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983年3月1日影响珠江三角洲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总动能收支。结果表明:就时间区域平均而言,动能制造项是总动能源;动能水平通量散度和次网尺度过程则消耗区域的功能;几乎所有的主要收支项数值,都在高空急流所在的对流层上层最大;网格尺度的垂直输送使动能由对流层中、低层向高层输送,但次网格尺度过程使动能下传。在风暴影响前后,各能量的收支项都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辐散风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的收支以及这两种动能之间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尽管辐散风动能在总动能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它的变化与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辐散风动能与旋转风动能的转换函数{KD,KR)中,B项(代表垂直运动与旋转风动能的垂直变化的耦合)是最大的转换项;在强对流区,反映涡管伸缩机制的A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项。就区域时间平均而言,有旋转风动能向辐散风动能(KR→KD)转换。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2007年4月17日广西西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桂西北春季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蓝春灵  韦春霞 《广西气象》2007,28(A02):106-106,86
通过对2007年4月17日广西西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桂西北春季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波  闫巨盛  马凤莲 《气象》2007,33(9):74-82
利用NCEP6小时一次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FY-2C卫星云图及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雷达回波和云图演变特征、地形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河北平原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由垂直结构向前倾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中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的大气层结增强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飑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太行山地形和平原南部的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系统的触发、组织、移动具有重要作用,强对流区发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南侧的偏南气流里。分析还发现,低层θse高能区、水汽通量大值区、强的辐合上升区和CAPE的高值区等物理量场都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志芳 《气象》1989,15(2):57-57
总结对冰雹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得到一个K_(NEW)指数。从1984年以来,使用它的合计值K_s来作丽水地区的冰雹、大风预报,效果较好。 一、K_(NEW)指数的含义 我们定义K_(NEW)指数为: K_(NEW)=(T_(850)-T_(500)) Fd_(850)-10S_1 实际上是将K指数的第三项(T-Td)_(700)改为10S_I(S_I是不稳定指数),  相似文献   

8.
对发生在桂林市北部山区的一次降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消散的形势、水汽、地形和季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产生强对流天气需要充足的水汽、对暖湿空气足够的冲击力以及暖湿空气受到冲击后快速的上升通道。在桂北地区的春末夏初,冷暖空气常在这一带交绥,较为强大的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形成了对暖湿气流的冲击,500hPa槽深且位于云贵高原一带,700hPa和850hPa上有槽或切变相对应,850hPa西南低空急流明显,桂林北部的高山的地形作用加剧了暖湿气流的抬升。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15日大连出现了春季最晚的降雪天气。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多种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这次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200hPa急流、500hPa贝加尔湖冷槽南压形成的冷涡、中低层南支槽前水汽输送以及地面冷锋是产生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的环流背景;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层...  相似文献   

10.
1概况1995年4月9日傍晚,广州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9日13时弱对流云产生于粤桂交界的苍梧、郁南一带,以后边发展边东移,18时移到四会、佛山一带;18时40分,乌云从广州西边席卷而来,顿时雷雨交加、狂风呼啸,20时前后对流云团逐渐减弱并向东北方向移去,强对流天气随之结束。广州市9日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水量达48.9毫米。9日19时10分至19时15分广州天河测站测得24.2米/秋的大风,从开阔地区的受破坏程度看,其阵风远不止于这个风级。市内部分地区还伴有小冰雹。受这次雷雨大风的影响,广州市区不少交通要道两旁的树木被刮倒,…  相似文献   

11.
1986年8月9—10日山东省的聊城、济南、泰安、枣庄、济宁、临沂、青岛和烟台八地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影响的地区普遍出现了8—10级的阵风;61个县市降大—暴雨,有两个大暴雨中心,一个在胶南县,降水量为178毫米,另一个在费县,降水量是121毫米。由于这次过程是自西向东先后影响我省的,降水量实际是6小时降水量,所以这次过程是一次明显的雨暴过程;在风雨交加的同时,费县、日照、苍山、平邑和泰山等站降了冰雹,冰雹最大粒径3公分。这次过程的特点是强风,暴雨冰雹同时出现,强度大,影响时间集中持续时间短,强风、暴雨、冰雹三种天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3年5月27日发生在关中平原上的强对流飑线过程分析,得到一些全省的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结论:地面副冷锋后流场辐合小扰动是一种触发机制,地形抬升作用是另一种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1998年5月1日发生在龙洞堡机场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且中尺度特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探测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2017年4月21日粤东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触发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形成不同强对流类型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2次强风暴天气都出现在有利于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下,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条件、对流触发机制,水汽较充足,主要的不同在于:第1次过程湿层浅薄、辐合层次较低,但低层存在强烈的风速切变,同时存在中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的现象,因此对流发展激烈,出现了明显的冰雹大风天气,但是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水汽不足,强降水出现时间较短,累积雨量小;第2次过程湿层深厚、辐合层次较高,但低层风速切变不是很大,没有中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的现象,因此对流发展相对较慢,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冰雹大风天气,但是由于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出现时间长、累积雨量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3月20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连续监测的情况,并对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过程和体会加以总结,认为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灾害性天气,用垂直积分液态水、组合反射率和基本反射率及基本速度、反射率垂直剖面和回波顶几个产品来判别和预报效果会较好.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4月17日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的天气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图上出现的三体散射回波以及对应的径向速度图上中等强度的中气旋预示着强冰雹的出现,局地剧烈天气(大冰雹和11级强风)出现在锋前,而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则出现在锋面附近;干冷...  相似文献   

17.
18.
2001年9月16日昆明机场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经二次滤波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主要是在大尺度辐合背景下由一个中尺度低涡扰动引起.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表明,触发对流的中尺度低涡是一个低层辐合强烈、向西北倾斜且较深厚的低值系统.而昆明地区持续高温及水汽积累为对流发生储备了能量和水汽条件,垂直风切变则使对流发展更为旺盛、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5年8月15日梧州一次强对流天气,表明:(1)本次过程是由于高空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所共同影响造成的。(2)物理量场分析表明,TlogP图能够对本次过程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结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本次强对流天气低空急流的存在对大风的产生的贡献较大。5、本次过程系统移动快、短时雨强大、同时伴有雷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20.
清远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对2005年3月22日发生在清远市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进行剖析,辅以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找出发生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原因,是南支槽东移、发展,在槽前产生强烈的水汽辐合以及热力抬升,合适的单站地面要素和物理量场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