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间浅滩及海积平原上沉积物中的微层理、小层理和多元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韵律体系。小层理是由不同类型的微层理组成,多元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小层理组成,它们在成因上也是密切关联的,在一定水文、泥沙条件下形成的微层互相迭加则构成小层,水文、泥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小层理。不同类型的层理在潮间浅滩上的分布及海岸的淤长,形成了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地区淤泥质海岸近岸带水体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连云港为例,将淤泥质岸滩泥沙运动归结为二种基本的物理过程:在破波带内,波浪掀沙造成泥沙悬浮;在破波带外,水体含沙量来源于破波带内悬浮泥沙在潮流作用下的扩散运移。从波高的统计分布等出发,按波能法概念提出了破波带内水体含沙量横向分布表达式;破波带被视为无数泥沙扩散线源的迭加,由此建立破波带外水体含沙量横向分布的表达式。由以上两表达式算得的破波带内、外水体含沙量分布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浙东淤泥质海岸的泥沙来源和塑造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浙东海岸地区水文、泥沙多次调查和各种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陆域、海域和空域泥沙的平衡计算,揭示了落淤浙东海岸地区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它约占总来沙量的91%,海域和当地河流来沙属同一量级,合占9%,空域来沙不足1t。随之,也进一步论证了长江年输沙量约30%南下浙江近海,这一观点是可信的。通过潮汐、波浪造滩过程分析,阐明了具有驻波性质的潮流作用于滩面时,造成涨潮流的减速时段长于加速时段,从而使浙东港湾淤泥质海岸在泥沙来源少的条件下仍能缓慢淤涨;开敞性海岸同受潮汐和波浪作用,波浪能在坡缓的淤泥质滩涂造成数公里宽的破碎带,使泥沙不断地来回搬运,海岸呈不平衡态,但因波浪作用时间比潮汐短,泥沙来源丰沛,故多呈淤涨势态。  相似文献   

4.
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分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华  查勇 《海洋科学》2002,26(9):70-73
结合国内外分形研究进展,系统探讨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的分形机理问题,指出;江苏海岸的形成受到了构造和河流泥沙淤积的双重作用,而海岸线的走向则受到了构造,河流淤积,滩面物质组成与沿海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另外,江苏海岸线分维的变化与海岸的淤积和侵蚀有着必然的联系;再者,江苏海岸物质组成具有分形性质,这是江苏海岸线具有分形性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北岸以及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状况、机理、模式模型、灾害评价及防护对策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加强对非周期性事件的野外现场观测及作用评估,加强侵蚀因素的定量研究,提高岸线判别精度,完善并推广数值计算模式模型,加强侵蚀灾害的综合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江苏淤泥质海岸入海河道闸下淤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凤阳  汪亚平 《海洋科学》2008,32(12):87-91
通过建立ARIMA模型,分析了江苏淤泥质海岸四条入海河道(射阳河、新洋港、斗龙港和黄沙港)建闸后闸下河道的冲淤演变过程,预测闸下河道淤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射阳河闸下淤积量将会持续增加,到2010年预计量可达2.47×107m3,淤积量为四条河中最大;黄沙港和斗龙港有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无射阳河明显,淤积量有小幅度增加;新洋港变化不大,已达到冲淤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以多期地形图、海图, 多时相航空影像图、卫星遥感数据, 多年实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综合运用GIS 软件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系统分析了人工干预下河北省淤泥质海岸岸线近50 a(1956~2006 年)来演变过程、动因, 深入探讨了海岸岸线演变特征及其对周边岸滩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河北省淤泥...  相似文献   

10.
李炎 《海洋学研究》1989,7(2):13-23
运用多时相卫片中潮间浅滩出露经验频率与实际潮位累积频率的联系,可以从短期多时相卫片直接编绘特征潮位线分布图。在理想抽样方案下,编绘可以在无任何实测潮位记录条件下进行。在不合理抽样条件下,通过若干控制潮位站的潮滩出露经验频率与实测潮位累积频率的关系曲线,也可以进行近似的编绘。文中给出杭州湾南岸潮间浅滩的应用实例和关于误差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淤泥质海岸形态的演变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淤长型和侵蚀型岸段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淤积到侵蚀的过渡型岸段。通过剖面测量、粒度分析和地质调查,认为过渡型岸段具有上部淤积下部冲刷、冲刷逐渐向上部扩展、潮滩表层沉积物不断租化、淤积带逐渐变窄最后过渡到全剖面侵蚀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淤泥质、粉沙质及沙质海岸航道回淤统一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淤泥质海岸航道回淤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拓展研究,使之统一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粉沙质海岸及沙质海岸。主要研究内容有,在波浪和潮流综合作用下挟沙力含沙量研究中引入了特定的泥沙因子F1/F,从而挟沙力含沙量公式不仅适用于淤泥质泥沙,也适用于非淤泥质泥沙;在动力因素方面,除了一般寻常潮和波浪动力外,进一步考虑了风暴潮和破波的巨大掀沙能力造成航道骤淤的可能性。并结合连云港30万吨级主航道扩建及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的回淤问题(包括骤淤可能性问题),京唐港外航道和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问题,进行预测计算及校验计算,结果都是良好的。此外,对杭州湾强潮和涌潮情况下的挟沙力含沙量也进行了校验计算,结果也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轲道  王建 《海岸工程》2004,23(2):19-24
研究了茅家港环抱式突堤航道防护工程对茅家港犀段的海犀水动力和海犀地貌的影响,分析了该岸段海犀水动力变化和海岸地貌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堤内和东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弱,滩面淤积;西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强,滩面冲蚀;口门处的水动力增强,航道位置稳定且冲蚀加深;口门以外的水动力未变化,航道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台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岬湾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部为河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展并经历了两期活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湾北岸南竹港-龙泉岸段实测岸滩断面资料的统计分析,进而对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模拟预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因长江来沙减少以及侵蚀/淤积波自东向西移动,导致近10a来该岸段岸滩处于侵蚀状态,其中岸线整体后退;因季节性的波侯作用,岸滩具有冬淤夏冲的特征,岸线则表现为冬涨夏退,因局部工程作用影响的岸线则具有冬退夏涨的特征。此外,基于-3m和-8m等深线构建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岸线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淤积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挖的开敞航道,普遍存在淤积问题,而且在风暴浪作用过后,经常出现泥沙大量骤淤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航道淤积除存在悬移质淤积、推移质淤积、层移质淤积外,还有泥沙流滑淤积、航道侧面土体滑坡淤积2种方式,并概念性地分析了粉砂淤泥质海岸航道淤积.在常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的淤积组合模式;在风暴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泥沙流滑+航道侧面土体滑坡”的淤积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