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冀中坳陷深层砾岩体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岩体油气藏是冀状凹陷陡波复式油气藏集带的一种典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表明其极具勘探能力,同时,也反映出该类砾岩体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勘探难度大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探讨了冀中深层砾岩体分布规律,研究了已发现的深部砾岩体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划分出两种不同的砾岩体油气藏类型,指出砾岩体储集层物性的发育程度是形成砾岩体的油藏的关键,并对冀中深层砾岩体油气藏进行了评价和资源预测,研究表明,冀中坳陷深层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资源量丰富,深化潜山油气成藏研究,定量评价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对该盆地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充注能力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潜山油气成藏受烃源岩及供烃方式、储集特征、储盖组合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与烃源岩大面积直接接触的、长期风化淋滤的潜山储集体,最有利于油气成藏.研究区潜山油气藏分为高位潜山型、中位潜山型和低位潜山型大类;以任丘、苏桥、牛东1这3个典型潜山油气藏为代表,建立了高位、中位、低位3类潜山油气成藏模式.高位模式多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具有“双向油源、源储对接”的特点;中位模式多分布于斜坡带,具有“侧向油源、复合输导”的特点;低位模式多分布于洼陷带,具有“顶部油源、不整合输导”的特点.综合考虑烃源岩生烃强度、潜山储层物性、供烃方式、储盖组合类型以及供烃窗口等多种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定量评价公式并对9个典型潜山油气藏进行了评价,3类潜山油气藏的油气充注能力明显不同,其中高位潜山油气充注能力最强,低位潜山次之,中位潜山最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束鹿潜山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冀中坳陷南部潜山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还未开展系统研究和总结,严重制约了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论文基于大量的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样品测试分析以及盆地模拟的方法,系统剖析了束鹿潜山带不同类型潜山的油气成藏条件,揭示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束鹿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供烃条件、输导体系以及保存条件,其中供烃条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成熟度与分布,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和规模,而保存条件控制了原油性质与富集。束鹿潜山带的洼中隆潜山经历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末期—东营期(Ed)和明化镇期(Nm)—现今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为近源断层输导断背斜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而斜坡带潜山只经历了明化镇期(Nm)—现今一期低熟—正常原油充注过程,为远源不整合输导反向断块-高潜山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潜山带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和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八里庄—薛庄潜山带是冀中坳陷内最为典型的断块型潜山带。为进一步了解该潜山带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条件,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八里庄—薛庄潜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至古生代潜山的物质基础发育期、中生代潜山的初始形成期、早第三纪潜山的主要定型期以及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潜山的深埋期。构造演化事件影响和控制了该潜山带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输导条件、圈闭类型、油藏类型等,使其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有利区带,也是潜山勘探选区重要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包括4种接触类型、5种结构模式,具有3种输导类型,其中斜坡区和洼槽区西部以侧向型为主,斜坡区局部构造高点与洼中隆为侧向+圈闭型,凸起区以侧向+垂向型为主。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孔缝洞体系发育,垂向上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以及三个水平潜流带,具有多期岩溶旋回特征。潜山顶部发育的垂直渗流带是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主力输导层,而内幕发育的多期水平潜流带是油气向内幕运移的潜在通道。深、浅部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以及与薄层砾岩是否接触导致了斜坡区与洼中隆潜山油气充注的差异,形成了斜坡区晚期薄层砾岩高效中转、不整合侧向运移、水平潜流带向内幕输导、顺向断层向上输导、反向断层圈闭成藏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6.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冀中坳陷是中国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发祥地,现已探明29个潜山油气田,有48个潜山油气藏,1998年又发现苏49高产潜山油气藏。这表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并没有完结,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也没有完结。潜山成藏模式及其成藏机制,研究者甚多。该文则着重研究与探讨潜山油气藏的分类以及成带分布的性质与规律。作者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沿基岩顶部不整合面油气藏及基岩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式油气田》1997,(1):13-16
冀中坳陷古潜山油田,独具地质特色,发育良好,深埋地腹地前第三系基岩潜山是油气聚集的“构造”与圈闭,中、上元古界的碳酸盐岩储层经过沉积,多期改造,岩石风化淋滤,形成了孔、缝、洞空间融合的储集体。起伏的基岩面上覆盖的下第三系湖相生烃岩是油源岩,与潜山配置造就了“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潜山油田之所以在冀中坳陷大量形成,与区域地质背影密切相关。早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使华北地台进入海盆沉积时期,内蒙地轴南缘沉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潜山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奥陶系潜山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控藏因素复杂,因此一直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导杨税务潜山、文安斜坡潜山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以及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3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明确了碳酸盐岩“云化-岩溶-断裂”三主因叠合控储机理,建立了岩溶孔洞型、断裂孔缝型和云岩孔隙型3种储层模式,拓展了勘探空间;受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控制,形成了先隆后凹型和先凹后隆型两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通过奥陶系潜山成藏要素分析,总结出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模式、中位古储古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和高位古储新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综合评价,目前冀中坳陷北部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泗村店潜山和新镇潜山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对断块型潜山的形成及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渤海湾叠合盆地各构造作用之间普遍存在的沉积间断为潜山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位于渤海湾东南部的济阳坳陷发育了大量的断块型潜山。断块型潜山的形成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是潜山形成的重要条件,燕山期的断块作用使断块型潜山初具雏形,新生代是断块型潜山形成的重要时期。按照断块型潜山发育的构造位置不同可分为断阶断块型、断脊断块型和残丘断块型3种类型。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潜山油气的类型、储集条件及油气田形成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潜山天然气是渤海湾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文安斜坡潜山带则是冀中坳陷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但关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中、外三个不同含气带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等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各带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轻烃化合物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利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厘清不同潜山带油气成藏充注过程,继而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含气带油气成藏差异性。结果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带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的油型气,主要来源于Es4 +Ek烃源岩,储层经历了两期不同成熟度的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带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 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混有部分Es4 +Ek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而外带天然气为低成熟阶段的生物- 热催化过渡带气经氧化改造而形成的次生生物气,主要来源于石炭- 二叠纪烃源岩,仅经历了一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发育双源供烃- 断层不整合输导- 分带差异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内、中、外三个含气带分别发育单向单源供烃似层状高—过成熟气藏、双向双源供烃断溶体成熟—高成熟油气藏以及单向单源供烃层状低熟- 生物气藏三种油气藏类型。本文结果为深化对该区天然气来源、成藏规律的认识和后续勘探领域的拓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钻井资料及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地震资料,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基岩结构特征、潜山内幕反射结构和已钻井分析表明,斜坡南段潜山内幕寒武系发育有多套储盖组合,油源来自霸县洼槽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孔店组,大断层面、不整合面和渗透层构成油气运移通道。构建了"坡腹层状古储古堵古盖油气藏"潜山内幕成藏新模式,并发现落实了一批潜山内幕圈闭,优选钻探文古3井,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回顾了构建潜山成藏新模式和文古3潜山油藏的勘探发现历程,并描述了该油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测井、钻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建立了不同油气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圈闭遮挡条件,可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3种类型;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发育断裂、不整合、内幕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等4种类型;受碳酸盐岩地层、断层活动性影响以及与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特征,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由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和下部淋浴带组成,具有"双层"输导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由潜山内部的溶蚀孔-洞-缝系统组成,其发育程度受内部地层泥质含量控制,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复合型输导体系由单一型输导体系复合形成,具有"多样式"的特点,可以形成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基底潜山勘探面临地质年代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成藏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底锆石测年、潜山储层描述及成藏动力分析,明确潜山储层发育区及有利成藏区。研究表明,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叠加控制下,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大面积发育印支期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平面上北西、北东及近东西向三组断裂、裂缝交错切割成网,纵向上形成的风化带-裂缝带总厚度超300 m的双层结构,明确裂缝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为脆性矿物和双向流体改造。基于早渐新世古地貌及烃源岩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提高了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TOC分布预测精度,明确了中央坳陷优质烃源灶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潜山-古近系储层、构造脊展布和崖城组烃源灶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了“松南低凸起源外高潜山天然气长距离侧向有限运聚模式”及“陵南低凸起源边低潜山近距离高效运聚模式”,提出源边低潜山的L26-B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
滑脱型潜山成藏研究--以沾化凹陷渤深6潜山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渤深6潜山于早第三纪初期与埕东凸起分离,沿边界断层滑脱至渤南洼陷,后期为第三系覆盖,是济阳坳陷中典型的滑脱型潜山.在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下,潜山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下古生界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渤南洼陷中沙三段烃源岩为潜山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潜山内幕发育的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在潜山顶部形成风化壳油藏,而在潜山内幕则形成层状油藏.该潜山油气藏具有埋藏深、破碎严重、含油层系多、单井产能高且不含水的特点.研究渤深6潜山的成藏机制对指导断陷盆地深层滑脱型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饶阳凹陷中的潜山进行构造演化恢复,根据潜山形成、埋藏、定型的时期,从潜山演化历史角度,将饶阳凹陷中的潜山分为五种演化类型:早形成、晚埋藏、晚定型(早-晚-晚型),早形成、晚埋藏、早定型(早-晚-早型),早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早-早-晚型),早形成、早埋藏、早定型(早-早-早型),晚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晚-早-晚型)。通过分析潜山的形成期、埋藏时间的长短和定型时间的早晚,认为早-晚-晚型的潜山构造(带)最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和原油地球化学资料,结合钻井地质和测试分析,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南深凹区核三下、核三上亚段烃源岩沿着古城油田北西构造抬升方向顺层两期供油,
其中廖庄组沉积末期是油气大规模充注成藏时期。核一段沉积末期,泌阳凹陷东南部深凹区核三下亚段烃源岩达到生排烃
高峰,油气从深凹(高势区)沿古城三角洲砂体进入古城鼻状构造(低势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廖庄组末期构造抬
升和断层活动,古油藏遭受一定破坏,同时核三上亚段烃源岩达到生排烃高峰,大规模成熟油气沿古城三角洲砂体横穿断
层形成断阶式向上聚敛成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马厂地区的地震剖面资料,提出了该区断块潜山的四种构造样式:断阶状地垒断块潜山、不对称式半地垒断块潜山、倾斜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和高幅度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断块潜山顶面的总体特点为:南高北低,南宽北窄,南缓北陡。并在综合地层和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马厂地区潜山的成藏特点。潜山储层具备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广泛发育的裂缝、后期的构造翘倾运动造成的地势差以及其切割断层发挥的油气运移通道作用和封堵作用,得出潜山储层是油气勘探优势储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