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研究了东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为240℃左右,成矿压力40—55MPa,成矿流体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热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源为主,不排除早期有部分岩浆源物质加入。成矿热液具有大气降水特征,但早期可能有部分岩浆水摻入。东胜矿床层纹状矿体、脉状矿体以及冻青背矿床均是同一成矿事件中不同阶段矿化的结果。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2.
大尹格庄金矿位于招平成矿带中段,是胶东地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但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尚存在较大争议。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纵向变化特征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CO2-NaCl±CH4体系。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各阶段(Ⅰ~Ⅳ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加。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主成矿阶段可能存在流体沸腾作用;黄铁矿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壳幔混合岩浆。成矿过程和背景总体与胶东其他金矿床类似,形成于克拉通破坏环境。浅部与深部流体和物质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垂向纵深范围内成矿流体性质、金银成矿强度和金成色稳定一致,金沉淀具有宽泛而稳定的环境,指示大尹格庄金矿床深部仍然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_2-H_2O三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359℃、250℃~319℃和229℃~263℃,盐度分别为4.1%~8.5%NaCl_(eq)、1.0%~6.0%NaCl_(eq)和32.7%~33.9%NaCl_(eq);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212℃和114℃~163℃,盐度分别为0.2%~6.7%NaCl_(eq)和0.1%~3.1%NaCl_(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通过湖南部分金锑矿床年代学特征研究表明,170~150 Ma为华南集中成矿的高峰期,谢家山金锑矿通过白云母Ar-Ar测得成矿年龄160±2 Ma,受燕山运动Ⅰ影响,剧烈的构造作用与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和储矿空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谢家山金锑矿的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153.8~270.0℃)、低盐度(0.88~5.71%)、低密度(0.90~0.95 g·m~(-3))的特征。换算出其成矿压力范围是50~100 MPa,计算成矿深度为1.82~3.78 km,显示矿床成矿深度不大。该矿形成于中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成矿溶液主要为大气降水,早期伴有深源物质,并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与变质作用。谢家山金锑矿属矿床成因应该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充填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凤太盆地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老厂矿区铅锌矿床中存在的闪锌矿脉和方铅矿脉的地质特征、单矿物特征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示踪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不同。根据基底和盖层中矿化类型的不同、基底容矿构造被盖层沉积覆盖、花岗岩时代、基底不整合面上有Pb元素古次生晕存在的特点,表明基底和盖层中矿床的成矿时代是不同的。矿床中包括了加里东期沉积改造型闪锌矿床成矿系列和岩浆热液型方铅矿床成矿系列,华力西期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以上分属于不同时代的三个成矿系列的不同矿床.往往共同叠加在同一容矿断裂构造中.形成一种多时代、多来源、多成因的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8.
盘子涧金矿地处山东胶东地区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部,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Au品位高,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尚不深入。在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及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盘子涧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和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盘子涧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丰度为(3.49~8.50)×10^-14 cm^3 STP·g^-1,4He丰度为(2.46~5.06)×10^-8 cm^3 STP·g^-1,3He/4He值为0.8 Ra^1.2 Ra(Ra为大气3He/4He值,Ra=1.39×10^-6),成矿流体表现出以富集地幔为主导的壳幔混合特征;40Ar丰度为(1.02~2.65)×10^-7 cm^3 STP·g^-1,40Ar/36Ar值为896.3~1724.1,是大气饱和水40Ar/36Ar值的2~3倍,与中国东北部幔源岩样品40Ar/36Ar值相近,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地壳放射性成因40Ar,表明地壳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综上所述,推断山东胶东地区盘子涧金矿成矿流体为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的壳幔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9.
东峰顶金矿区呈脉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石英-重晶石脉型,矿体围岩蚀变强烈,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体矿物共生组合、铅和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年龄、包裹体成分及特征以及原生金的成色等研究,认为金矿床矿源为重熔岩浆岩。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成矿温度140℃~400℃.成矿深度约1.5km。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中深条件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海阳小纪金矿赋存于早白垩世莱阳群水南组中。矿体多为扁豆体状,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他金属矿物以赤铁矿、黄铜矿为主。通过分析成矿控制条件认为:莱阳群分布区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地层标志;NE-NNE向断裂带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蚀变特征是寻找金矿(化)体的围岩蚀变标志;中生代岩体及燕山晚期脉岩发育是寻找该类金矿的岩浆岩标志。其矿床成因属多源多期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