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胶西北红布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胶西北红布金矿在焦家金矿田独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发育在断裂带两侧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受密集节理裂隙带控制的细脉,网脉状金矿,构造解析表明红布金矿体主要形成于主断裂发生右行走滑的构造应力环境,基信压应力方位大致为SWW-NEE,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含矿裂隙表现为张剪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变质岩中,普遍发育着定向裂隙构造,本文称这些构造为变质裂隙,它们是变质作用中在很大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于这些裂隙往往是变质岩石的基础构造。并对一些矿床、矿体的形成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这些裂隙构造分布和产状的规律,对找矿包括寻找和预测隐伏矿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指示意义。本文试图对这方面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储层特征和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通过岩心、录井、测井、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剖面上识别出5类性质有别的储层(洞穴型、风化裂隙型、构造裂隙型、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地表残积带裂隙-孔隙型),阐述了各类储层的储集性能及发育分布特征,并对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机制及岩溶洞穴型的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不整合面下0~250m的深度内,区域性发育3套洞穴型储层,洞穴型储层的发育是油气高产、稳产的关键,风化裂隙型储层主要集中在海西早期不整合侵蚀面附近及洞穴层上下;构造裂隙型储层发育分布具有普遍性,海西早期构造裂隙发育状况与洞穴层发育状况之间有着良好的匹配关系,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性储层具有相控和层控的特征,主要发育在塔河油田南平台-间房组上部(礁)滩相储集体中,岩溶洞穴层发育主要受岩溶地貌及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岩溶缓坡(特别是其上的丘丛)与阿克库勒凸起轴部的叠合部位是岩溶最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大坝、隧道等大型工程中的裂隙构造,由于关系到岩体的强度等工程安全问题,因此历来倍受关注。贵州乌江构皮滩电站坝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在其岩系中构造裂隙主要有NNW向、NWW向、NEE向和NE向,其中约80%已被方解石脉先后分四期充填愈合,大大降低了水的渗透,提高了岩石的强度;有少量裂隙没有被充填,或是充填以后又裂开,其中顺层滑动裂隙具一定的贯通性,工程上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逆断层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力学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逆断层对构造裂缝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应用Comsol有限元软件, 模拟不同水平作用力、不同岩性、不同断层倾角和距断层面远近等因素影响下断层及其周边区域的应力、应变情况, 并分析了不同控制因素下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 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随施加的水平应力作用增大而线性增大; 岩石破裂前产生的应变量可用来描述岩石的脆性, 抗压强度对岩石破裂起主导作用, 而岩石的抗剪强度与岩石破裂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逆断层倾角存在一个临界角度, 使构造裂缝发育最为强烈; 逆断层控制裂缝发育, 距离断裂面越远裂缝发育程度越低, 并存在一个发育程度骤减的范围, 称为"断裂控制带", 该断裂控制带的形成和分布应该与断裂的性质、规模、断距及岩石力学参数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相油气地质》2013,(3):62-69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资料,结合天然气勘探研究成果,识别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底辟构造地震反射模糊区中的裂隙—微裂隙通道,并联合应用相干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镂空技术等落实了中央底辟构造带上各底辟构造垂向运移通道的展布情况。研究区垂向运移通道分为底辟通道、断裂通道以及底辟外裂隙通道三大类。底辟通道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运移通道,它由发育在底辟构造内的裂隙和微裂隙组成,可从定性判断、岩心识别、正演模拟以及多技术综合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断裂通道主要是发育在底辟构造内的断裂,在底辟之外极少发育,它有多个发育期次。尽管底辟外裂隙通道一般规模较小,但其垂向输运流体的能力不亚于底辟通道和断裂通道。莺歌海盆地近年发现的两个中深层大气田东方13-1、东方13-2都是由这类裂隙通道来连通烃源与有效储层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有序演化的PTt-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结晶结构到柯石英假像及放射状张裂隙构造;在岩石组构方面从L>S到L-S和S>L榴辉岩;以及在中尺度构造方面发育的D1和D2变形构造。该PTt-D轨迹同时可以提供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得尔布干成矿区黑山头以北地区重、磁、遥构造解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得尔布干成矿区黑山头以北地区为森林-沼泽景观区,岩石露头极少,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对该区的区域性重、磁、遥解译显得十分必要,可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重要信息.重、磁、遥解译认为,较发育的线性构造有NE、NW及NNE、E-W、S-N向等.在上黑龙江拗陷区及额尔古纳隆起区,线性构造主要为NE与NW向,并构成菱形格状构造.区内NE、NW及S-N向裂隙与控矿关系密切.磁、遥解译的环形构造常常是中生代火山-侵入中心,是成矿的重要热源或热液源.  相似文献   

9.
从显微尺度分析了湖南梅城-寒婆坳地区岩石中出现较多的显微构造现象,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研究区煤田构造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温脆性变形为主,多组裂隙的交错发育表明了应力场的多期次性,应用缝合线反演得出研究区印支期第Ⅰ期NW-SE向为最大主压应力场,第Ⅱ期NE-SW向挤压应力场次之;平均差应力为50~70 MPa,表明印支期以来煤田构造变形过程中,岩石经历了中等偏低强度的构造应力作用。梅城-寒婆坳地区煤田构造是在脆性-脆韧性变形为主的多期次中等偏低强度的复杂构造运动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七宝山角砾岩筒成矿流体构造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七宝山角砾岩筒内外流体构造(岩)类型多样,具自身特有的时空结构。岩筒内角砾岩胶结胶体中的结晶矿物和矿体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规律性的结构特征,并与角砾岩体分布的结构相吻合。角砾岩筒结构,构造的构造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角砾岩筒岩石的破裂形成于流体的双重致裂作用的脉动扩展,即:在流体的热应力和液压双重作用下形成性质不同的节理裂隙和上凸锥面状裂隙带,并脉动式往上扩展形成圆柱状压裂角砾岩体;锥面状裂隙带顶  相似文献   

11.
鄂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由于页岩低孔低渗的特性,构造裂缝成为了页岩气运移和聚集的主控因素。本文以鄂西荆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基于地震资料、岩石力学实验、野外实测资料,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岩石破裂准则,解析古构造应力场分布规律,预测构造裂缝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门地区发育的构造裂缝主要以中燕山晚期形成的NNW向和NE向共轭剪切缝为主,其次为中燕山早期形成的NNE向和NEE向共轭剪切缝。构造裂缝的分布受断层、岩石物理参数和构造应力的影响较大,Ⅲ级裂缝发育区和断层区域综合破裂系数均大于1.1,构造裂缝最为发育,页岩气保存效果最差;Ⅱ级裂缝发育区综合破裂系数在1.0~1.1之间,为页岩气保存效果较好区域;Ⅰ级裂缝发育区综合裂缝破裂系数在0.85~1.0之间,处于“破而不裂”的状态,为页岩气最优保存区。  相似文献   

12.
吴旗地区主力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属于特低渗储层。根据研究区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实物资料,同时利用古地磁岩心定向方法,对研究区构造裂缝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定量化观测描述和统计。研究认为,吴旗地区长61储层主要发育NE向和NW向高角度的区域性共轭构造裂缝系统。储层段岩心构造裂缝密度为0.4~1.90 条/m,构造裂缝以偏张性为主,充填较为严重(约占57%),无效裂缝居多(约占68%)。在此基础上,以构造裂缝观测值为依据,通过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综合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建立了裂缝预测数学模型,对长61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规律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指出了裂缝发育区、次发育区和不发育区;同时,预测了张、剪裂缝发育方位,为吴旗地区低渗透储层石油进一步勘探部署和区块合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窟窿山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和特征指数,微量元素及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它属于大陆内部拉张构造环境中,非造山期的A型花岗岩。其产出位置恰好在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带内,一些NE走向张性断裂发育,该区早期破火山口的塌陷作用,为碱性花岗岩的侵入提供了有复的空间条件,并具有补动位的特点。从已测得K-Ar法年龄值(108Ma),推断其侵位进代上限为四白垩纪晚期。  相似文献   

14.
马蹄沟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部秦岭造山带中段的商丹断裂带(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西段南缘,在矿集区划分上属于凤太矿集区北部。金矿区发育一套由面理构造、a-型线理、a-型褶皱和配套张扭性裂隙组成的伸展剪切构造系统。面理构造产状平缓,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以20°~30°为主;a-型线理产状总体倾伏向为NEE,部分向E倾伏,倾伏角比较平缓,以5°~20°为主,个别达30°~50°;a-型褶皱构造往往轴面产状比较平缓或近水平,枢纽与a-型线理一致;张扭性裂隙构造单体呈约350°走向,倾向E,倾角50°~70°,组合形式平面上为右列式、剖面上为前列式。金矿床宏观上受发育于早古生代罗汉寺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韧脆性剪切伸展构造系统控制,金矿体沿该韧脆性变形带中的各个方向微裂隙发育,形成宽度0.5~2 mm的微细含硫化物含金石英网脉,这些微裂隙包括平行面理、小角度(10°~15°)斜交面理、中角度(25°~30°)斜交面理,对应于剪切带的P、D、R型含矿裂隙;最特色的是发育一组产状350°/NE50°~70°、大角度(50°~60°)斜交面理的较粗大含硫化物富金石英脉,其对应于剪切带的T型含矿裂隙。商丹断裂带西段地区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秦岭造山带勉县‒略阳地区陆陆碰撞在早‒中三叠世已经完成,晚三叠世早期存在伸展构造形成的构造背景。区域上的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发育伸展剪切构造系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董小辉  董小周 《地下水》2006,28(6):52-53,75
构造裂隙水是基岩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风化裂隙发育较差,覆盖较薄的白城北部低山丘陵区,构造裂隙水往往成为该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区构造裂隙水赋存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探明该区储水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谭成轩  王连捷 《地球学报》1999,20(4):392-394
在三维构造应务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依据岩石破裂准则、岩石内各点单位体积的形变比能分别进行目标层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岩石破裂系数、应变能之间定量关系研究、探索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在含油气盆地裂缝分析中应用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岩石组分、组构、沉积构造及岩石共生组合分析,认为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主要形成在浅水碳酸盐台地.各类灰岩中的内碎屑、藻团粒、生物碎屑及低能鲕粒等颗粒类型广泛发育,白云岩中的残余组分及上述两类岩石普遍含有数量不等的陆源物并具各种流动浅水特征的沉积构造标志等事实支持了这一认识.与上述岩石共生间隔发育的砾屑灰岩(云岩)多属风暴沉积类型,在台地边缘斜坡上部-浅海陆棚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海木里冻土区三露天井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在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模拟的基础上,获得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地震特殊处理如AVO 特征分析等结果。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与构造关系极为密切,研究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在构造发育区,断裂和裂隙发育,其内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明 显,这一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柳河地区太古宙构造片麻岩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柳河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中,对测区内的柳树河子片麻岩做了较为详细的工作。结果认为,该片麻岩在地质特征、岩石粒度结构及成因等诸方面与传统认识上的纯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片麻岩有较大的差异。该片麻岩系由太古宙侵入岩经动力变质作用、静态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构造片麻岩类。其岩石构造具多样性,粒度结构具有不均匀性,并具发育的变余应变结构。岩石结构和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笔者还根据构造片麻岩特有  相似文献   

20.
构造片麻岩含义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片麻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韧性变形带主要的构造岩类型之一,其内保留了大量岩石流变特征的重要信息,在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广泛发育。构造片麻岩是由强烈塑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变质构造岩,是一种宏观上具有明显的强塑性流变特征而没有明显粒径减小的构造岩;在露头和手标本上以密集条带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为特征,在微观上为典型三边平衡结构和复晶石英条带构造。熔体存在是控制影响构造片麻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变形机制为扩散蠕变和颗粒流动,使岩石整体产生巨大应变,而单个矿物晶体不产生变形。构造片麻岩带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同变质期的层状构造片麻岩带、退变质期的线性构造片麻岩带和网状构造片麻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