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河段共有近90个深槽,累计长度占河段总长的45%左右。它们分布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河槽束狭部位的下方、水下岩埂的下方、狭谷急流奔泄及河道拐折处,槽底基岩岩性相对较软弱的地段。它们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流水强烈深切过程中主要由跌水掏蚀与急流冲蚀所形成的,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长江南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上起下三山,下迄泗源河,长73公里(见图1)。长江南京河段与镇扬河段正处在南京~镇江东西向断折带上,因此,河段的走向,基本上与长江下游挤压破碎带一致。因受科氏力作用,加上江北地块的向南掀斜,江北有较宽广的河漫滩;而山嘴及其所形成的石矶,多分布在江南沿岸。沿江分布的矶头节点使本河段自上至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冲淤平衡的河流具有调整河床变形使之趋向不变形的特性,这种特性必然反映在河床横断面冲淤演变的趋势之中。据此,采用横断面冲淤指标跟踪计算法生成黄河上游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1976-2006 年的横断面冲淤演变时间序列,对该长期序列的趋势变化和突变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内蒙古河床演变明显存在3 个阶段,即演变相对稳定阶段、河床快速萎缩变形阶段和新的相对稳定阶段,以及孔兑来沙大的年份是横断面冲淤面积趋势改变的时间。大型水库修建后,孔兑来沙对河道横断面冲淤趋势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近年来大洪水缺失和孔兑来沙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河床萎缩的重要根源。90 年代中后期横断面冲淤演变再次发生突变之后,内蒙河段进入到一个新的相对稳定期,河床边界条件已经和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因此在新的稳定条件下,如何治理内蒙河道的淤积萎缩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流域和河口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槽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河势演变和河槽冲淤均产生重要影响。依据长江河口河槽大面积表层沉积物采样和各河槽定点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各河槽沉积特征,探讨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河槽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分布最广,粒径分布纵向上呈自西向东减小、横向上自北向南减小趋势,河槽总体主槽粗、边滩细。涨落潮泥沙输运和沉降过程影响河槽纵向沉积分布特征,风浪作用强化了口门段河槽南北沉积环境的差异,北支、北港口门段河槽受到偏北方向风浪作用强烈,沉积物粗化明显。不同泥沙来源是造成河槽整体沉积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南支、南港上段表现为流域来沙的沉积特征,北港、南槽、北槽则表现为流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口外沉积物对口内河槽的影响主要是为口内河槽提供细颗粒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炯心 《地理学报》2005,60(2):337-348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 (Sediment budget) 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的1.1345倍,由此求得总净来沙中有11.85%淤积在河道中。河段出口输出沙量随时间而增大,大致在1980年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1980年以前河段出口输出沙量的增大,与3口分沙减少 (等价于河段净来沙增多) 和下荆江人工裁弯 (使河道输沙能力增大,因而可以将更多的泥沙输送到河段出口以下) 有关,1980年以后的减少,则与宜昌站来沙量的显著减少有关。建立了1980~1997年间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与宜昌站年来沙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该方程估算出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宜昌站临界来沙量为3亿t/a。为了定量评价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于河段冲淤量的相对贡献,我们以1980~1997年和1955~1997年两个时间系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3%、31.56%、25.77%、32.71%和3.73%。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中游荆江段天鹅洲和中洲子(牛轭湖)为对象,通过对其沉积物柱样进行210Pb、137Cs、粒度、磁学测试分析,建立了牛轭湖沉积的基本序列、沉积特点与年代学框架。研究表明:1牛轭湖沉积为A-B层,A层(下层)为河相沉积层和河/湖过渡层,B层(上层)为湖相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在剖面上呈"粗—细—粗"变化特点。2对于近现代牛轭湖,笼统运用放射性核素(如210Pb)比活度计算的平均沉积速率推测沉积物年代,会产生较大误差,需运用其他沉积特征参数和近现代环境变化事件记录进行多重校核。3牛轭湖沉积可以较好地记录河流流域洪水事件,可为重建古洪水事件提供借鉴。牛轭湖沉积较其他湖泊沉积更为复杂,相关研究尚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7.
宓泽锋  曾刚 《地理科学》2018,38(7):1079-1088
借助从货运网站上抓取的2015年水路货运、公路货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OD数据55 623条,基于物质流的视角,采用回归分析,对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货运网络总体上呈现东部发达、西部落后格局,阶梯状发展特征显著,上海龙头作用显著,省会城市地位突出。从影响因子来看,空间尺度越大,规律性越强。航空货运受地区间物流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差异的深刻影响,而水路货运主要受地区间转运能力差异影响、陆路货运受多种要素综合影响显著。为助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建议东、中部地区注重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同作用,着力提升区域运输效率。对地形崎岖的西部地区而言,应合理开发和搭配水运和少数空运中心,改善交通区位。  相似文献   

8.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552亿t;库布齐沙漠5.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9.
以海洋产业就业为研究对象,从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方面分析2002—2015年海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轴图"与Divisa模型,分析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征并进行因素分解。研究表明:(1)与全国和陆域产业相比,海洋产业发展效益好,吸纳就业潜力大。其中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依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新兴产业中,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筑等就业弹性较高的行业,对海洋产业就业推动作用较大。(2)2002—2015年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进呈现先"右旋"再"左旋"的发展模式,而海洋产业结构则为"左旋"发展模式,并且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海洋产业结构演进。(3)经济效应是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是抑制海洋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忠  夏启繁  张杨  高鑫 《地理科学》2021,41(7):1158-1167
以绿色专利申请量为评价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多维度挖掘,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时序发展上,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绿色建筑技术始终主导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演化发展;②空间演化上,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格局整体表现为由东部地区主导,并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阶梯推进的发展特征,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英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Rivers with fluvial equilibrium are characterized by bed deformation adjustment. The erosion-deposition area in cross-section reflects this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a base of researching the river scour and deposition evolution by time series analysis. With an erosion-deposition area indicator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time series of erosion-deposition area quantity at Bygl and Shhk station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series duration of 31 years from 1976 to 2006. After analysis of its trend and mutation, three different ten- dencies about the evolution were observed in general from the quasi-equilibrium phase through a rapid shrinkage to the final new quasi-equilibriu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rend of erosion-deposition area series will change once a big flood occurred in some of the tributaries, and its ever greater influence i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deluge with the completion of upstream reservoirs. Almost all the turning points were coincident with the time when hyper-concentrated sediment flood occurred in some tributaries. With the time series of clear mutation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Inner Mongolian Reach has been in a new equilibrium phase. This can be concluded in two aspects. 1. The absence of big floods an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from tributaries result in the river shrinkage, and to regain the channel flow-carrying capacity in Inner Mongolian Reach a large flood is needed both of high peak discharge and of lengthy interval to destroy the new equilibrium. 2. The proposed method of erosion-deposition area indicator is of great help to channel scoureposition evolution analysis because it can demonstrate real time deformation of cross section in quantity.  相似文献   

12.
基于菜鸟货运路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QAP回归分析等方法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货运网络呈现“一核多极”的空间形态,以武汉为核心,长沙、南昌、九江、上饶为次级中心的散射状结构。(2)网络整体中心性水平较低且空间联系极化效应明显,武汉中心地位突出。(3)网络大致形成7类凝聚子群,出现优势城市强联系、弱势城市孤立局面,子群结构及协作关系有待优化。(4)人口规模、物流设施点、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货运联系网络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物流设施点与货运路线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库联合运行对于库下河道的影响是河流地貌学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如何定量表征河道的因应调整则是其难点所在。基于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变化率分析方法,针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4个水文站,利用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联合运行之前的1978-1982年、之后的2008-2012年汛期前后实测断面资料,计算了相应年份上述各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水面宽、平均水深等特征参数在经历汛期冲刷后的变化率。结果表明,每年在经历汛期洪水冲刷之后,上述形态参数总体上以增大为主,变化率为正值;大型水库联合运行之前与之后的两个时期相比,同水位下河道断面面积、水面宽和平均水深的变化率分别减小了3.4、3.5和2.8倍。过水断面形态参数的沿程空间变化也由之前的上凸形曲线变为之后增减相间的"S"形曲线。其原因在于,大型水库联合运行削减了洪峰流量、降低了汛期最大流速,从而导致洪水造床能力显著变弱,河道断面形态参数的变化率因之显著减小。大型水库联合运行使黄河内蒙古河道明显萎缩,这不利于可能遭遇的极端大洪水的安全行洪,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这些水库的调节功能,有效控制汛期总水沙量和洪峰流量,避免因过度调节而使河道持续萎缩,为可能出现的极端大洪水的安全行洪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长江各河段的自然特征"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中框题"滚滚长江"的重点,在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此作为教学课题进行教学比较研究,以下谈谈对两位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空间格局统计方法全面挖掘我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态势,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全国及三大海洋经济圈的空间维度探析其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以及三次产业空间格局均向西南方向并以南为主要方向移动;海洋经济整体空间收缩发展,空间集聚程度增强;海洋第一产业空间分布最靠北且最分散,海洋第二产业空间分布最集中且仍保持空间集中化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空间分布最靠南且呈现空间扩张化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空间发展的集聚程度增强,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海洋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增大,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涉海人力资源基础、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31个细分产业的创新产出数据,利用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空间转移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结构稳定性不强,中创新产业数量偏少,缺乏“中坚”力量支撑。(2)长江经济带下游创新发展态势优良,但缺乏创新合作;中游地区创新发展稳定,各省优势互异,但须提升区位优势,加强产业竞争力;上游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态势减弱,而云南后发优势明显。(3)高创新产业的创新发展呈现出向长江经济带整体逐渐扩散的趋势;中创新产业呈现出向长三角区域集聚,以医药制造业为主的部分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规律;低创新产业呈现出从零星分布到片状集中于内陆地区的转移规律。(4)经济基础、创新投入和基础设施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的影响较大,信息化程度、教育水平、经济开放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史小丽  秦伯强 《地理科学》2010,30(5):766-771
在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精确计年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中游网湖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通过对沉积物中TOC、TN、TP、孢粉、重金属元素、粒度等指标的测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百年来网湖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物源变化以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百年来网湖沉积物中TN和TOC含量显著相关,呈不断上升趋势,存在2个明显的演化阶段,主控因子为流域人类活动强度,气候波动对其有影响,但影响不大。TP的变化与TN和TOC明显不同,波动较大,规律不明显,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度以及径流侵蚀输移入湖物质变化两大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AAAA,AAAA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数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很低,在省域、区域尺度上呈集中非均衡分布;高级别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及重庆都市区是高级别旅游资源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水体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人口规模是影响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协调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量地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对长江经济带4 15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属凝聚型分布,地域分布呈现相对集聚的不均衡态势。在区域尺度上,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上游经济区;在省域尺度上,以贵州、云南、湖南和浙江四省最为集中。核密度分布显示,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形成了黔东南、皖南两个高值区,是传统村落的高密集区;在浙西南形成次高值区,是传统村落的次密集区;在皖南—浙西、黔东—湘西、滇西北和滇中南形成4个较高值区,是传统村落的较密集区。自然地理环境、可进入性条件、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是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沉积物的干燥过程及方式对其磁学性质的影响,选取含水率高的南海沉积物样品,对其中685个样品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晾干,并每间隔40 d测量1次低频磁化率(κlf)、高频磁化率(κhf)、饱和等温剩磁(SIRM)、S-300和频率磁化率系数(κfd),共测量5次;对另外60个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并在干燥前后测量相同的磁学参数。结果表明:1)自然晾干过程中,除少数异常点(约7%)外,大多数样品的κlf和κhf呈减小趋势,少数样品呈增大趋势,S-300和κfd均呈减小趋势,SIRM先减后增,整体上呈增大趋势;2)冷冻干燥过程中,样品的κlf、κhf、S-300和κfd呈增大趋势,SIRM呈减小趋势;3)2种干燥方法均不影响κlf、κhf、SIRM和S-300的剖面变化趋势,但对κfd的影响较大,这在磁学指标的古环境研究中具有关键的指示意义。磁学参数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失水过程发生的微弱氧化作用、失水导致水的抗磁性“负贡献”降低、细粒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在湿润状态下转变成顺磁性和不完全反铁磁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建议对同一批次的样品采取相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