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因语用能力失误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并结合实践深入探讨了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学者关注虚词及其相关形式的历时形成过程,有些学者侧重于研究词汇化现象。本文分别从认知机制和语用因素两方面对语法化进行了分析,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语义学基础理论,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与新兴的语义服务技术相结合,建立地理信息语义服务框架及知识标注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处理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组合与触发策略;设计基于文本挖掘算法的半自动知识标注引擎,提高服务处理自动化程度,实现包含丰富语义信息的地理空间语义服务的发布;建立基于规则和推理引擎的地理信息服务匹配与发现机制,提高服务发现效率;建立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标注与服务匹配评价方法,采用基于空间关联规则的标注正确性评估策略,验证知识标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可以在字、词、短语、段落甚至篇章层面得到体现。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任何想法、说法和做法都可能成为模因。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和语用礼貌都是模因。在现实生活中,解读与识别说话人归约性礼貌模因下的交际意图是礼貌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基于地理概念匹配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标注算法,并基于PageRank实现了顾及地理概念图结构的语义标注算法优化,提高了语义标注的自动化程度。针对现有经典语义标注算法中本体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都较低的问题,引入了图论算法,通过本体图结构的转换,将顾及地理领域本体概念图结构的语义标注与PageRank算法相结合,优化了原有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标注算法,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时空轨迹数据关联的语义信息能更好地反映用户行为,对于POI密集分布的城市区域,轨迹的语义信息很难根据单一的距离或时间要素进行匹配,该文设计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时空轨迹语义匹配方法。首先,利用时间阈值与距离阈值提取逗留点,并利用考虑时间的DBSCAN聚类方法对逗留点进行聚类,得到由抽象停留位置构成的轨迹;然后,结合POI数据获得停留位置的候选语义,再以停留位置序列为观测序列,以每个停留位置所关联的候选地点作为隐藏状态建立HMM,并用改进的加权距离的TF-IDF方法计算HMM的观测概率;最后,解算HMM得到最有可能的访问地点序列作为轨迹的语义匹配结果。该方法不依赖其他外部数据或训练数据,适用于POI密集分布的城市区域,基于真实时空轨迹数据集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GIS中的模糊形态运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是当前GIS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描述空间数据的模糊性,把模糊集理论引入GIS,以加强GIS对模糊现象建模的能力,因而产生了模糊数据。但现有GIS缺乏对模糊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该文把模糊集理论引入数学形态学,提出能处理模糊数据的模糊形态运算,并给出模糊形态运算的隶属函数,使传统的数学形态学能够处理模糊数据且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特征词双重属性的构建策略,为带有约束条件的中文命令直接转化为GIS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法.针对复杂的空间、属性约束条件,定义了条件文法并设计了规则模板的生成算法;通过特征词的双重属性建立了中文命令与GIS功能函数之间的联系,采用规则匹配、函数映射方法实现中文语义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地层时序与属性语义的相邻钻孔地层连接与推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邻钻孔之间地层连接关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学建模的关键。相邻钻孔之间地层的连接关系可分为基于年代地层单位的时序地层关系和基于地层属性的岩性地层关系两种;地层属性及其语义关系是岩性地层关系判断和细节地层连接的基础。相邻钻孔之间细节地层的岩性连接有对应、包含和尖灭3种,基于地层属性及其语义关系的地层连接关系推理有6种基本模式,设计了相应的地层连接推理算法。以徐州地区两个邻近地质区域的寒武纪钻孔数据为例,在GeoMo3D平台上进行了地层连接与推理实验,验证了基于细节地层属性的语义关系进行连接推理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模糊综合评价-聚类复合模型在地下水质评价与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简单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存在不足,笔者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地下水质评价与分区的复合模型,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模型计算的常用函数。尝试将模型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罗成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4,(3)
旅游地貌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旅游地貌资源的因子主要有岩石、构造、侵蚀速度、资源组合、环境容量、知名度、愉悦感等。根据诸因子的相对模糊等级,采用模糊聚类,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地貌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3.
论GIS的模糊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GIS的模糊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是系统论证GIS确实舍有模糊不确定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GIS不仅含有随机不确定性而且含有模糊不确定性。文章主要是从GIS构成的四部分出发即: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分别对这四部分论述其模糊不确定性,即GIS存在着GIS数据模糊不确定性、GIS硬件模糊不确定性、GIS软件模糊不确定性和GIS人员的模糊不确定性;最后,指出GIS的模糊不确定性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人员的模糊不确定性还有很多因素无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减弱GIS各部分的模糊不确定性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地图综合前、后语义变化的角度,建立了一种地图综合中语义质量的度量方法。从语义变化的4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语义质量元素,即语义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内容相似性;从目标层次、目标类层次和地图层次分别建立了以上4个语义质量元素的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1个地图语义质量综合指标,即通过对提出的4个语义质量元素分别赋予1个权重得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语义质量元素在GIS环境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源异构数据共享的问题,实现地理信息互操作.该文以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下的地理信息服务为例,基于本体论,利用属性枚举的语义表达方法构建地理信息服务本体,以明确且形式化的方法描述服务语义,力图解决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共享的问题.最后给出数字城市公共平台部分地理信息服务的形式化语义描述,在Protégé软件中完成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构建,同时结合HermiT1.3.4实现推理过程,并以地理编码服务为例构建了一组本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关联数据是跨网域整合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方式,语义丰富的关联是准确、快速发现目标数据的关键。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语义关系,提出地理空间数据本质特征语义相关度计算模型。通过构建本质特征的关联指标体系,分层次逐级计算地理空间数据的语义相关度。与传统的语义相关度计算方式不同,以地理元数据为语料库,充分考虑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及空间、时间、内容在检索中不同的重要程度,分别采用几何运算、数值运算、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和类别层次相关度计算的方式,构建地理空间数据的语义相关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构建简单、适用于多源异构数据、充分结合了数学运算和专家经验知识等特点。实验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计算地理空间数据本质特征的语义相关度,并具备一定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地质剖面图完全自动连接的准确性较低。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语义关系的空区域搜索算法,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将专家知识应用于剖面连接过程,实现了融合人工编辑的剖面自动化连接方法。该算法通过读入交互结果获得专家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剖面地层进行自动化连接。通过语义分解的策略,可以针对实际情况任意组合需要的连接命令。 相似文献
18.
综合灾害风险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核心议题之一。灾害风险评价是综合灾害风险研究的重要基础环节,厘定风险并摸清成因,可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域灾害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公开资料和政府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基于"R=f(h)×f(v)"的综合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根据"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反映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重庆市综合灾害模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VM)的"综合赋权法"为指标体系赋权;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复合模糊物元(FME)"模型对重庆市各区县综合灾害模糊风险构成要素及整体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重庆市致灾因子危险性整体水平略微偏高,承灾体易损性整体水平较低,综合灾害模糊风险整体水平居中;渝中区、涪陵区和渝东北的城口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各类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糊综合评判多集中于对区域整体的综合评判的局限,提出了基于GIS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关键内容——隶属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基于栅格数据的综合运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门头沟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湖南省80个地面气象站点1970-2005年的月降水、蒸发资料,河道来水量资料和农作物受旱面积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M-K突变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湖南省36年来区域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选用降水距平百分率、蒸发降水比、河道来水量和农业受旱面积组成区域干旱评级指标体系,将干旱分为由湿润到特大干旱9个等级,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旱涝的等级。在1970-2005年期间,特大干旱年共发生了5年,严重干旱年发生了2年,中等干旱年发生了6年,轻度干旱发生了3年。过去36年湖南省综合干旱指标呈微弱增加趋势,其中1970年代和1990年代处于湿润时期,1980年代处于干旱时期,进入21世纪后有变干的趋势。综合指标于1990年代初有一个由干向湿的转变过程,且存在3年、6年和16年三个时间特征尺度。2005年之后小波系数仍将是负值,表明未来若干年湖南将仍处于干旱期,之后可能进入一个湿润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