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阳市城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监测孔资料对德阳市区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划分,分析其水位动态特征表明:德阳市区地下水是降水入渗型、沿岸型、开采型、灌溉型综合而成。地下水受河流切割,旌湖上、下游拦河坝蓄水,北郊水厂、二重厂一工农村一带为集中开采区,绵远河一带开采强度的不稳定性、西北侧区域地下水径流补给,季节降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降水和开采因素是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使得德阳市区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斗呈复杂多变势态,地下水流场在不同区段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3)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受降水、地表水入渗、人工开采、侧向径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天然流场的干预程度较大,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动态特征。为对河北邯郸东部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在对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深浅层监测井的自动监测数据和降水、蒸发、开采量等相关统计资料,对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得2018年度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类型。结果显示:邯郸市平原区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可分为降水—开采型;越流—开采型;降水、侧向径流—开采、蒸发型和河流入渗型四种类型。随着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天然流场的干预越来越大,使得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秦岭北麓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研究该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的户县平原区为例,根据地下水埋深、气象、水文资料,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主成分投影-聚类耦合模型,研究1980~2019年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过程,以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划分地下水动态类型,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9年地下水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年际变幅较大,而冲洪积扇前缘相对较小;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可划分为水文型、降雨入渗-开采型、径流型、降雨入渗-水文-开采型4类;研究区地下水位态变化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为降雨、河流径流、开采。  相似文献   

4.
传统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判别方法存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易产生多解性等问题。为提高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判断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定性分析与实测数据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别方法。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将地下水各补给项及排泄项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对动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逻辑判断,辨识出对地下水位动态贡献最大的补给项和排泄项,并依此确定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基于该方法,以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2011年及2015年相同的57个地下水观测点为例,结合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河水位、降水量、观测井距河流的距离、包气带岩性等资料,将研究区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共划分为水文型、降水入渗型、降水入渗-蒸发型、降水入渗-径流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和人工开采型6种类型;对比2011年及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变化,降水入渗型、降水入渗-径流型等天然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占比减少,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占比增加,表明人工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日益增强。相比根据地下水动态曲线特征确定动态成因类型的传统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的综合判别方法能够在充分考虑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临河区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长期观测内蒙古临河区地下水变化,综合研究前人资料,分析该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该区属于河套灌区,人类灌溉活动对地下水的补给占全部补给量的65.5%; 人工开采及排干沟排泄等人为因素排泄占排泄总量的67.7%。通过分析该区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认为该区灌溉区地下水位动态与灌溉活动一致,城区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人工开采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探究了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人工压采)、自然因素(降水)和其他因素(人口、GDP、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80—2000年研究区年均地下水埋深缓慢增大,2000—2015年快速增大,2015—2021年呈现减小趋势,其中2016年为转折点;空间尺度上,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现西北小、东南大的特点,地下水整体由西北流向东南。2)1980—2015年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较大,地下水在漏斗区发生汇流,2015年后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逐渐减小,汇流情况逐渐消失。3)1980—2000年降水与地下水农业开采为年均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直接主导因素,2000—2015年地下水工业开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2015—2021年人工压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4)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接影响研究区整体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通化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化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蒸发和径流为其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动态主要划分自然因素型动态和人为因素影响为主的开采型动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宁省2006—2010年地下水水位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再结合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影响控制因素,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将辽宁省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划分为:气候型、开采型、灌溉型、水文型和径流型,经过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计算,绘制出地下水动态变化历时曲线,对五种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别予以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辽宁省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斐  田源 《地下水》2021,(3):72-74
马楼水源地位于台南县西南部一带,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水源地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物探勘察成果,对水源地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和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水文型、水文-灌溉型和气象-灌溉型.中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地下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下降率大约为1...  相似文献   

10.
以黑河灌区为例,对灌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并选取历史降水资料,对灌区地下水资源量、可采量进行计算。结果认为:区内潜水分为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卵石含水岩组和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砂砾卵石含水岩组两个不同成因的含水岩组;区内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流渗漏和地下径流补给,其次是大气降水入渗和灌溉水回归入渗,其排泄主要有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径流排泄、垂向渗漏和人工开采排泄四种途径;区内潜水的动态主要表现为入渗~径流型,局部为地下水浅埋地区和入渗~蒸发型动态;灌区潜水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HCO3~Ca和HCO3~Ca·Ma型水。选取区内的有典型代表性的较长系列的灌溉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采用水均衡法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从效果来看,计算结果和野外调查的实际一致,证明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赵本龙  李丽芳 《地下水》2019,(1):51-51,7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通过对雄安新区近年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雄安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是降水入渗—开采型、河湖影响水文型、地下水动态年内变化1-3月降水虽少,为地下水位上升期4-7月为下降期,8-12月为稳定期,年际变化持续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开采量。从远期看,应防止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切实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格尔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格尔木山前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格尔木河冲洪积平原区的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格尔木山前平原区3个不同区域由于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研究区地下水整体流向与地形起伏相一致,自南向北径流,区域上流场形态变化不大.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多年动态处于平衡状态,近年来由于开采力度加大,地下水位呈急速下降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径流型;冲洪积扇下部地下水位以区域性下降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蒸发型;冲洪积扇西翼水源地附近由于地下水调蓄能力较强,地下水位总体呈稳定并局部有上升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人类活动型.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5)
大荔沙苑地区作为生态脆弱区,由于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其突出。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长系列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其地下水位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沙苑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开采型和大气降水入渗—蒸发型,地下水位受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开采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必要通过科学规划、管理措施等手段有效涵养地下水、防止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当地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宝鸡峡灌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蔡明科  魏晓妹  宁有丰  沈冰 《地下水》2009,31(6):5-7,81
根据2002-2006年宝鸡峡塬上、塬下灌区内典型井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为降水、灌溉和开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M(1,1)模拟地下水动态演变规律,模型精度较高。研究结论可为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昆明盆地浅层孔隙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盆地内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特征及其影响条件,将孔隙水年内变化动态划分为灌溉型、开采型和降雨型等三种类型。在时程演变上,近20年来,除少数开采井点水位下降外,区内大多数富水块段地下水位一般变化不大或略有回升。盆地西部、北部地下水水位表现出一种缓慢抬升的过程。而盆地东部边缘和南部呈贡附近地下水受开采影响,水位呈下降趋势。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昆明盆地地下水普遍遭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在降低,同时,农业用水量也在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内孔隙水水位抬升有很大影响。然而90年代以来,昆明地区进入一个相对丰水期,降雨量的增加是盆地内孔隙水水位整体抬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分析与Mann-Kendall法的岩溶大泉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地下水动态是认识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手段。根据1956-2013年济南岩溶泉域大气降水及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法研究了58个水文年泉水位对大气降水的响应,可以看出:(1)大气降水和泉水位呈现出多尺度的变化特征,长时间尺度上两者的变化周期基本相同,变化周期为16年和12年,说明大气降水对泉水位有直接影响;(2)在1956—2013年,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具有0.65 m·(10a)-1的年际显著下降趋势,但降水具有12.65 mm·(10a)-1的不显著上升趋势,说明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泉水动态的影响因素的权重发生了变化;(3)大气降水在1999年发生突变,1999年之后年降水为增加趋势;而地下水水位突变年份为1967年,1967年以后水位持续降低,2004年以后水位快速上升,泉水位未来趋势应与降水保持一致,呈上升趋势,说明大气降水并非泉水动态的唯一影响因素;(4)通过建立不同时段的多元回归模型,表明近58年来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气降水到人工开采之间的转换,同时验证了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研究地下水动态的适宜性和可靠性,也为济南市的保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3)
马楼水源地位于台前县西南部一带,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水源地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物探勘察成果,对水源地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和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水文型、水文-灌溉型和气象-灌溉型。中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地下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年下降率大约为1 m/a;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为HCO_3、HCO_3·Cl、SO_4·Cl·HCO_3(SO_4·Cl、Cl·SO_4)和Cl等四种水化学类型,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单一的SO_4·HCO_3·Cl型地下水。研究结论以期为拟建给水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水资源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6)
结合地下水动态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地下水,在平原区南部潜水埋藏较浅的区域,气温变化和蒸发作用对潜水动态有一定的影响;该地区潜水水位总的呈现出区域性的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及地区性时段差异,迳流开采型和渗入开采型为目前该地区主要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承压水水位呈现多年持续下降状态,年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地下水流向也由原来的由北向南改变为由北东向西南。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平原典型高砷区地下水中砷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砷地下水典型区完整地质单元不同深度含水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了与砷释放、迁移和富集有关的敏感因素(水位、Eh、总铁、亚铁等)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探讨了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地下水灌溉区和黄河水灌溉区,地下水水位均受人为灌溉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砷含量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中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井深小于10 m的地下水砷含量在1.88~2.58 μg/L;井深在10~15 m之间的地下水中砷含量在18.2~217 μg/L;井深在15~25 m之间的地下水中砷含量在38.3~226 μg/L。受人为灌溉影响,地下水中砷的含量会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而升高。地下水砷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原因是水位抬升使水位变化造成氧化还原环境改变。地下水系统中含砷铁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脱硫酸作用等是控制地下水砷含量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4)
基于河北唐山1986-2016年降水和地下水监测资料,结合平原区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及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从年内地下水动态特征、年际地下水动态特征等方面对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唐山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结果可知:唐山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下降速率由1996-2006年的0. 42 m/a减小到2006-2016年的0. 05 m/a,但近年来地下水位有小幅回升;该市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水入渗-开采型,滨海平原区西部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水入渗-蒸发型,东部属降水入渗-蒸型。研究成果对制订合理可行的地下水开采技术和保障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