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上海市长宁区地理学科项目组在西延安中学组织了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为主题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活动中,有来自西延安中学和姚连生中学的两位老师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在不同班级分别执教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在参与了其中一节课的备课、试讲及最后上课的整个过程,并在听取许多同行们的讨论后,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2.
武强 《地理教学》2015,(7):60-61
在2014年10月30日我校开展的研讨课活动中,笔者有幸与江苏省特级教师蔡珍树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教学内容为“热力环流”。对比蔡老师的上课经过,笔者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学生“先学”越多是不是课堂越高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了指导学生课前“先学”,蔡老师和笔者都给学生精心编制了课时学案并提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不同的是,笔者的学案是紧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将热力  相似文献   

3.
于传军 《地理教学》2011,(11):59-59
传统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执教者,正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已有进行多年,尽管多数的执教者已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虽也试图改变,但往往惯性使然,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表现为:学生活动已较过去增加了很多,但为活动而活动者多,  相似文献   

4.
王春玲 《地理教学》2007,(12):38-38,F0003
我所教的四个班中,有一个特殊班“体育班”,班上的学生比其他班活跃、调皮,却不善于动脑筋学习,老师们也颇有感触,组织教学花费时间多,师生协调不好,上课头疼,今天上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感觉较好,不经意间发现了“新大陆”:  相似文献   

5.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鲇鱼’要来了,高三不用补课了,这个周末可以双休了!”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们激动得又蹦又跳,直到上课铃响了还是意犹未尽。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天气系统”,看着学生们激动不已的脸,我心里一动。  相似文献   

8.
崔璨 《地理教学》2010,(6):44-45,43
本学期地理课程以人文地理学为主,比较贴近生活;对比高一上学期自然地理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原理性知识较为隐性,而显性的现象性知识较多,开学之初学生就普遍反映本学期地理课“很简单”、“不用听就会”。在一个多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甚至在课堂上有开小差的情况,而学生不听课、不复习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下课一看书就能会,我用不着听”。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就是为了刺激学生,让他们懂得自己还差得远,差就差在只能看到现象,而忽视了现象背后深刻的地理原理。另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出现偏差。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  相似文献   

9.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9,(9):20-22,19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1,(16):24-25,61
一、主要背景 试题评析课是常见的复习课型之一。传统的试题评析课,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非常关注分析解题思路、剖析解题过程;学生则注重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教师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则在教师的“既定”下被“灌输”。师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思维交互,其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方面的“授”,又是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的被动的“受”。  相似文献   

11.
吴照 《地理教学》2005,(10):19-20
上课伊始,大屏幕投影下图所示漫画,请学生给漫画命名,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名称,待有学生说出近似于“苦难的母亲”的命名后,马上设问“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母亲为什么苦难?”,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力争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教研活动深受广大地理教师的欢迎,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锋与天气》本节“同题上课”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同题上课”教研活动议课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以前上课我一直是认真的“备教材”、“备学生”。也是按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可是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了,更要求教师要“备课标”,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于是我又很认真的“备课标”、读“课标解读”、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虞倍利 《地理教学》2010,(23):13-14
2010年10月21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我区联合举办了第三场“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闵行中学王老师执教的“河流地貌”一课,以谷歌地球软件为平台,以学习任务为引导,让学生自主考察长江上、中、下游的地貌特征和工程设施,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短短的40分钟,大家都各自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收获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想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15.
罗定 《地理教学》2012,(13):59-60
课堂巡访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板演、合作讨论时,课堂巡访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日常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巡视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或是“视而不巡”:执教者自始至终立于讲台前,只用眼睛扫视,甚至将视线投往教室外;或是“无为巡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陈彩霞 《地理教学》2010,(21):26-28
评课背景 2009年11月23日,扬州市教研室对我校进行视导,我们和专家组成员一起听了马老师在七(5)班执教的“多变的天气”一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17.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1,(14):12+50-12,50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14,(17):48-51
正2013年11月20~21日我有幸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参加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的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第3小组的评委听了12节课,课题是"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我所听的这12节课,不用说,这些课都是好课,正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雷鸣在点评中所说的,这些课反映出上课的老师们在五个方面十分用心。一是对讲述内容的准备非常用心;二是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方面非常用心;三是教师对  相似文献   

19.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徐兆兰 《地理教学》2010,(24):14-15,40
高三地理基础复习课(一轮复习课)是高中学段至关重要的课型,对于全面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规范化的基础复习课可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将新授课上的知识经验调整转化为具有个性特质的“意义建构”,从而为后续的专题复习课“强化学生地理创新意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作好坚实的铺垫。同时,科学地设计好基础复习课的教学行为,也能有效促进同一班级内学生地理学业成绩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控制两级分化的现象,形成优质高效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