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地震科学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国家地震局组织全国地震系统的精锐科技力量编制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为总结前阶段编图工作经验和布署下阶段工作,国家地震局在广州国际地震区划学术会议之后于1987年12月12日至1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了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第二次编图工作会议。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葛治洲副司长主持,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主编高文学同志在会上作了编图工作报  相似文献   

2.
1.会议概况及背景 为交流全国地震区划科研新成果,增进国际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新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地震工程学家发起,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周锐副局长和广东省黄清渠副省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外国学者和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中国的“全新世古地震”工作组于1991年10月建立,并且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全新世古地震工作组组长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马宗晋,工作组成员由丁国瑜、张培震、方仲景、刘万篪、钱洪、卢演俦组成。工作会议上回顾了我国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现状,讨论了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不论是工程建设还是地震危险性预测,都需要知道沿一条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重复周期。大陆内部地震  相似文献   

4.
1985年10月17日至21日,国家地震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工作成果汇报总结会议”。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清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1983年开始组织的地震前兆研究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由分析预报中心牵头,17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参加。在国家地震局领导下,由于各地方地震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225名参加者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5.
1983年国家地震局工作会议上,采纳了全国地震趋势会议提出的“将地震大形势研究扩大为5—10年内强震危险性判定与研究”的建议,确定,以华北地震区和南北地震带为试点地区,利用已有的大量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从科学理论上,判定这两个地区今后十年内强震发生的危险地段和范围,研究判定危险性的原则与方法。同年5月,国家地震局召  相似文献   

6.
1983年12月10日至16日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地震台站观测技术与研究成果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61个单位,共89位代表。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特别邀请了 ISC 国际组织的中国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馨菱先生,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陆远忠阿志分别向大会作了关于地震台站发展历史和介绍安徽省地震台站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经验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业务牵头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召开的地震震级,走时定位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在上海举行。国家地震局系统和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单位5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姜维歧同志主持并讲了话,他说明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一步强调了震级定位这一基础工作在地震学和地震予报研究中的重要性。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继1981年5月北京召开的《地震震级学术讨论会》后,1982年2月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在上海召开了《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工作会议》,为满足有关同志了解我国近年来在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研究方面的工作情况,了解会议对有关震级、定位问题的近期工作设想和具体安排,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和本刊编辑部商定,由本刊以专辑形式接震级、定位分两期刊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科技情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制定我国地震科技情报工作的“七五”规划,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于1986年12月14—1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培训中心召开了国家地震局第二次全国情报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地震系统的36个单位的9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月6日至10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系统的28个单位计4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地震对策的研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天津市地震局和天津市地震学会于1987年5月20—30日,在天津市召开了我国首次“城市地震对策研讨会”。天津市科委、市建委、市科协及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天津市地震局的领导致开幕词和会议总结。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国家地震局及其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代表外,还有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二月七日至十七日,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为组织落实八二年重点科研项目(走时表的编制以及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研究),在上海召开了“地震定位及震级测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所、四川、云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河北、甘肃、陕西、安徽、黑龙江、吉林省地震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深源震区观测研究课题论证会于1987年7月22日在吉林市召开,29日在延吉市结束,历时八天.吉林省地震办副主任李继泰、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心同先后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研究单位,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地震办和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同志共四十余人.国家地震局顾问,中科院学部委员丁国瑜同志,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刘若新同志,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马宗晋同志,国家地震局地震技术专科学校校长朱凤鸣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吉林市和延边州政府的领导到会接见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1980年9月21日至26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地震统计预报经验交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地震局、局属研究所(队)及南开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央气象局等协作单位从事地震统计预报工作的科技工作者40余人。会议总结了1967年以来在地震工作中开展统计预报研究的成果、经验和问题;交流了近年来地震统计预报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讨论了今后统计预报工作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震局于1982年4月18日至24日在广州市召开东南地区深部构造探测方案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科研处、预报中心、地球物理所、地震地质大队、华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省(区)地震局(办)、南京大学地质系等15个单位共33人。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主持、华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韩凤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一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颐到会讲话并 国家地震局情报中C主任王洪玲在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付枝处大会作了题为地震预报与地震研究的 会上讲话 处长肖庆达在会上。牛话术报告主省地震局副局长徐口同在会上讲话 辽宁省科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一—— 张护民到会祝贺 参评期刊样本瞩圃回 代表们听取大会发言 大会对首届优秀期刊颁发奖状 获奖单位今影首届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剪影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3月30日在沈阳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辽宁省副省长林声和省防震抗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各市地震办公室主任,以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七十八人。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王国治应邀专程赴会指导,并讲了话。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石德荣主持。省地震局副局长卢造勋向大会传达了国家地震局1990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精神,以及国务委员宋健关于“提高地震工作水平,努力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讲话。省地震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国家地震局于1990年6月邀请部分专家对我国地震工作的结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讨,并对在减轻地震灾害中政府的作用及国家地震局的主管职能进行了分析。经过反复讨论及多次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形成了地震减灾工作框图。国家地震局于今年7月下旬在甘肃省张掖市召开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甘肃、辽宁、河北、宁夏、青海、内蒙、山西等省、自治区的政府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国家地震局方樟顺局长在会上做了讲话,指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及主要途径。他说:“我  相似文献   

20.
1978年4月17日至5月2日,国家地震局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地震地质及地壳深部探测研究专业会议。会议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下,总结交流了近几年来的工作成果,讨论了地震地质和地壳深部结构探测研究方向、任务、工作方法,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的建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地震部门、局属各单位、协作单位和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