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古医书《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和自然关系。人若顺随自然.则可健康长寿;逆之,则会有病丛生。所以,凡善养生之人都很注意天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古医书《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指出了人和自然关系。人若顺随自然,则可健康长寿;逆之,则会有病丛生。所以,凡善养生之人都很注意天气气候变化。 人们要了解和掌握天气气候变化情况,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收视天气预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都有今明两天的天气预报。这对老年人和身患各种慢性  相似文献   

3.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  相似文献   

4.
施能 《应用气象学报》1996,7(2):175-182
文章利用季风强度指数研究了近40年冬季1月份东亚季风强度趋势、年际、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结果指出,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弱冬季风时,我国天气气候是暖、湿;强冬季风时,则冷、干。但是,季风与我国气候在近40年中的趋势变化关系则不如其年际、十年际变化更密切。近40年来,我国冬季气温已明显升高,季风减弱,但不太显著。80年代中期开始,冬季风已明显减弱。此外,还指出,东亚强冬季风时,大气环流具有强WP型、弱EU遥相关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域)一书中,对医师提出忠告:“谁要掌握医学科学,必须懂得考虑一年四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的确,人与天地相参,您之康健,性养乃至行为(情绪)某种程度上无不受制于天也!  相似文献   

6.
揭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966~2006年揭阳市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温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揭阳市高温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偏少期,1990~1997年为平均线附近平稳变化期,1998以来为明显偏多期,而且强度也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区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造成揭阳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西北气流的增温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后者则容易造成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天气状况如何,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状态。例如,在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就显得特别地活跃与振奋;相反,如果是遇上连续性的阴雨天气时,人常常表现得十分地懒散、烦躁和没精神。 天气状况是怎样地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状态呢?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能将之理解为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现象。即是说,人体实际也是一个小天体,它与自然宇宙的大天体是有密切的关联的,所以地球大气发生的一切变化,尤其是天气变化,无疑也会影响到人体生理的变化。到了现代,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已证明了“天人合一”这一我国古代自然科学观的正确性。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天气状况之所以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这是由于人体内有一种名叫松果腺体的物质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缘故。因为松果腺体对太阳光非常敏感,当遇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天气状况时,由于太阳光充足,它能使松果腺体受到很大抑制,这样,人体内那些容易激发的振奋功能作用的诸如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的浓度就会相对增加,所以人的情绪就表现得比较地活跃与振奋;反之,如果是出现整天都是阴沉沉的天气,由于太阳光不足,它能使松果腺体的数量明显增多,人体内容易激发振奋功能作用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就会相对减少,故人的情绪状态就欠佳,显得有点萎糜不振。 懂得天气状况对人的情绪有较大的影响之后,人们就应该在较长的阴天寡照日子里,有意识地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并切实遵守日常生活作息规律,以便把不利的天气状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对健康和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第2部分“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取得如下重大研究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导线覆冰是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的物理过程,贵州是我国南方导线覆冰最严重的受灾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覆冰灾害。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覆冰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局地线路覆冰的大范围气候、天气背景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已有的覆冰灾害事件,侧重于气候背景的角度,分析总结了2008~2011年贵州产生覆冰的天气气候特征,气象要素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因子与导线覆冰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贵州省导线覆冰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的北移,对流层下层逆温层的影响密不可分;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北边小槽移动影响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汇集之地,容易形成冰冻天气,加之导线多分布于山上,则导线的材质与分布,导线所在环境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风向风速,降水与天气状况等,决定了导线覆冰的厚度。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就气候变化或气候振动发生的时间特征尺度来说,包括几千年、几百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就是了解某一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分别考虑以下几种气候:纪元气候(epoch-long climate)、世纪气候和“局地瞬时”气候。每种气候都有它自身的时间和空间的平均气象特征、统计波动和相关。对纪元气候而言,世纪气候就是它统计上的波动;对世纪气候而言,则相应的波动就是“局地瞬时”变化;对局地瞬时气候就是年和季的天气变化。为了确定气候的变化,首先要找出“局地瞬时”气候的变化,这对全球各大区域和一代人生命这样长期间内的气候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1.
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早为人们注意,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探讨天气变化和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时,往往多限于某些内科疾病,有关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文章则尚少见。医疗实践得知鼻出血与某些天气变化有关,但二者之间究竟有何种联系尚不明瞭,有鉴于此,我们共同调查了一九八二年七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一共十三个月中杭州市区连续统计观察的鼻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以探讨鼻出血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新技术提高天气灾害预报能力兰州中心气象台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人们在自然界生存中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冷暖风雨,气候和瞬息变化的天气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气候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建设,夺取无数的生命。甘肃深居祖...  相似文献   

13.
引 言 太阳与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朔到1801年天文学家W.Herschel,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当太阳黑子较少时,地面上的雨量也少…”。1852年天文学家Wolf研究了苏黎世城历史上气象要素和黑子相对数的相关关系,发现:“当太阳黑子数多时,苏黎世地面气候较干燥,农业获丰收;而当太阳黑子数少时,气候则较潮湿,常有暴风雨造成农业上的灾害”。近10年来,随着短期气候变化预测的迅速发展,太阳与气候的研究也再度活跃起来。 广东省的天气预报分析经验表明,副高的强度、位置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的偏多或…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天气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认为天气气候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环境与资源的一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夏廉博  严济远 《气象》1978,4(10):38-38
历来人们认为关节痛与天气变化关系很大。我国古代医学家把关节炎、风湿痛称为痹,认为寒冷、潮湿是诱发的原因。究竟何种天气容易诱发关节痛?了解这一关系对做好预防工作及选择疗养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候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它对人类的活动是有影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宽,人类活动和气候关系更加密切。不利的气候条件能给人类带来损失和灾害。据统计,每年自然灾害给世界造成经济损失400亿美元,其中300亿美元是由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当然,有利的气候条件也能给社会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因此,如何利用气候条件和规律,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近三四十年,气候已作为人类的资源予以开发和利用。为此,  相似文献   

17.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天气气候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永仁  李跃清 《气象科技》2008,36(2):174-179
南亚高压是夏季亚洲南部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的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副热带高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与夏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亚洲区域天气气候关系密切.关于南亚高压的研究,气象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一些开创性成果,并逐渐认识到南亚高压的演变对北半球及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南亚高压的形成原因、结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东西振荡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了近几十年极涡的研究及其与南亚高压的一些初步关系,指出这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存在的具体关系,是一个研究较少的重要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熊亚军  于平  扈海波 《干旱气象》2013,(1):194-198,211
高温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发展既与天气尺度的环流系统有关,又与热岛效应、下沉增温及地形等因素存在联系。本文从高温的气候特征、高温与环流的关系及高温灾害的风险评估3个方面,对国内高温气象灾害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较系统地反映了国内高温气象灾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月,中国气象局对外公布了2008年度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2008年度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1)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2)台风登陆个数多,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破历史纪录;3)强台风“凤凰”袭击9省,滁河发生大洪水;  相似文献   

20.
引言2000年春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连续出现的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横行肆虐。所经之处,天空混浊,地面飞沙走石,能见度严重下降。不仅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还造成房屋倒塌,树木被连根拔起以及人员伤亡事故。这种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轻和防止风沙灾害,保护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异常给我们带来的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改善和治理已成当务之急。这里就我们大同市气候环境的变化来分析一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性。1大同市气候概况 大同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和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