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过去,瞻望未来——纪念《地理学报》创刊五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过去,瞻望未来,只从《地理学报》这个刊物在五十年来所经历的崎岖坎坷的道路和目前所面临的生机蓬勃的前景,也足以说明国运的兴替和学术的盛衰乃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正1《地理学报》80年来的发展1.1从《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看中国地理科学发展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报》主编)1934年9月,由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创刊第一期上首撰的论文拉开了《地理学报》的发展序幕,至今已有80年。作为大学科的平台的《地理学报》刊登了反映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色性的权威作者论文与大量具有深入地理成因研究的专业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1934年9月至2014年9月的80年间,《地理学报》共出  相似文献   

3.
发扬成绩开拓前进──庆祝《地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胡焕庸(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在全国一派改革、开放的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中,迎来了《地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作为当年中国地理学会和《地理学报》发起人之一的我,感到...  相似文献   

4.
于信芳 《地理学报》2014,(12):1905-1909
正《地理学报》自1934年9月创刊以来,已走过80年的历程。为纪念《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和促进期刊进一步创新发展,2014年10月25日在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隆重举办《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作为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地理学界的100多名  相似文献   

5.
翁文灏先生(1889—1971)字詠霓,浙江鄞县人,早年在比利时之罗文大学学习地质学,他是我国地学界第一位取得博土学位的学者。1913年回国,即应北京地质研究所所长章鸿钊的聘请在该所任教。同年,北京政府工商部成立地质调查所,由丁文江任所长,翁  相似文献   

6.
7.
五十年来的《地理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春,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同年九月《地理学报》问世,迄今已有五十年了。《地理学报》是我国地理界历史悠久的学术刊物,除“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迫停刊外,  相似文献   

8.
9.
《热带地理》创刊于1980年,迄今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困难和曲折中经受了磨炼,已经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三十而立了,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30年来,《热带地理》由初创时期以反映本所科研成果为主的专刊,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唯一综合  相似文献   

10.
姚鲁烽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6):1082-1084
1934年春天,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教授发起组织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年会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决议创办《地理学报》。9月,《地理学报》在南京创刊,由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张其昀任总编辑(第一任主编),中国著名现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撰  相似文献   

11.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19,74(11):2197-2208
中国地理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1934年3月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同年9月《地理学报》的创办,不仅是中国地理学科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亮点。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倡“赛先生”,即科学观念不断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重要节点。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清晰地将近代地理学与传统舆地学分离开来,以独立学科的形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地理学报》的创刊,则使中外地理学家们在中国开始享有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窗口。这是中国地理学界仁人志士对“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等思潮的实践。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老一代地理学家艰苦奋斗,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家在当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当时对地理科学的重要性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权力高层与专业学术圈内,但为后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也为唤醒普通民众的地理科学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回顾历史,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与《地理学报》的创办可谓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发轫,自此成为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值此中国地理学会创立110周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之际,深入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发展,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地理科学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文房 《干旱区地理》2008,31(4):前插14-前插15
我国干旱区面积超过了250×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揭示大自然之"谜",开发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人们长期追索的课题.从二千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创造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到19世纪掀起的现代中外学者、探险家沿丝绸之路的考察,这些都是干旱区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3-1330/P。该刊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地理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期刊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院和主办单位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协办单位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创刊于1959年,今年正值五十华诞。半个世纪以来,《地理教学》所走过的曲折发展道路也见证了我国地理基础教育事业由兴旺转为萧条,再由振兴走入低谷,最后趋予复兴的历史进程。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地理教育事业处于一个过渡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中期,地理基础教育逐渐由过渡期转入到一个兴旺的时期。当时在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前的1978年中国正是处在文革浩劫之后百业凋敝、百废待举的时期.<干旱区地理>就在这个时期创刊的,她的创刊,是我国干旱区地学学术刊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三十年来编辑部全体成员在研究所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历届编委以及科技人员的指导、鼓励、帮助下,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忆往昔感慨万千,三十年的辛勤耕耘,三十年的春花秋实,<干旱区地理>构建了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干旱区地理领域展示科学研究,成果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8.
姚鲁烽  何书金  赵歆  高岷 《地理学报》2014,69(5):706-718
通过整理总结1934-2013年来有关《地理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方面的报道资料,全面回顾《地理学报》创刊80年来在论文编辑、出版管理、印刷发行、引证指标、获得奖励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期刊出版情况,将《地理学报》近80年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1934-1949年9月的初创发展时期、1949年10月-1966年的整顿发展时期、1978-1998年的恢复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的网络与数字化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创刊以来的国际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歆  郑度 《地理学报》2014,69(9):1358-1368
全面回顾《地理学报》创刊80 年来在期刊国际化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系统分析《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23 年来在扩大期刊国际影响方面取得的进展.《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包括:期刊编辑出版形式国际化、国际出版与发行业务扩大、国际来稿量和刊稿量增加、国际网络下载量和引证数量等国际影响力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杜芳娟  周越  庄淑蓉  叶仕安 《地理学报》2019,74(11):2243-2259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