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是书评,简介了中国新编的《中国地震目录》。该新目录共汇集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破坏性地震(M≥4(3/4))3,187次,等震线图或破坏范围图209幅。该目录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 M≥4(3/4)的破坏性地震编成强震目录;第二部分,将 M≥4的地震分省编成简目,其中包括黄海、东海、南海的地震;第三部分,将资料有疑问或资料过少、震中难于确定或不可靠者编成附录。  相似文献   

2.
由 2 50个卫星监测台站组成的台网的最后一个台站已于本周安装完毕 ,该台网将使地震科学家们能够监测南加州最微小的地壳运动。测量这种微小的蠕动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确定沿地壳断层正在积累多少应变 ,从而帮助他们评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易发生地震的日本也有类似的监测系统。该台网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 ( GPS)卫星轨道与徒步旅行者、乘汽车旅行者和美国士兵确定其在地球上的位置时所使用的相同。美国地质调查局该项目的负责人赫德纳特( Ken Hudnut)说 :“南加州的地震危险性占全国地震危险性的一半多 ,我们正以新的方法来应用 GPS技术 …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HERP)使用1498~2007年日本烈度的记录数据绘制出地震最大烈度图,并用于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图(PSHM)进行检验。假定为泊松分布(50年10%),将历史烈度图与475年重现期的可能最大烈度危险图进行了比较。我们注意三种情况:所有的地震情况、只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情况和不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所有地震的情况。俯冲带上的大逆冲型地震造成了沿太平洋海岸一侧的高烈度带,而内陆地壳型地震造成高烈度是在整个日本零散分布的。对于所有地震的情况以及俯冲带地震的情况,过去500年记录的最大烈度图和源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500年重现期的最大预测烈度图非常相似。然而对第三种情况,即只包括陆地地壳地震时,其相关性很弱。如果我们只考虑面积的大小,而不是具体位置,对于所有三种情况来说,在日本气象厅(JMA)烈度大于4时,记录烈度图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用最大地震的情况下)有高度的相关性。从统计上来说,日本目前的危险性图似乎与过去的烈度分布相一致。即使危险性图可能强烈依赖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但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大地震矩释放率和GPS应变率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测量技术可以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获得高精度地壳形变速率。稳定的应变速率提供了精确确定地震活动率的机会。本文运用Kostrov(1974)的公式将经平滑的华北地区应变速率转化为矩释放率,并与运用1303年洪洞地震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的矩释放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比南北向为60.6%,东西向为68.9%,北东剪切分量为104.1%。近似为1的比率表明了GPS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这个结果对结合历史地震及大地形变测量估计矩释放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GNSS和黑龙江地区定点形变观测,分析日本2011年3月11日Mw9.0地震对黑龙江地区地壳形变的影响.结果显示:日本Mw9.0地震引起哈尔滨站、绥阳站震后2年内运动速率明显增加(哈尔滨站增大4 mm/a,绥阳站速率增大6 mm/a);定点形变与GPS观测到的同震效应至少在4个台站多种仪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日本Mw 9.0地震不仅引起区域水平向应变变化,对垂直向也产生一定影响;长基线变化反映出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大空间尺度应变变化与黑龙江地区长期构造应力场背景一致,该地震对黑龙江地区地表应变积累可能有增强影响.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地震也不例外.如果说地震的发生是它灭亡的标志,那么搞清它产生的时机及其特征,将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意义.根据震源物理的研究,一个大地震要经历很长的应变积累过程.倘若追寻历史,在地震方面运用最早的近代测量技术,恐伯数水准测量了.如海域的水准测量成果是1937年得到的,邢台是1920年,河间1919年、日本新潟1898年就有水准测量了.这些成果表明,到当地发震为止,震中附近存在一长趋势垂直地壳形变.但最初测量成果并不处于拐点,即形成时期可能还要早,可惜再早没有资料,而只有历史地震了.我国地震记载已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分析历史地震无非是运用地震能量(烈度、应变大同小异)和频度,但测定历史地震能量精度较差,提取地区信息量也不如频度.那么,地震频度和地壳应力变化是什么关系呢?美国兰吉利油田、落基山军工厂、日本松代几口油井压力、出油量与小震频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北京西郊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2009年4月制定)这一条例,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东日本大地震(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对其进行了修改.经第31次中央防灾会议讨论,2012年9月6日正式通过修改意见,现将修改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利用加速度记录图中的体波初动与高频振幅峰值的到时差(T_(op))测量地震震级M的简单方法。用这种方式测量,我们发现,对于5≤M_W≤7的地震M_W与2logT_(op)成正比,如果T_(op)与震源尺度成正比并且应力降量级不变,这与理论结果相一致。使用高频(2Hz)数据,M_W与M_(T_(op))(根据T_(op)估计的M)之间的均方根(rms)残差约为0.5个震级单位。在2~16Hz通带中高频数据的均方根残差,均匀地小于从较低频数据获得的值。T_(op)的值与震中距弱相关,在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可以忽略这种相关性。该算法对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的回顾性应用,在该地震发震时刻之后120s内做出M9.0的最终震级估算。我们由此得出结论,高频(2Hz)加速度记录的T_(op)值,在发生特大地震时对地震预警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我国地震部门曾对聊考断裂带南段的菏泽、东明、兰考之间近几年内有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作过估计,因此列为全国重点监视区之一,布设了一些观测台站,使用了正在试验中的高精度测量手段。弦频式应变仪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该仪器的试验观测中记到了菏泽地震的应变突变。 河南省辉县百泉地震台的ZX-7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系1979年投入试测的高精度钻孔应变测量手段,后经国家地震局正式鉴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球动力学和深部能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深部应力状态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尚没有即经济又简便完善的深部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基于岩芯的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部三维应力测量方法.汶川5·12地震后,中国大陆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科学钻孔的地应力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法现场测量岩芯非弹性恢复应变的基本流程,并对此法测量的岩芯首次开展了岩石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的实验研究,将现场非弹性应变测量与室内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实验相结合,确定汶川地震科学钻一号孔(WFSD-1)1173 m处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64°,实测得到岩石的剪切与体积模式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的比值为2.9,计算得到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43,28和25 MPa.结合龙门山地区其他方法的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从NE到SW现今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表现为由EW→NEE→NWW的变化规律,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的分段性特征与5·12汶川地震时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为主,东北段走滑为主的运动特点相吻合,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汶川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泰名  李世愚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327-4340
地震发生时的动态应变场,在研究地震触发、地震破裂、地面破坏、水文和岩浆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和现有的惯性地震仪观测的物理量不同.前者可以直接记录到地震发生时震源辐射的应变(应力)波,而后者记录到的是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地震频率的应变测量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①测量震源机制解理论预言的辐射4象限分布;②测量库仑应力变化;③换算成动态应力以评估地震烈度;④测量地震波的能量密度;⑤测量地震断层形变加速和形变局部化过程.用惯性地震仪的记录虽然在理论上也可以解算出动态应变值,然而种种原因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很大,往往不可接受.应变张量地震仪若能与现有的惯性地震仪配套起来,形成大规模台阵,则有可能推动应变地震学的诞生,在地震观测和地震学科领域引起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通化地震台四分量应变观测,通过K-L最佳直线拟合及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对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应变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L最佳直线拟合和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可以较好地消除通化台应变观测中的长趋势变化项和年变成分,使应力应变的微动态变化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通化台四分量应变在日本9.0级地震前的压性变化与同一构造带的另外两个台站分量应变观测的大幅压性变化一致;日本9.0级地震使通化台面应变出现持续约8个月左右的扩张变化,变化性质与由GPS计算得到的同震位移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3.
获取地震频段弹性模量对于地震数据定量解释、研究地震波传播特征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前期建立的测试系统基于应力应变法可以获得地震频段内岩心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和衰减.该系统仅适用于φ38 mm岩心,而测量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等)、测量超声纵横波速度时一般使用φ25 mm岩心.为将 φ25 mm岩心应用于地震频段弹...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的“亚欧地震构造图”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亚欧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是世界上板内地震最活跃的地区。由于亚欧地区现代大地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本区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构造地震类型。该图为研究地震构造、地震区划和地震预报提供了基础资料。亚欧地震构造图在分析研究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构造观点编成。该图除了表示各种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5.
1984年9月14日,日本本州中部发生了M6.9的“长野县西部地震”(日本气象厅命名),有感范围甚广。此次地震是日本近年来仅次于北海道浦河地震(1982年3月21日,M7.1)的内陆大震。就长野县一带而言,则是明治时代以来发生过的最大地震(1918年11月曾发生过 M6.5的地震,长野烈度为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的4度)。长野县临近日本中部地区最大的活断层——阿寺断层,为了监视该断层的活动,从1978年开始把这一地区指定为日本全国8个地震特定观测地区之一,并布设了  相似文献   

16.
钻孔应变,应力测量区域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平 《地震研究》1992,15(3):283-290
我国钻孔应变、应力测量依不同时段区域变化形态有明显差异;短期(一月内)、中期(一年内)区域变化特征不显著。正常形态显示平稳、应变测量显示固体潮形态、应力测量显示年变形态。震前异常多呈现突升、突降式的应变阶跃、固体潮畸变、年变形态改变。长期(10年内)与其构造部位、地震活动性及区域构造运动,矢量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识别不同区域的曲线变化特征,对判定震兆信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应变、应力测量资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月到11月三陆近海(日本岩手县近海)震群状的活动期间,11月1日发生一次较大地震(M7.1,日本气象厅)。Streckeisen 宽频带地震仪于1989年9月安装在筑波地震观象台,成功地记录到包括11月1日地震在内这一活动的完整序列。由于该地震仪的宽频特征以及大动态范围24位 A/D 转换器,所记录的地震图显示出各种有意义的特征,这无论对震源还是对构造都会提供有用的推断,甚至仅仅可以得到一个台站的地震图也是如此。在本文中,我们比较了在筑波记录的11月1日地震和10月29日发生的第二大地震(M6.5,日本气象厅)宽频带地震图,指出两个地震图中最初几秒记录恰好彼此重合,这可能意味着11月1日地震开始于类似10月29日地震那样的小得多的地震,但随后发展成一次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eismologyandPhysicsofEarth′sInterior,IASPEI)为纪念协会成立一百周年 ,决定出版一部大型参考书 ,以反映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探索地震与地球科学、地震工程科学与技术以及防震减灾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 1 995年开始 ,在该协会的一个下属教育委员会具体策划和组织下 ,组织了全世界 60多个国家 2 0 0 0多位科学家及工程师历经 8年的努力 ,编成了总量相当于 30 0 0 0 0页的大型参考书。该书集中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上述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著作的全名叫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川滇地区块体细划,借助均匀弹性块体应变模型,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GPS观测地壳水平运动场,计算了这两个时间段该区块体应变状态、块体内部均匀弹性变形场及相邻块体边界带的相对运动。考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对该区域的地壳运动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认为:(1)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构造运动特征;(2)川滇地区块体东边界运动主要以走滑为主,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的交汇部位表现为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受阻,且其两侧块体应变率积累显著,是未来可能的强震孕育区;(3)2009~2011年与2007~2009年相比,整个区域块体边界运动空间差异增强,可能反映了汶川、玉树地震对该区域地壳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管道的抗震设计已从过去的弹性设计向塑性设计发展、从原来的应力设计向应变设计发展,相继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性能设计和后果设计.日本将埋地供水管道按照两级地震动水平设计,一级地震动水平(GML1 规定的地震复发周期为100~200年,二级地震动水平(GML2 则规定为一直接发生在该城市的6.8级地震,相当于阪神地震那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