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志坚 《地质论评》1959,19(5):209-211
在地表出露的岩石一般可以根据成因而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等三大岩类,这些岩石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阐述;但另一类由可燃性有机岩自燃发火后在火区生成的烧变岩类,则论述甚少。就烧变岩的岩性看,它具有火成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的部分特征;就成因看,它同某些火成岩和变质岩有一定相似的成岩过程,因之烧变岩可以考虑作为三大岩类间的一  相似文献   

2.
微波辅助破岩可有效降低刀具磨损,提高破岩效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选取了10种火成岩进行微波加热试验,发现岩石的升温速率主要与岩石所含矿物的种类、含量,及岩石中的Fe元素含量有关.岩石所含矿物越敏感、含量越多,岩石中的Fe元素含量越大时,其升温速率越高.整体而言,火成岩中基性岩的升温速率最高、中性岩次之、酸性岩最低...  相似文献   

3.
陈能松  夏彬  游振东 《地球科学》2021,46(9):3049-3056
为建立一个较严密、系统的常见变质岩石的岩相学分类,采用既反映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又蕴含岩石基本组成的变质岩组构组分作为岩石分类的一级分类指标,以岩石结构、构造和组构组分的成分依次作为二、三和四级指标,划分了归属于造山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断层动力变质岩、蚀变交代变质岩和混合岩这5个大类变质成因的基本岩石.如岩石的地质产状已知,可用对应于地质产状的成因类型变质岩替换组构组分,升级为一级分类指标,然后用同样程序进行划分.本分类方案中,造山区域变质岩与接触热变质岩因具有相同组构组分,因此,大部分基本岩石名称相同,但可借助其地质产状和一些特征变质矿物的特殊显微构造的有无将它们区分开来.本分类方案的分类效果优于国内外现有的岩相学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岩石成因研究包括确定岩石性质、源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源岩熔融过程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同化混染作用、分异作用及流体对岩石的怍用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以前多由实验岩石学来承担。近几年来,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包括浠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进展,使火成岩成因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稀土元素定量模式是稀土元素地球  相似文献   

5.
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不够系统、岩石类型及组合的环境意义不明确、岩相古地理重建缺乏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指导等科学问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2个元古宇剖面和3个显生宇剖面详细的岩类学和岩石组合序列研究,取得3项成果与认识:①建立了构造尺度和形态特征相结合的系统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方案.②明确了微生...  相似文献   

7.
冯冲  代黎明  刘晓健  赵梦  张参 《地球科学》2020,45(10):3677-3692
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广泛发育混积岩储层,岩石种类复杂多样,识别困难.在大量岩心、壁心、薄片和全岩分析标定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成分-结构二级分类的混积岩测井分类方法并系统总结2个大类6个亚类10余种混积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采用箱型图法优选混积岩成分和结构敏感曲线并确定其区分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成分-结构二级分类方法不但利于岩性测井识别而且对储层品质也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中子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对岩石成分识别敏感性较高,而自然伽马、电阻率以及中子对岩石结构识别敏感性较高;建立的成分-结构二级解释流程可实现湖相混积岩储层岩石成分和结构的识别,具有简单、高效、准确的特点.该方法在实践中取的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复杂岩性识别及储层评价分类提供了思路,在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及其他地区相似地质背景下湖相混积岩储层岩性识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黑河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火成岩类,但是其形成时代、不同阶段的火成岩组合、岩石成因以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还有争议.对黑河卧牛湖一带的侵入岩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以揭示岩石的时代、成因等.对卧牛湖附近产出的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175.53±0.53 Ma和177.25±0.45 Ma,即早侏罗世.该区这一时期火成岩主要为深成相侵入岩、少量脉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的二长岩类,脉岩主要为花岗质、闪长质岩脉等,是含有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的T1T2G1G2岩石组合,上述岩石在TAS图上主要是亚碱性系列,硅钾图上主要为高钾钙碱系列,Peacock指数为钙碱性或碱钙性,准铝质-过铝质,硅镁图中多为MA系列,微量元素蛛网图一般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La、Ce、Ti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上述岩石组合及其特征均指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该花岗岩类形成于与洋俯冲有关的环境,岩浆可能形成于俯冲玄武质洋壳的局部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楔发生过反应以及兴安弧下地壳的局部熔融,认为与北部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人们发现金刚石不仅产在金伯利岩中,也可产在不同成分的玄武质岩石中,如苦橄岩,玻质纯橄岩,超镁铁质岩等。近来认识到的含金刚石火成岩的两种主要类型是:火山的和深成的。含金刚石火山岩可分为四组:碱性—亚碱性钾质岩(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类);碱性—亚碱性钠质岩(沸煌岩和橄榄粗安岩类);钙—碱性岩(苦橄岩、玄武岩类);超镁铁质岩(玻质纯橄岩)。含金刚石的深成岩以如下岩石类型为代表: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层状深成岩中的超铁质岩;还可能有前寒武纪的超镁铁质小岩体。所有含金刚石火成岩(包括金伯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火成岩分布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成岩条件,钻进作业时钻孔—地层体系的压力差及岩石的弹性形变和水力破裂等方面,分析了火成岩地层冲洗液漏失的原因。介绍了减少截面或完全隔离流失通道,减少钻孔—地层体系压力差,以及调节冲洗液流变性和消除冲洗液漏失的具体方法与经验。提出了火成岩地层钻孔漏失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简述了证据权重法及信息量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同时分别用证据权重法模型和信息量法模型对同一研究区进行预测,取得了极为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钇钽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表明,黄钇钽矿需要在温度≥500℃,溶液pH≈4.0-7.5,压力500—1500bar的范围内形成,与褐钇铌矿相比,其形成条件的范围要窄得多。 不同的稀土元素在形成黄钇钽矿时的成矿温度亦不同。钇族稀土成矿温度相对较低且相互接近,铈族稀土的成矿温度比钇族稀土高得多,并随原子序数减小而迅速增高,以致La、Ce、Pr、Nd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难以形成这种结构的矿物,这就是至今在自然界发现的黄钇钽矿均为钇族稀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实验还表明,大量F、P等组分的存在,对黄钇钽矿的形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莉 《云南地质》2007,26(1):77-82
泸水新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类:危险大(Ⅰ类)占11.04%,危险中等(Ⅱ类)占41.8%,危险小(Ⅲ类)占47.16%。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 Atlas of Palaeogeography of China was published in 1955.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impor- ta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shing of the atlas. Actually it was a direct outcome of the famous Main geological structural units of China written by Huang Jiqing in 1945. Confined by the status of g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at stage, the atlas mainly presents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old landmasses and oceans during different geological stages. The compilation was based on facies types, palaeontological species , and features of regional fauna assemblages . The basic scale of the atlas was 1:1 000 000. There are totally 20 maps, spanning from the Sinian to Triassic of the Mesozoic. The compila-tion was finished in more than three years. The outline of landmasses and oceans, main direction of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distribution of fossils, crustal deformation, mineral deposits, as well as volcanic and glacial activities are shown with various patterns and col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