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的场源效应对电阻率异常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识别CSAMT电阻率异常特征的能力,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准确地进行资料的地质推断。利用张量CSAMT二维正演方法,对三种地电模型的场源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场源效应的电阻率异常等值线断面图。在实际CSAMT法工作中,由于场源位置不同造成观测结果中有可能存在场源效应的影响,在对CSAMT资料作地质解释时,应考虑场源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瞬变电磁法作为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Surfer软件是物探工作中等值线图绘制,尤其是瞬变电磁法断面图绘制的重要工具。VBA是一种建立在Office中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是一种通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Surfer和VBA技术的瞬变电磁断面图的自动化绘制技术,并就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应用便捷,提高处理效率,具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Surfer数据格式,编制了地形改正程序,可将地形校正到原始的假设平面观测断面图上,使观测面以实际高程的曲面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更接近实际的效果。断面图地形改正是表征意义上的地形改正,地改以后可方便客观地观察异常的空间形态以及各异常的相互空间关系,同时也使断面图更美观,更具有实际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在正反演算法上受到计算速度和精度的限制,需要大量的时间得到地下结构断面数据。为了海上快速识别海底高阻异常区域,提出一种通过计算视电阻率快速成像的算法,避开复杂的反演计算,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电性分布拟断面图,定性解释地下地质结构。算法通过一维和二维模型计算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代入海试数据计算拟断面图,与传统海洋电磁法反演结果对比各自优劣。结果表明,在一维和二维模型中,算法可靠且稳定,高阻异常体横向边界分辨率较高,拟断面图高阻异常分布与模型结构拟合度高,海试实测数据计算结果同样显示了与反演断面图有较高相似度的高阻异常分布,且运算时间远远小于反演计算。  相似文献   

5.
杨湘生 《湖南地质》1994,13(4):229-233
郴州市不同的含水岩溶构造:在Ks断面图中,其变化率异常千变万化,二者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在P_3断面图上,异常往往呈下凹漏斗状,它对岩性段位置的显示多不明显。但Ks变化率分析,可提高异常的分辩力和地质解释程度。  相似文献   

6.
可控深度电法勘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改变地下电流密度分布状态的方法,造成地下某深度域电流密度达极大,使地质体处于最佳激发状态,提高地质体异常的信噪比,从而达到强化欲探测深度地质体异常的目的。研究、实验及勘查实践证明,不同勘探深度组成的地电断面图,能量化地给出地质-物性体的空间位置及产状,为复杂形体的定量解释及解释的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平均重力差值异常法在寻找盐类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异常是地下诸地球物理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数据处理对异常的推断解释显得特别重要。重力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较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为了突出不同深度不同大小的异常,从而作出最合理的地质解释,经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用平均重力差值异常法解释重力异常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地面观测到的重力异常随着地质体埋深增大而衰减。深而大的地质体,在不同的深度异常特征变化较少;而浅而小的地质体,在不同的深度异常特征将急剧变化。根据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重磁异常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提高位场异常地质解释的质量。利用等效点源反演绘制的图件,来研究北美及相邻海域的地面自由空间重力异常、POGO(线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卫星磁异常,以及区域热流和构造信息间的视一空间相关关系。在卫星高度上相关异常的区域位场,也用泊松理论在重、磁场导数异常之间,移动窗口线性回归作定量分析。在大陆地区观测到长波长重磁异常之间的一种反相关关系。重力异常为负、磁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壳相对较厚,磁化强度较高。例如:一个突出的磁力高与爱那达科盆地向辛辛那堤穹窿延伸的重力低相对应。磁力异常为负、重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征是地壳较薄,区域热流值较高。如:北美和中美洲的科迪勒拉地区,以及黄石地热区。虽然,海洋区域的重磁异常显示弱相关,但统计相关的符号一般为正。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仙姑台矿区找矿突破,在矿区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技术进行探测,通过寻找斑岩型隐伏岩体来寻找铜多金属矿。发现在电阻率反演断面图上,花岗闪长斑岩有三种异常标志:从高阻到低阻过渡带出现扭曲变形地段、低阻区局部高阻地段和高阻区局部低阻地段;对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异常解释及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结果表明:在矿区内开展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可获得丰富的异常信息,为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反映了地质异常体与周围环境在物质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性。随着信息以及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地质体的异常可以通过地球物理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获得,并在资源评价、成矿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电场法梯度测量是一种原理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较为困难的地球物理方法。自然电场法对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物体有着敏感的反应。自然电场曲线所包含的信息即包括了地下异常信息,同时又包括地形高程等影响信息。实践证明,对于高程变化较大的地区,自然电场曲线经过地形高程等校正之后,才能更为准确的反应地下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2.
瑞利波勘察技术近几年在工程勘察及工程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勘探目的、达到最佳勘探效果,工作前应进行现场试验,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通过试验初步了解和掌握测区地层的地球物理条件,根据勘探任务目的与要求,结合测区实际地质、地形和物性条件,确定观测点点距、道距、偏移距、激发方式和仪器参数等,选择最佳观测窗口,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笔者列举了瞬态瑞利波勘探方法的几个应用实例,包括抛石体厚度探测、划分软弱夹层、滑坡勘察及地基振冲处理效果评价等,效果较好,经济适用,说明了瞬态瑞利波在浅层工程地质勘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西藏帮浦东段矿区浅部资源逐渐减少,深、边部开拓势在必行.采用CSAMT在帮浦东段—笛给矿区开展铅锌矿深部勘探与找矿预测工作,利用磁场强度Hy计算全区视电阻率共计42 840个,得到了勘探区CSAMT全区视电阻率异常图,进一步分析获得导电特性异常区4个,即高阻异常区R1、R2、R3和低阻异常区R4.通过结合以往勘探资料成...  相似文献   

14.
在高密的找水工作中,采用激电测深法进行定井,推断含水层的位置和富水性,在物探确定的异常部位实施钻探,找水效果显著。根据高密市找水定井实例,简要介绍激电测深定井法在找水定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今后运用该方法进行找水定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顾观文 《地质与勘探》2023,59(4):872-882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是应用于金矿勘查的一种重要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以往主要采用中梯扫面和激电测深组合的方法获取激电异常。中梯扫面受限于单一固定供电极距,仅能反映某一深度的激电异常分布;常规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由于需要对固定测点布设不同极距的供电电极,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不适合三维探测。近些年随着大功率、阵列观测技术发展起来的类中梯激电装置可在观测区布设多组不同极距的供电电极,兼顾了激电测深与激电剖面二者的特点,为常年干旱的戈壁滩地区金属矿深部勘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探测手段。本文基于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测量技术在甘肃花牛山金矿区开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实验工作。实验结果表明: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观测能快捷高效获得研究区不同深度的激电异常;采用与类中梯装置相适应的三维反演方法对激电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可获取研究区地下三维精细电性结构;基于矿区的三维电性结构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构建的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与矿区已知金矿点位置吻合,并发现了三处潜在成矿点;类中梯装置大功率三维激电测量技术在供电困难的戈壁滩地区金属矿勘查中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何委徽  崔健  刘和花 《江苏地质》2019,43(3):349-358
为了提高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江苏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资料,在页岩气资源早期调查评价阶段进行地球物理方法技术集成,目标是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江苏以往资料积累状况和复杂构造条件下的有效勘探技术组合,以达到识别不同时期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层位的目的。结果表明,通过勘探网络的优化、勘探手段的优选和物性参数的分析,以及先进勘探手段和处理方法的引入,对江苏下扬子区4套页岩地层分别提出了有效的技术组合,大幅降低了调查成本,进一步提高了解释精度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梅洲木鱼湖断裂位于湘潭城区,要查明其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干扰因素多,施工条件不好。调查中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勘探,并通过开挖等方式进行验证,3种物探方法各有特点:天然电场选频法仪器轻便、勘探线布置灵活,干扰因素较少,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利用其动态信息确定断层平面位置准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结果比较直观,特别是对断层性质的确定形象,但勘探布极的工作量较大,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地质雷达勘探成果形象直观,但设备成本高,勘探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大,勘探深度有限,一般对表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航空物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坦 《地学前缘》1998,5(2):223-230
航空物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的结合,近十年来由于航空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物探技术在仪器设备、方法技术、成果解释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作为航空物探中的老方法航空磁测,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前景。航空电磁测量近来得到较快发展,大有超过航磁测量之势。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测量在地质和环境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航空重力测量开始加入航空物探测量生产行列,航空气测技术在继续研究。综合航空物探测量由于解决问题能力最强而得到迅速发展。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小型化、轻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是这项技术今后的生长点。利用多参数、多分量的航空物探测量工作是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航空物探测量的领域是航空物探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综合地球物理测井通过测量钻孔中地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从而获得地层丰富的物性和位场信息。这里阐述了某铁路隧道钻孔的综合地球物理测井勘查效果,该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文和工程地质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宏伟  柏剑  黄新 《现代地质》2014,28(4):850-858
介绍了西藏工布江达县某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物探测量效果。通过时间域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圈定出高极化率异常区一处,结合地质及物性资料推测为矿致异常。在此基础上,于异常浓集中心布设剖面运用对称四级装置进行测深工作,识别下伏矿体的展布形态并指导钻孔布设。通过工程施工验证了物探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测量成果对下一步的地质工程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出在该矿区运用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研究结果对冈底斯成矿带及类似地区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深部斑岩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