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基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采用人地关系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目前云南省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率不高,尚具有很大潜力;云南省各地市人地关系系数差异巨大,未来10年全省的人地关系演进速度较快,人口问题的解决将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刘虹  赵淑芝 《地理科学》1997,17(2):120-126
东北地区是联系紧密的较为成熟的经济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增长乏烽,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但是,东北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经济增长潜力大,通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科技向往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东北地区经济将得到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共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市目前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在不同层次地区所处的地位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重庆市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产业带中的重要地位。为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重庆市只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区际地位以发挥增长极的辐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下中国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市场经济的纽带,铁路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首先提出了要有一个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建设铁路;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确保铁路建设资金;第三,大力兴建合资狡资铁路,加快地方铁路建设;第四,大力加强科技教育,提高经济营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郑文升  蒋华雄  艾红如  罗静  王晓芳 《地理研究》2015,34(11):2049-2060
基于差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1997-2012年中国342个地级单元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总体差异与空间格局,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比较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差异,分析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区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未来政策应对的方向性建议。研究表明:① 中国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区域总体差异较大,但近年来呈现波动缩小的趋势;② 中国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高值集聚的HH类型和低值集聚的LL类型在空间的分布发生较大变化;③ 区域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较高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集聚明显,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与京津地区。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中国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差距已经开始缩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也存在显著差别。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区域政策热点分布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资源供给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以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刺激等。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峡区域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区域能否建立起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文章在分析三峡区域资源结构特征及三峡工程对三峡区域经济牵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产业发展的运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调整政策、投资环境和将来发展趋势作了全面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下一世纪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过程中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低谷地区资源产业配置及其对区域生存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资源和产业结构2的合理配置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经济低谷地区资源,产业组合类型及其与生存环境要素相互制约机理的研究,探讨借助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非工程措施和手段来改善区域生存环境的可行性,提出经济低谷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跨世纪时代经济国际化在全球纵深发展后进入全面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产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区际联系应当成为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区域地理学区际联系的理论,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扩散两个方面,这些联系又以全球联系为背景和最终归属.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将整个经济发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地理学应积极拓展区际联系的研究领域,具体包括全球区位论、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经济空间格局重组、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地理、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地理、区域集团化组织地理、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开发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广东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学基础及地学旅游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了广东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所在地层、岩石特征和地理因素,目的在于研究广东旅游资源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旅游资源、挖掘老旅游区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科学导游的内容和普及地学知识的渠道。同时也对广东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地学旅游资源与观光型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观点,皆在寻求提高广东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科学品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资源,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相互协调状态进行了测算评价。结果表明:①甘肃省资源环境要素的自然禀赋状况薄弱,且要素空间组合结构不合理;资源结构的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尤其是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子。②目前,甘肃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较低,多年平均值为0.0337,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加之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硬性约束,未来人地关系协调状况将进入全面紧张阶段,到2020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将达到0.2577。③区域发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高志刚 《干旱区地理》2004,27(4):592-596
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本文在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新疆各层面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结构因素是重要的增长源泉,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会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差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与高级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自治区政府应运用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宏观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各区域的潜力,推动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陈国阶 《地理科学》1993,13(4):307-314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郴州市为例,拟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条件分析,探索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对南北贸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文章应用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两个分析工具,分析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南北贸易的影响,并对南北贸易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评价。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南方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参与战略和稳妥的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1996年统计数据对全市43个区(市,县)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价值划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据此揭示了区域差异的空间特点,并讨论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