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Java-X3D实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可以提供形象化的地震层位三维特征,便于地震资料的后期解释.在叙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技术原理、目标、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利用Java-X3D技术实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并利用实际坐标数据,实现了在Internet上跨平台的地震层位及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地震数据二维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三维可视化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优势,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煤矿地震数据解释中。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和VC 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实现了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y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与传统剖面解释方法不同,解释人员可以完全、快速地分析每一个层面而且可直接进行地层特征解释,分析构造细节特征,内部岩性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地质异常。使人们定性、定量化地得到沉积环境、地层相带及油藏描述的解释。其次,可以找出储存在构造和地层圈闭中的新储量,确定有利的井位。  相似文献   

5.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2019,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起伏地形的大规模三维观测系统数据实时可视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细节层次地形模型与精细炮检点符号模型相结合的地震观测系统实时显示方法。利用图形硬件将每帧地形数据渲染到深度纹理,运用GPU着色器并行内插出炮检点实际显示高程,从而避免了炮检点立体符号与起伏地形高程的显示偏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能够实现起伏地形大规模三维观测系统数据的逼真和高效可视化,能有效提高地震采集软件在复杂勘探区的采集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1992,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体绘制技术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显示需求,在分析直接体绘制三维可视化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数据的特点,对其进行了一定地改进。并实现了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方法和软件,经对三维地震波振幅特征透视显示,可揭示三维地震振幅强弱变化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孟小红  侯建全 《地球科学》2007,32(4):549-553
在地震模型与正演中利用已知资料或虚拟建立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 对进行后续地震模拟和面元分析以及合理地设计观测系统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工具, 为反演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地震模型特点对地震模型建立及其在计算机上可视化的一些算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对能很好地实现三维地震模型可视化的克里格插值、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eisWay1.0“地震模型与正演”模块中根据以上算法所生成的模型数据生成三维地震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层位解释是地震解释的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过去的层位追踪基本上是纯手工,既耗时又耗力,而地震层位反映在地震波形上具有同相性和相似性等,这使得依据地震波形的这些性质,研究某种算法让计算机自动追踪层位成为可能。这里介绍了两种层位自动追踪方法:波形特征追踪算法和相关追踪算法,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算法的原理。通过编程实现了这两种方法,对它们的追踪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两种方法总体上满足层位追踪要求,结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地震子波的时变影响,避免复杂的时窗大小选取问题,使得谱模拟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地震信号是平稳信号的假设条件,将改进S变换与谱模拟方法相结合,形成时频域谱模拟方法。在二维时频谱中进行谱模拟处理,该方法能够克服地震子波随地层深度变化的限制。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效果显示,时频域谱模拟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实现地震资料的高分辨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震数据的体绘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体视化技术是三维地震数据浏览、分析和解释的有效工具。对于理解地震数据中蕴涵的结构和地层学信息,体视化比使用一组二维切片表示三维数据更自然。解释人员可以突出数据体中某些特定的区域体,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空间分布,也可以添加合并两个或者更多的,具有不同地震特征的体积区域。医学应用方面的一些体视化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地震数据方面.必须考虑地震数据自身特点才能使可视化成功实现。通过分析三维地震数据的特点进而得出实现三维地震数据体视化算法的基本方法,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3.
随机分形插值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随机分形插值方法,分形、分维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将该插值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表明随机分形插值方法是基于不同采样间隔,不同测网密度的地震资料插值补齐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要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力图通过1个具体的实例,使物、化探工作者对可视化技术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如有可能,对可视化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克希霍夫三维DMO叠加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炮点和一个检波点接收的一道地震记录上某一时刻振幅值,它可能来自地下一个椭圆面上各个点的反射,该椭圆面以炮点和检波点为焦点,炮点和检波点的连线为长轴。因此,在叠加时,该振幅值就不是只在共中心点(CMP)上相加,而应该在椭圆面上各个点相加(当然,在不同点上振幅值是变化的)。这种叠加方法实现了共反射点叠加,有利于叠加成像,也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这就是克希霍夫求和法。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地震成像中上覆层的复杂性问题,R.Calvert和A.Bakulin提出虚震源法,用于近地表精确速度建模。笔者阐述了地震虚源法的原理,与井间地震技术的对比,国外在时移地震监测、成像和虚横波源等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文章将对有关人员了解该技术起到一定帮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数据关联维的快速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计算地震数据分形联维数需要花费很长的计算时间。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形法和常规的最小二乘拟合相结合的分形关联维数方法,将本文算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可以快速确定地震道时间序列的无标度区分与分维数。  相似文献   

18.
从反褶积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Burg反摺积理论,详细推导了Burg反摺积公式.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试处理,并与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处理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同时还能起到压制剖面上线性干扰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地震相分析在深反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INDEPTH项目深所射地震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不仅仅强反射同相轴可以反映地壳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而且其上的地震相特征在上、中、下地壳也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将地震相分析引入深反射地震勘探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地震相特征的差异对深反射地震剖面进行充分解释,为深部工作中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提供更丰富、可靠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