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李刚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1,20(3):283-290
提出一种利用地方气象台站测得的地表宽谱 ( 0 .3~ 4 μm)逐日太阳辐射日总量资料 (包括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 )来估算晴空无云天气条件下背景大气中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的方法 ,这主要是基于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对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特性的敏感性。该方法建立在观测数据和模式计算结果相互比较的基础上 ,而不需要知道某地相关的云、臭氧或水汽的探空资料。利用此方法 ,我们使用来自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6个地方气象台站 (兰州、敦煌、民勤、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 ) 1986— 1992年的逐日太阳总辐射和漫射太阳辐射日总量资料 ,得到了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在年际和月际间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子王旗气象站1959—2010年月平均气象资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物生长季节(5—9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异度,以及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日照百分率之间的关系,评估了降水是否是影响温度和日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5月和9月降水量较少,日照百分率大,气温低;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异度较大,日照百分率的变异度相对较小;而7、8月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气温和降水变异度都较小。②5月和9月温度受降水以外因子影响较大,其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差;6—8月,温度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多则气温低,影响效果明显。③除6月外,各月降水量与日照百分率负相关关系显著,线性拟合效果优于气温,日照百分率随降水量的增加明显降低。盛夏,受夏季风影响,该地水汽条件好,云层厚且不易消散,导致光照少,是日照百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省仅有的3个辐射观测站资料,比较了用日照百分率拟合与全国通用公式两种方法计算的总辐射的误差,结果表明:用日照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其月值和年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的绝对值都小于10%,其效果明显优于用全国通用公式.在贵州省,太阳总辐射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故选择日照百分率按照海拔高度来分别拟合月总辐射的方法,利用1971~2000年的有关资料,计算了贵州省各地的总辐射,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修文县1963—2010年日照百分率,采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公式,计算得出修文的日照总辐射,结果表明修文的年太阳总辐射在3 077.57~4 010.6 m J·m-2之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修文总辐射的分布特征如下: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修文年太阳辐射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每年的下降幅度为3.3 m J·m-2;从月际变化趋势来看,修文太阳总辐射随月份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1—7月辐射逐渐增强,7—12月辐射逐渐减弱,7月辐射最强,1月辐射最弱;修文属于太阳辐射较贫乏带;云量的增多是年辐射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重庆地区3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数据,结合该区域唯一的沙坪坝辐射站总辐射数据,分析了重庆地区气温、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重庆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而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两者在年际变化上显著正相关,而在年代际变化上则表现波动。空间上重庆西部、东南部偏南地区以及东北部大部地区增温显著,而总辐射减少最多;2)由沙坪坝辐射站数据分析,晴空指数与日照百分率高度相关,可以利用日照百分率数据,推算其他台站辐射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冬季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冬季青藏高原上地面辐射平衡与日照百分率、地面反射率之间的经验公式,并用此公式试验了纬度、时间、地面反射率和日照百分率对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高原地面辐射能收支的盈亏状况是由地理纬度和地面反射率决定的。天空遮蔽状况(本文用日照百分率表示)仅影响其盈亏值的大小。亦即地面辐射平衡的地理分布形式由地理纬度和地面反射率所决定,但正、负中心的数值还受天空遮蔽状况的影响。冬季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平衡场是一个由地理因子(地理纬度和自然地理带)作用下形成的基本场叠加上一个地面积雪区形成的扰动场。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巴颜喀拉山和藏北草原是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最可能出现异常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MARTS模式计算晴天总辐射,充分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建立了复杂自然环境条件下基于日照百分率的太阳能资源气候学计算方程。该方法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计算结果误差明显降低;与实测值相比,7个辐射站年地面太阳总辐射曝辐量的相对误差均低于7%;与初始值采用天文辐射曝辐量的方法相比,无论是相对误差值还是离散程度,均降低一半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一个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区域采用同一计算方程的难题,从而有效避免了过去采用分区方法带来的边界不连续问题,对我国东西高差大、干湿变化明显的特殊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日照类型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照百分率年变程曲线类型,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全国划分为12个日照区。主要类型有:冬半年少日照但盛夏干旱多日照形成“A”型的南方区;冬半年多日照但盛夏多雨少日照形成“V”型的东北—华北—西南区;全年日照丰富的南疆区,北疆区和东疆区;以及属于热带干湿季比较分明的南海区。另外,在南方区和东北—华北—西南区之间有5个过渡区;在南海区和南方区之间也有1个过渡区。这12个日照区的地域分布及日照百分率年变程曲线类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很吻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省2019年1—4月DFC2光电式数字日照计与暗筒式日照计日照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两个序列数据的完整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序列数据完整性较好,数据采集成功率高;小时数据差值有明显日变化规律,差值的日变化无明显地域差异;全省光电式日照计与暗筒式日照计3个月的平均差值百分率为-6.0%,日照自动观测值普遍小于人工观测值,除陕南1月差值百分率为正(5.1%)外,关中、陕北、陕南各月份差值百分率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广州1961-2002年历年各月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太阳辐射总量计算公式经验系数ao、bo以及散射辐射总量经验计算公式经验系数ao、bo,得到广东省不同方位变倾角倾斜面上月太阳辐射总量的气候学经验计算公式。同时结合广东省各县市气象站累年各月的日照百分率资料,以45°倾角为例,分析了广东省东、西、南、北四个朝向的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的年月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