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生态气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怀亮 《河南气象》2008,31(1):75-79
首先探讨了生态学、气象学与生态气象学的发展历程,并给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生态气象学的定义;其次,对国内外生态气象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了国际上开展的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许多观测计划和研究试验,以及国内不同部门开展的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状况,并分析了我国气象部门生态气象业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了生态气象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生态气象与农业气象的监测、评估、预测、防灾、抗灾、恢复等。通过对贵州省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业务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目前贵州省生态与农业气象工作存在和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近期重点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气象网站建立的意义、我区气象网站的现状、网站存在的不足、市场需求等方面,结合公众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接收网络气象产品需求、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气象网站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规范行业标准、完善激励机制、面对市场化、服务精细化等建议和改革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以2008—2013年遥感晴空数据及相关气象、统计、调查等资料为数据源,对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气象评价,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生态质量逐年略有提升。其中,1)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小幅上升趋势;2)湿润指数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并且江西省降水随季节分布不均,春季湿润指数值平均最大;3)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地退化指数较稳定,但存在季节变化;4)灾害指数随年度受灾程度不同有较大起伏,夏季是江西省遭受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季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综合模型评估、作物模型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定量评估能力仍显不足、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及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作物模型的应用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将进一步完善和综合评估技术向多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综合模型评估、作物模型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定量评估能力仍显不足、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及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作物模型的应用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将进一步完善和综合评估技术向多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春强  应宁 《气象科技》2000,28(2):30-33
根据国内外近年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建设和发展现状,结合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21世纪我国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岭生态气象中心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仁化县各乡镇自动站气象资料以及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仁化近5年生态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近5年仁化县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降雨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空分布不均,日照较常年偏少,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良好、空气质量基本维持,植被覆盖结构呈现以高覆盖度为主体、中覆盖度区域随经济发展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柱县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现状的分析,积极探索当前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建议和措施,以利于更加有效的发挥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性与风险预估研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无法进行预估研究。以生态/农业气象的脆弱性和风险为切入点,从生态/农业的地理/种植分布、物候/生育期和生产力/产量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生态/农业气象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研究成果难以满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的需求,为此提出了未来拟重点开展的研究任务,即生态/农业气象承载力及其优化布局、生态/农业气象的灾变过程与调控机制、生态/农业变化的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估及其适应技术、高质量生态保护与粮食提质增效的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和定向调控研究,以推进中国生态与农业气象脆弱性与风险研究,为中国生态/农业气象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象台预报位于天气预报服务第一线,加快发展气象台业务预报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省、地气象台预报技术发展的进展和现状,利用新一代业务技术体制专题研究报告和国外考察报告及近年国内发表的技术文献,作二次分析研究,评估技术发展现状,试图理清气象台预报技术今后发展的环境、发展前景的基本图像和某些规律,并就某些重要技术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适应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逐步开放气象信息服务市场、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气象仪器研发生产、规范防雷检测资质管理,培育气象服务市场主体,促进气象产业有序发展,并于2020年进一步开放气象服务市场,降低门槛条件、简化申请程序,为国内商业气象市场注入了政策活力。国内气象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气象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国外重大台风灾害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区域登陆强度最强的台风,造成菲律宾至少8 085人死亡或失踪;特强气旋风暴"费林"是1999年以来登陆印度的最强热带气旋,仅造成奥里萨邦38人死亡。分析两个登陆的强台风灾害和造成的损失,探讨当事国应急处置的差距所在,发现"海燕"台风强度超强、菲律宾政府部门应对措施不力、公众防御超级台风灾害意识不强、防御极端灾害能力不足是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费林"风暴气象预报准确、印度政府措施有力、灾害管理体系有效是此次台风灾害造成伤亡较轻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台风灾害频发的国家,须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灾害管理体系,适当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标准,同时加强公众防御极端台风灾害的能力,必要时政府仍需采取强制撤离措施,防止重大台风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CH4和OH浓度自184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的大气甲烷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760×10-9和280Tg,1991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11.9×10-9和533.9Tg。而对流层中OH的数密度则由1840年的7.17×105cm-3变化到1991年的5.79×105cm-3,下降了19%。如果CH4、CO及NOx这三种排放源继续按给定的方案增长,那么到2020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将增加为2090.7×10-9和966.2Tg,而OH的数密度将为5.47×105cm-3,比1840年降低2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桂林市霾的演变和天气学特征,利用市区及周边4个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用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对报表中霾日记录进行校对,客观确定霾日;通过对造成霾的生成、维持及消散的基本天气形势分析,研究霾的天气学特征,为霾的天气预报提供依据。桂林的霾从21世纪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冬季比夏季多发;影响桂林霾的基本天气特点是:地面静风或弱风,风力小于等于3.0 m/s,大气干燥,相对湿度小于等于70%,近地面有逆温层,地面为正变温,负变湿。对应的天气形势为:高空平直西风或弱高压脊前环流控制,地面弱高压或变形场,副热带高压区,锋前暖区,近地层逆温,高空大气层结稳定。根据天气形势分析,设计桂林霾天气预报平台,在业务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1-2010年湖南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斜率、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湖南雷暴日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总体上呈线性下降趋势;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水汽输送加强和不稳定能量增加,有利于雷暴天气的发生;雷暴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差异,春季主要出现在上午,夏季午后对流发展旺盛,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湖南雷暴日空间分布可分为全省一致型、南北差异型和"T"字型三种,其中全省一致型是雷暴分布的主要特点,与受到同一天气系统和共同的因子影响有关;在周期分布上,湖南省雷暴的发生存在2~4 a、5~6 a的振荡周期,10~12 a的振荡周期具有全域性。  相似文献   

17.
Temporal and Spatial Trends of Temperature Patterns in Isra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from 40 stations in Israel were analyzed to detect long-term trends and changes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rend analysis, reveals a rather complex changing pattern,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of both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uring the cool season,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warm season. On an annual basis, there seems to be almost no temporal trends in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since the changes in winter and summer show an opposite tendencey. Received November 30, 1998 Revised May 27, 1999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强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深圳市1961~2008年遥测站整点自记小时雨量,对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8年来,强降水量(≥20 mm/h)主要出现在汛期,占年强降水量93.6%。月值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为6月和8月。(2)汛期强降水量20世纪60年代先下降后上升;70、80年代持续上升,趋势不显著;90年代以来显著增长。降水时数60年代末开始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分别在70年代和21世纪初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趋势显著。(3)汛期强降水量在1992年发生突变,而强降水时数有2个突变点为1965和1991年。降水时数的突变早于降水量的突变。(4)汛期强降水存在以6~8年和1~2年为主周期的多时间尺度的震荡;6~8年的震荡有4个明显的高值中心,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最后未闭合的高值中心表明未来几年强降水将处于一个较丰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