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物候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物候学的逐步发展,认识到应考察物候现象综合划分季节,归纳起来其理由为:物候现象正好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所划分的物候季,不仅能反映农业季节的特点,而且也能说明每个季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气候条件对农业有利或不利;得出的季节指标能反映气候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及气候与生长季的年季变化;能反映地区间的不同气候及农业气候方面的差异;指标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在群众中极易推广.  相似文献   

2.
物候是指自然界生物,非生物受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地势等综合因子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萌芽、展叶、开花、结果、叶变色、落叶;候鸟的往返;初霜、下雪、结冰、打雷、解冻等等现象,都称物候。自然物候常能反映节气的变化,季节的迟早,与农事活动、环境污染、气候区划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物候出现的次序很有规律,下面是我们利用物候变化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点滴:  相似文献   

3.
论生长季气候寒暖变化与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三十年来,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寒暖变化,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对气候变化愈来愈关心,竺可桢同志曾根据动植物变迁,冬季冰雪等现象,估算了我国近5000年来冬季温度的变化。在他的方法启示下,本文主要依据春秋季节的物候现象讨论我国历史时期以来生长季长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贵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日气候标准值和1980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气象局2012年11月1日制定实施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在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划分和当年气候季节划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可以明显分为无夏区、无冬区和四季分明区,无夏区主要集中在省西部地区,无冬区主要集中在省西南部边缘;常年春季和夏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南部边缘,然后逐渐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入季,秋季和冬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北部,随后逐渐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入季;1981~2013年逐年气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春、夏、冬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春、夏入季日期整体略偏早,秋季入季日期不服从正态分布,异常偏早概率较大;通过对逐年入季日期异常偏早的成因分析发现,贵州地区季节交替期间气温起伏较大,季节内气温变化规律不稳定,且"标准"中对逐年入季日期判断条件中没有限定起始日的最早阈值,是该"标准"对贵州地区春、夏、秋入季日期确定偏早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该"标准"对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的划分比较合理,具有可适用性,但对当年春、夏、秋入季日期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贵州地区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每个自然物候的出现,既反映着当时各个气象要素所达到的水平,也反映了前一时期各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的积累量。因为自然物候的周期变化是由气候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所以从物候的变化规律,可以窥见到气候本身的变化,即可以预报年季的冷暖、也可以预报物候期所出现的时间。 本文是在整理多年树木物候——花期的基础上,结合本站气象资料,确定区分春季冷、暖年型的指标,再分型统计各年春季气温资料,用作春季自然物候期——树木花期及天气过程预报,在近几年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蜜蜂与天气     
一、蜜蜂活动是具有天气 预报意义的物候现象 物候学是研究动、植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掌握季节变化规律,为生产服务。近几年来,我们运用蜜蜂的活动、繁殖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规律,取得良好效果。蜜  相似文献   

7.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 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 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 与北半球基本一致; 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 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 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 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 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自然历”是依据自然界各种物候现象编制成的专门日历。由于是以多年物候观测资料为基础整理出来的一种日历,故又称“物候历”。还因为是同相应的农事活动一起整理的,也称“农事历”。每一物候现象的出现都是多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仅反映的是当时的气候状况,且包反映了过去一定时段内气象因素影响的累积。具备年际变化和地域差异、及物候期之间存在的“三性”(顺序性、相关性、同步性)。用其来制作“农时”预报,和其他方法比较,不仅客观得多,且易于做到“因地制宜”。加之这些物候现象又是“到处可见、随时可得”及方法简便易行,可算是“摸得着(常人都能掌握)的活指标”、“看得见(不需用仪器)的活仪器”。以其生态环境所反映出来的物候现象  相似文献   

9.
1引言漠河县位于122°31′E,52°58′N,是中国的最北部,冬季漫长,春、夏、秋极短,是我国最冷的区域在季节划分上与四季分明的其它地区不同。本文以自然天气季节和候平均气温变化来划分漠河的四季,为指导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冬季林业生产和取暧提供一个季节时间表,也让人们对漠河的气候有一定的认识。2四季的划分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即: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为夏季;候温<22℃,≥10℃之间为秋季;候温<10℃,则为冬季3漠河独…  相似文献   

10.
春季的一些物候现象能很好地反映某一界限温度的出现,如把这些物候现象作为该作物播种期指标,就能做到既早且稳。例如: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地区每年春季种大豆季节较紧,播早了容易烂种,造成缺苗,播晚了又浪费有效积温,使大豆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他们通过对物候资料的多年观测发现,当落叶松叶芽开放时,正是气温稳定通过SC的初日,因此他们就把落叶松叶芽开放作为大豆的适播期,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用物候指标,比用温度指标简单,直观而且可靠。对于一般季节要求木是太紧的作物,可按不同物候现象分期播种试验,产量高的播期所对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 3g数据,在提取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每年植被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1982-2012年物候期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8年之前,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期变化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在1998年之后,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生长季结束期整体提前,平均提前0.41 d/a;同时,除萨赫勒以外的各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普遍缩短,平均缩短0.88 d/a。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限制植被活动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生长季开始期的提前,而降水增加则会妨碍植被生长;在较低纬度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活动的关键因素,高温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导致植被生长季缩短。从植被物候期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性来看,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的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对蒸散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降水的响应不存在时滞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甘蓝型油菜的气候生态条件,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根据临夏地区1971~2009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临夏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将临夏油菜种植区划分为5个区域,康乐、和政、积石山...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气候变率和近年来气候变化对20世纪欧洲植物物候的影响。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物候学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它能定量揭示气候变化对自然的影响,同时实证全球气候变化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第二,长期物候数据为20世纪温度及其变化重建提供依据。过去30~50a,温度驱动的植物物候变化最明显的是开春提早。在北半球中高纬度观测发现开春平均提早2.5d/10a。秋季各种物候变化不如春季那样明显,并且也不能与气候因子联系起来。春、夏季起始日的时空变率及其变化主要与区域和局地温度有关。本文讨论了生长季和其他物候阶段的温度响应,以及它们与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气候系统中生物化学循环和陆地相互作用的主要反馈: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取的能代表冬季和夏季平均气候特征的气候态距平场。文中采用3种不同方案选取典型场:方法一,基于6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二,基于3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三,基于逐年气候态状况选取典型场。研究不同典型场的选取对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划分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而以1998年和2013年华中地区的季节划分为例,对第3种典型场划分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典型场作为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的划分基准,对季节划分的结果至关重要,基于单年气候状况选取的典型场与基于多年平均气候态选取的典型场之间的差异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在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差异尤为显著。基于第3种典型场选取方案的1998年和2013年季节划分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年华中地区气候态和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选用湖北潜江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对气温资料做了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用一元回归法分析了潜江地区近50年四季长度变化规律。分别以公历、侯平均气温、农历节气三种方法划分潜江四季,并比较各划分方法得出的结论差别。结果表明:对于潜江地区这三种划分季节方法中以侯平均气温划分法最为适用,潜江地区四季季节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四季中以夏季最长,约4个多月;冬季次之,接近4个月;春季、秋季最短,各约两个月。  相似文献   

17.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季与物候期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季延长,且全生长季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全生长季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是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植物生长季延长3.0-20.0 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5.0-14.0 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 ℃,生长季延长2.0-18.0 d。  相似文献   

19.
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有近二十年的自然物候观测资料,为了发挥物候观测资料在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通过物候资料以及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总结归纳了自然物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以便于在日常农业气象工作中应用。1 制做物候历,用来预测物候期物候资料是气候资料的重要补充,各种植物的各个物候期,都是当地季节和气候的指示器。整个植物的物候历就成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年度季节历,具有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当地自然实际的优点。植物的物候历就象一把气候尺,每年可以用来衡量春秋等季节来临的早迟,并可根据物候期及时预报农时,适时掌握生产季节,合理安排生产。在平时的物候观测中,可以根据物候历中树木某一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日期,预测下一个发育期的日期,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 2000年辽宁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生长季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评价 :生长季内春季水热条件较好 ,对春播生产有利 ,作物生长良好 ;夏季降水量持续偏少 ,气温持续偏高 ,雨热同步性较差。大部分地区作物遭受历史罕见旱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