腺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肌肉, 其性腺的发育依赖自身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流动和转化, 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被利 用, 转化成性腺发育所需要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王行  江兴龙  王泽旭  刘勇 《海洋与湖沼》2023,54(5):1498-1506
通过构建由组合三维电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生物膜反应池、臭氧紫外线杀灭微生物池等组成的养殖尾水高效处理系统,应用于工厂化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养殖尾水的集约化高效净水处理,并对系统的排放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的精养殖。经140 d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日平均处理养殖尾水3 000m3,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2h,经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总磷浓度为(0.140±0.020) mg/L、总氮浓度为(0.671±0.114) mg/L、氨氮浓度为(0.104±0.050) mg/L、高锰酸盐指数为(2.81±0.44)mg/L,pH为(6.22±0.18)。系统出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系统出水循环利用于美洲鳗鲡精养殖(处理组)的平均单产55.5 kg/m3,较工厂化美洲鳗鲡养殖模式(对照组)提高52.5%;处理组的结束尾重、存活率、增重倍数和特定生长率分别高于对照组44.9%、5%、64.8%和37.5%,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5.7%。该系统具有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良好、成本低、节约水资源、环...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统形态学数据和框架结构数据相结合,应用方差、聚类、判别和主成分等4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太平洋双色鳗鲡与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和花鳗鲡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太平洋双色鳗鲡背鳍前端与臀鳍前端之间的垂线距离占全长的1.4%,属短鳍型鳗鲡。(2)太平洋双色鳗鲡与其它3种鳗鲡形态差异显著。在可数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的总脊椎骨数显著小于日本鳗鲡,显著大于美洲鳗鲡和花鳗鲡,背鳍前脊椎骨数显著大于其它3种鳗鲡;在可量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的吻长显著小于美洲鳗鲡和花鳗鲡,显著大于日本鳗鲡;在框架结构性状中,太平洋双色鳗鲡有6项性状与其它3种鳗鲡差异显著。(3)太平洋双色鳗鲡的背鳍起点与其它3种鳗鲡相比最靠后,背鳍起点在鳗鲡分类研究中可作为重要的框架结构定位点。本研究可为太平洋双色鳗鲡的合理引进和种质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以淡水组为对照,进行了盐度变化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质量(10.70±0.92)g]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幼鳗[体质量(12.11±0.79)g]鳃丝及肾脏Na+/K+-ATP酶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的盐度(5、10、18)处理,各处理组的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前者24h时达到最低值,48h时盐度10处理组上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盐度18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6h时达到最低值,12h时盐度5和18处理组达到最高值,24h时盐度10处理组达到最高值。盐度变化对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肾脏Na+/K+-ATP酶活力影响不明显。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鳃丝Na+/K+-ATP酶酶活提升速度及提升幅度均强于花鳗鲡幼鳗,故认为在盐度范围0—18时,太平洋双色鳗鲡幼鳗比花鳗鲡幼鳗对盐度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长江口日本鳗鲡玻璃鳗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初步探究野生鳗鲡仔鱼的营养需求,分别采集浙江台州市、舟山市以及江苏盐城市邻近海域的玻璃鳗样品,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三个采样点玻璃鳗肠道优势菌群及营养代谢相关的功能差异。结果显示,三个采样点的玻璃鳗肠道菌群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8.7%~82.0%)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2%~19.0%)为主要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2.4%~17.3%)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8.07%~13.03%)丰度较高,属固定优势菌属。此外,每个采样点样本中都含有丰富的独特细菌群,包括台州市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舟山市的内生单胞属(Endozoicomonas)和丙酸杆菌属(Cutibacterium)以及盐城市的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推测是受采样点不同水环境因素影响。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内生单胞菌等菌属在多种鱼类肠道中有着消化蛋白质的功能,气单胞菌虽属于...  相似文献   

12.
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节水、省地、环保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动态变化反映鱼类养殖生长环境状况,氮磷收支规律反馈养殖系统是否具有高效性,二者可评估特定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效果。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一龄与二龄)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鱼体及饲料中氮、磷的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量,比较了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结果显示,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分别在投喂后2、4、10、14 h和2、4、14、18 h出现营养盐浓度高值点,建议针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需对不同时间段进行水质重点监测,主成分分析表明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参数可作为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质的指示因子。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中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氮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25.16%和28.41%,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磷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47.37%和51.66%,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与一龄养殖系统的氮磷吸收率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二龄红鳍东方鲀专用饲料蛋白质与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情况,阐明其生态特征及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归宿,合理评价IPRA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通过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和输出项目,同时设置传统常规养殖池塘(usual pond aquaculture,UPA)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两种养殖模式中,饲料是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IPRA和UPA池塘氮输入的95.02%±2.31%和94.57%±1.82%,占两种模式磷输入的93.19%±2.75%和91.81%±4.44%;(2)底泥沉积是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IPRA和UPA氮输出的45.16%±1.31%和53.98%±1.48%,占磷输出的40.28%±3.19%和59.59%±4.45%,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养殖产出,IPRA渔获物氮输出比例37.73%±0.91%高于UPA的35.07%±0.99%,差异不显著(P0.05),磷输出比例25.50%±1.77%显著高于UPA的20.78%±1.33%(P0.05);(3)IPRA对氮的绝对和相对利用率高于UPA,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磷的利用率显著高于UPA (P0.05), IPRA提高了养殖对象对氮、磷的吸收利用率;(4) IPRA耗水系数、排水系数及排污系数均显著低于UPA (P0.05),但IPRA养殖效益显著高于UPA (P0.05)。综上所述, IPRA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可以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IPRA水质管理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IPRA模式在节水生态、经济效益等评价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2>M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1实验群体的为L1 (体长)、L4 (头宽)、L11 (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1、M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1、M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  相似文献   

15.
缢蛏串联养殖经由饵料藻类养殖塘(俗称肥水塘)投放适量含氮化合物以提高生产效率,了解此过程中的沉积物氮转化对调控和管理河口养殖塘氮的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九龙江口肥水-缢蛏养殖塘为研究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缢蛏塘和肥水塘沉积物厌氧氨氧化速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其环境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肥水塘沉积物厌氧氨氧化速率为(1.76±0.11) nmol/(g·h),相对贡献为9.16%±0.40%,显著高于缢蛏塘(P<0.05)。缢蛏塘和肥水塘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主要由Candidatus Scalindua、Ca.Kuenenia、Ca.Brocadia和Ca.Anammoximicrobium属组成。其中,Ca.Kuenenia属为养殖塘的优势菌属。沉积物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呈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肥水塘中生物多样性更高(P<0.05)。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受养殖土地利用方式、溶解氧(DO)、NH4+和NO3-含量等环境因子的调控。该研究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