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 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相似文献
2.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60—2005年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简称TC)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TC频数呈减少趋势;7—9月影响频数多,8月为最多;影响频次的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南海是影响TC生成频数最多的集中区域。分析了TC异常活动的环境场,在TC异常偏多年份,低层ITCZ位置偏北,西北太平洋(WNP)生成TC位置也较偏北,同时在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非常有利于TC的生成和发展。对于低压环流影响年份,在WNP区域TC生成频数偏多偏北情况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TC较频繁,则影响福建TC数偏多;反之,ITCZ明显偏弱,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反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时,影响福建TC数偏少。对亚洲地区500 hPa大气环流分析发现,影响福建TC异常偏多(少)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 相似文献
3.
利用1949—2006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登陆我国的TC强度、登陆时间、登陆后路径趋向及强度变化等气候特征,并重点讨论了直接登陆华东和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华东的TC路径和强度趋势差异。结果表明,直接登陆华东的TC比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华东(以下简称为间接登陆)的TC更易北上或北上转向,而间接登陆的TC更易维持西偏北行;另外直接登陆华东的TC登陆后的强度更易维持,其登陆后路径趋向在西北偏西和西南方位的强度明显减弱的百分比率比其它方位的大。 相似文献
4.
南海近海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N以南我国50个测站37a的资料对南海近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引起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进行主要分量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在广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最大,具有准9a的年际变化,月降水量在7月份范围最大,位置偏北,10月份降水量最集中、位置偏南,9月份最分散。 相似文献
5.
利用28°N以南我国50个测站37a的资料对南海近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引起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进行主要分量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最大,具有准9a的年际变化;月降水量在7月份范围最大、位置偏北,10月份降水量最集中、位置偏南,9月份最分散。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的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特征,总结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对浙江省的影响状况.应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浙、闽北登陆热带气旋的个数与杭州高温开始日期早迟之间的关系,表明有较高的凝聚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表明,1951—2005年影响热带气旋的频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其频数最小;近55年来影响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频数显著减少;5—11月是热带气旋影响中国的主要时期,7—9月为活跃期。影响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有3个,源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影响热带气旋的路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移动。影响热带气旋的影响期约为5.6个月,近55年其影响期呈缩短趋势,夏秋季的影响天数较长,冬春季较短。影响热带气旋频次的空间分布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国台湾省受热带气旋影响最频繁。影响热带气旋的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2.5×2.5格距的风场及气压资料,计算分析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65小时不消的各标准时次的角动量收支。得到的结果是: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鞍型场的中心,低层有西南风急流将大量潮湿空气卷入热带气旋,为其提供充足的潜热能,北侧弱冷空气的侵入,为其提供了斜压能量;而对流层上部气旋4°-8°半径上的地转角动量的涡旋输送及β项产生的气旋角动量的输入,则是气旋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维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49—2005年共57年西北太平洋上和南海中心风速≥8级的热带气旋活动的若干特征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57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年平均发生频数为27.47个,登陆我国年平均数6.89个,近10年发生和登陆频数处于57年的低值区;7—9月是发生和登陆我国最多的月份,华南沿海是登陆最频繁的区域。我国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均可出现TC暴雨,高频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心在海南和广东东部沿海,次频中心位于广西沿海和福建东南部沿海。此分析可为登陆热带气旋的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0.
影响海南乐东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6年海南省气象台提供的热带气旋影响个例资料和乐东地面站人工观测风、雨实况资料,对影响海南乐东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能为热带气旋的预报预测和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影响海南乐东的热带气旋频数年平均为3.47个;主要出现在7~9月,以8月出现频数最多;西太平洋移来和南海生成影响乐东的热带气旋频数大约各占一半。受海南岛和乐东地形及其所在位置的影响,来袭海南不同路径和强度的热带气旋对乐东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对县域内不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应区别应对及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对1961~2010年影响珠江流域的热带气旋(T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近50年年均4.24个TC影响珠江流域,其中台风以上等级1.02个,两者以每10年0.3个逐渐减少。其平均中心气压为984.0 hPa,平均极端最低气压为968.7 hPa,前者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后者每10年减弱1.4 hPa。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平均最南位置为10.3°N,平均最北位置为17.5°N,两者均表现出向北移动的倾向,其中前(后)者每10年北移0.9°(0.6°),近几年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位置向10°N~19°N区间汇聚。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的平均初旋日在7月1日,终旋日在9月15日,台风季为76.5 d,其中初(终)旋日每10年推迟(提前)1.3(6.0)d,台风季以每10年8.2 d的速率减少,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处于偏短时期,近几年又开始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49-2006年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登陆TC台风季参数的气候特征,结论如下:1) 登陆中国的初旋①以南海生成为主(占5成半),终旋以西太平洋为主(高达8成),近50多年来初、终旋源地分别呈现向东北、西北移动的趋势;2) 广东(浙江)初旋最早(晚),广西、浙江(广东、海南)终旋较早(晚),广东(浙江)台风季最长(短)。近50多年来除浙江台风季呈延长的线性趋势外,其余各省台风季变短或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热带气旋气候查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业务的需要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州中心气象台在“华南台风业务系统”[1]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制作了一个在WIN95或NT4.0操作系统下运行的热带气旋气候查询系统(图1)。该系统汇集了1949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的热带气旋位置、强度、风雨历史资料。具有直观、操作方便及面向对象的特点,大大简化了热带气旋检索的操作。图1热带气旋查询系统的主窗口1设计思路主要思路是根据业务科研工作需要,设计上考虑了方便操作并能直观显示查询的结果。1.1查询系统结构本系统主要是由检索方法、地图设置、实时路径、打…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49-2006年热带气旋(TC)年鉴资料,根据2006年新制定的TC等级标准,分析了登陆我国TC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登陆TC中强热带风暴(STS,38.5%)最多,其余依次为台风(TY)、热带风暴(TS)、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TY)。59%的STY和66.7%的SuperTY在台湾省登陆,尽管登陆广东的TC最多,但登陆的STY和SuperTY却很少。7~9月是TC登陆活跃期,而8~9月登陆TC平均强度最强。登陆TC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登陆TC频数呈弱的减少趋势,而TY及以上级别TC频数则有增加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TC的生成源地有向北移的趋势,然而近年来南落明显。登陆TC的平均强度出现减弱趋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平均强度显著增强,尤其是TC逐年强度极值表现更为明显。登陆TC的平均登陆点无明显的南北偏移,但逐年登陆点最北纬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有南落现象,以35°N以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粤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省台风灾害最频繁而严重的地区。例如,7619号台风,9月20日在湛江市登陆,造成了粤西罕见的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水位猛涨,鉴江下游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包围了城镇。9615号台风于1996年9月9日中午11时在吴川市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穿过湛江市区、遂溪、廉江等市、县,进入广西省境内而减弱、消失。受其影响,南海北部海面、珠江口以西我省沿海海面,先后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出现11~12级大风。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恒定的现代外部强迫驱动第一版NUIST地球系统模式,进行了40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模拟,分析了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并与1977—2016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模拟出与热带气旋类似的结构特征,在热带气旋活动活跃的海区,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的空间分布和影响范围与观测基本一致,但是各个海区热带气旋的生成频数与观测还存在差异。除了北印度洋海区,各个海区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相似。模式在西北太平洋海区模拟结果最好,能模拟出热带气旋的生成范围和盛行路径;在北印度洋地区模拟结果较差,北印度洋海区的相对涡度模拟与观测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模式未能模拟出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双峰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1概述9315号热带气旋是建国以来袭击我省的第3个(前2个是6811和7314)典型的“豆台风”。该热带气旋于9月10日08时在巴林塘群岛以东约200km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8m/s。由于生成时处于均压场中,移向不规则。此时在南海南部、中部至吕宋岛一带有输入云带,迅速发展成强热带风暴。11日08时中心位于20.5”N、113.3”E,近中心最大风速达30m/s,中心气压980hPa。此后强热带风暴中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2日08时增强到台风强度,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3日14时,中心气压降到945hPa,近中心最大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