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近年来,喀左县小麦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所用品种时间长,混杂退化现象严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麦品质和产量。欲想进一步增加小麦单产,提高品质,急需更换新的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K系小麦(暂定名)是我们经过3年田间试验,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G215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其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对里下河地区白皮小麦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长稷  黄波  顾茂才 《气象》2000,26(12):52-53
红皮小麦一直是里下河地区夏收的主要作物。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国家有关小麦收购政策的出台 ,白皮小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县 1 998年进行了小面积的白麦试种 ,取得初步成功。1 999年秋播白麦种植面积扩大到 6 70 0 hm2 ,但到今年小麦成熟收割期由于遇到持续性降水 ,导致严重的穗粒发芽 ,几乎绝收 ,农民损失惨重。本文试图通过白麦的品种特性和白麦成熟期里下河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 ,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白皮小麦发展的前景。1 白皮小麦的品种特性  白皮小麦又称面包小麦 ,其面筋含量高 ,品质好 ,销售价格高 …  相似文献   

3.
2008年气象条件对黄泛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分析和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 ℃,日照时数偏少83.4 h,降水偏少10.1 mm.全生育期表现为播种时气温偏低,冬前气温偏高,雨水偏少;越冬期雨雪明显偏多,时间偏长,无明显低温冻害;春性品种干旱高温,小麦苗期生长偏弱,春性品种两极分化提前,后期多风雨,倒伏严重,黑胚和萌动率高,小麦亩成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属减产年份.2008年气象条件较适合小麦春性品种生长,对不同的半冬性品种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近年有高发态势,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新泰市气象局联合农业局开展了小麦吸浆虫大面积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分析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现状,研究了其产卵规律、小麦吸浆虫不同虫态的防治适期和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对目前推广的10个小麦品种在大田自然感虫情况下进行观察,发现: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受害轻的主要原因是"两期错位".有效成虫是造成当年小麦受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抗(避)虫小麦品种控制小麦吸浆虫筛选出了抗虫品种加以推广,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严重地制约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如何进行经济有效的防治,减少其损失,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麦倒伏不仅使产量降低、籽粒瘪瘦、品质变劣,而且造成田间管理困难,使机械化收割无法进行。小麦倒伏大都发生在高产麦田。因此,防治小麦倒伏,对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1小麦倒伏的时期及不良气象条件小麦倒伏在林州市一般出现在抽穗前后到成熟这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新乡市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的生态习性,剖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要素与优质小麦同期的生态气候特点的吻合与适应程度,确定出不同关键时段的气候适应指数.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可能不会引起我国北方冬小麦营养品质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未来气候变化对冬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与红外辐射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冬小麦生长季增温和CO2浓度升高的复合影响试验,在6个小麦生长季模拟了21世纪中后期两种可能的增温和CO2浓度升高情景。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增温与CO2浓度升高情景下,冬小麦冬后发育期前移,生育期平均气温较对照的增加幅度远小于生长季增温幅度,灌浆期遭遇的高温日数减少,主要生育阶段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在增温与CO2浓度升高复合影响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籽粒淀粉与脂肪含量未显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增温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综合影响弥补了CO2浓度升高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负效应。如果不考虑小麦品种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不会导致我国北方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CM模拟结果,分析了CO2增加对我国小麦生产地理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倍CO2气候下,我国小麦生产区将进一步向北和向西扩展,小麦栽培特点和品种类型也有较大变化。气候增暖可能对东北地区产生有利影响,但在中部和南部则可能产生高温应力。小麦生长期间平均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收获前的高温可能会增加对更早熟、更耐热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运城市2008年度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城是山西的小麦主产区,2008年是小麦腥黑穗病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市约5300hmz小麦发生了腥黑穗病。原因主要有:一是与小麦的品种抗病性有关,二是与2007年小麦播期的低温连阴天气有关,三是与2007年的小麦播期偏晚有关。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由于2007年小麦播期的不良气候条件诱发了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使得2008年发病小麦产量严重下降,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1.
宁夏灌区春小麦LAI与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永宁农试站1994—2012年2个品种小麦观测资料,对2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性状、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方差分析,然后选取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的样本,建立小麦不同发育期叶面积指数(LAI)与株高、密度、产量、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及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LAI能反映小麦株高、密度和单位面积结实穗数。抽穗至乳熟阶段的LAI可估测株高,三叶至乳熟阶段的LAI均可监测同期密度,以拔节至乳熟阶段最好。抽穗至乳熟阶段的LAI可估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以抽穗期效果最好。抽穗至乳熟阶段LAI能较好地反映小麦产量的变化,可利用小麦冠层高光谱测定值构建的植被指数或MODIS植被指数反演LAI,利用LAI与产量的关系估产。如果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用遥感植被指数估测LAI,就可通过LAI与小麦株高、密度的关系监测小麦长势。抽穗至灌浆前期的LAI相对稳定,利用MODIS植被指数反演的LAI可估测小麦密度、产量和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2.
1引言春小麦是朝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丰歉是关系到朝阳人民生活改善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尽管小麦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朝阳地区小麦连年获得丰收,但品种单一。为了改变本市春小麦目前这种状况,春小麦高产品种的引进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西北超大穗冬麦偏春性的生物学特性,应用气候相似原理,我们连续进行引种,经3年春季播种试种,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定量化的指标,对朝阳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更新具有现实意义。2应用主坐标方法确定引种源地超大穗小麦是经陕西咸阳农科所繁育而成的偏春性冬麦,经新疆乌兰乌苏做春季播…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生产的适宜气象条件及新乡气候适应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新乡市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的生态习性,剖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要素与优质小麦同期的生态气候特点的吻合与适应程度,确定出不同关键时段的气候适应指数。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早春出现的低温天气,使南召17.5%种植面积的小麦遭受冻害.1 冻害原因1.1 春性品种面积较大1994~1995年度,南召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总种植面积的57.8%.由于春性品种抗寒能力差,早春遇到低温天气,极易受冻害.统计结果表明,绵阳系列、铁河1号、豫麦18等春性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冻害;南召麦2号、矮丰3号、郑州8327等冬性、半冬性品种基本未受到冻害.因此,春  相似文献   

15.
从气候背景、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小麦品种、栽培条件、土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1993年4月11日郸城县出现的小麦晚霜冻害.找出了受冻严重的原因,提出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减轻冻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麦倒一张皮”,小麦倒伏是南方田麦生产的一大障碍,它明显抑制着小麦的稳产和高产。淳安县的田麦更是“十年九倒”,往往在丰收可望之际,一阵风,一场雨,成片匍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及品质。本文主要就淳安县小麦的倒伏进行气候分析。 1 小麦倒伏及其影响 1.1 小麦倒伏与分类 小麦倒伏是指拔节后的小麦由于受多种不利条件影响,整株或成片倒伏在地上。小麦倒伏严重降低千粒重。倒伏早的麦田,每穗粒数也有所下降。小麦倒伏后干粒重下降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选择耐寒冬小麦品种,采取分期播种及平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以温度为指标确定了保护地的最佳播期和小麦越冬前需积温。  相似文献   

18.
拉萨冬小麦生育后期籽粒形成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萨冬小麦生育后期温度偏低,灌浆速率比北方麦区小,灌浆时间长,籽粒产量高;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低,品质较差。因此,高原热量条件对小麦产量为正效应,而对品质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严重地制约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如何进行经济有效的防治,减少其损失,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l 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冬前发病期和冬后发病期。前者以病菌侵入麦苗为主,后者是在冬前发病的基础上,以病株率迅猛增长的水平扩展和病情指数迅猛加重的垂直扩展为主,并最终造成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影响产量和品质。2 病发因素2.1 播种期 试验表明:播种期过早,冬前发病期早,麦苗感病率高;播种期迟,冬前发病晚,麦苗感病率低。2.2 温、湿度 小麦播…  相似文献   

20.
统计结果表明,近10多年来,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因此,小麦早播易形成旺长,降低抗寒能力,易受冻害;而且还易形成年内旺长、年外不长的脱肥现象。此外,小麦早播,需玉米早收、早腾茬,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气候条件,济源市小麦适播期为10月8 ̄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