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浙江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流体的一系列研究.从流体角度探讨了洋滨斑岩锡矿的成矿机理。本区沸腾流体包裹体的形成压力约为25~40MPa,主要成矿深度约为0.76~1.22km,说明含矿岩浆是在浅成一超浅成环境下侵位的,由于压力突然降低及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导致流体沸腾,加速矿质沉淀。流体包裹体中多种子矿物的发现及各相成分分析结果充分表明当时有多种不混溶流体被同时捕获,且不混溶的岩浆-流体富含成矿元素,进一步证实了洋滨斑岩锡矿属岩浆-大气降水混合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2.
河北小石门银金矿床位于小寺沟斑岩铜钼矿床的南西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银金矿化受NNE向断裂控制,成矿与杂岩体及二长斑岩有关;矿物组合主要为中低温矿物组合,成矿温度240~365℃;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硫,有较高的K ,NH4 ,Ca2 和Na ,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硫同位素分析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稀土元素分析亦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二长斑岩及小寺沟岩体,而铅锌矿可能部分来源于地层.推断小石门银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白沙子岭锡矿床赋存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发育蚀变花岗岩型和云英岩脉型两个主要矿床类型,两类矿床在空间上相伴产出.通过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的研究,运用同位素和包裹体测试成果,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作用过程.铅同位素表明,锡成矿物质为幔、壳源混合来源.氢、氧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沸腾岩浆水.云英岩脉型和蚀变花岗岩型锡矿脉(体)在空间上的耦合性以及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构造作用和岩浆演化的联合作用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成矿温度为130~425℃,盐度为1.40%~11.22%,成矿压力为67×105~537×105Pa.矿床属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硫、铅、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类此,微量元素含量示踪及包裹体成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其3个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沉积变质初步富集期、变形变质矿化富集期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中元古界万洞沟群黑色岩系含金建造;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富集期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杂岩岩浆期后热液,部分来自围岩(岩浆热液运移过程又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富铜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培荣  徐士进 《地球化学》1997,26(5):54-61,T001
西范坪斑岩铜矿成矿母岩为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其多相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含有黄铜矿子矿物,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铜的H2O-NaCl体系,具有高温、高盐度和沸腾和特征,多相包裹体捕获的最小压力51MPa左右,成矿流体水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典型岩浆水一致黄铁矿的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所有些特点吻合于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多相流体包裹体发育的部位曾经是高盐度高矿质流体活动的地位,这种包裹体是一  相似文献   

6.
滩间山金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铅、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类此,微量元素含量示踪及包裹体成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其3个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沉积变质初步富集期、变形变质矿化富集期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中元古界万洞沟群黑色岩系含金建造(Pt2wdb);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富集期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杂岩岩浆期后热液,部分来自围岩(岩浆热液运移过程中又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大店沟金矿是西秦岭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叠加在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为成矿结构面。在总结控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成矿流体演化、矿床成因探讨,认为成矿期共分半自形黄铁矿、它形粒状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黄铁矿4个成矿阶段,其中它形黄铁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最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水溶液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56 ℃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4.03%~15.27%。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变质水混合大气降水,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流体不混溶和沸腾作用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通过成矿结构面舒缓波状特征规律总结,判断成矿流体沿成矿结构面自南西深部向北东浅部运移、沉淀,形成分段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8.
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腊水锡矿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锡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斑岩型等类型的锡矿脉组成。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包裹体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认为:①锡矿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中高序次断裂控制着锡矿带的展布,低序次断裂控制着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②由均一法测温得出锡多金属成矿期有3个成矿温度区间;③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④矿床应该属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选取黔西南大厂锑矿萤石为对象,开展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包裹体相态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萤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超高压的特点,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通过对大厂地区构造蚀变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产于黔西南构造蚀变体中典型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在上涌过程中混入地壳物质成矿。  相似文献   

10.
肖畈钼(铜)矿床是大别山北缘地区斑岩型钼矿床的典型代表,以发育于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细网脉浸染型矿化为特征,并具有以岩体顶部由早期硅化形成的无矿石英核为中心的典型的斑岩热液体系蚀变分带模式。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将热液成矿期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CO_2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晚阶段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_2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21℃~359℃、158℃~349℃和140℃~266℃,盐度范围分别是2.24%~8.29%、2.07%~9.08%和3.55%~23.68%,表明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流体属典型H_2O-CO_2-NaCl体系,流体的沸腾是早、中期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中、晚期阶段大气降水混入导致的流体混合及降温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总结矿床成岩成矿模式为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及其后伸展机制下,下地壳尚未发生拆沉,高压麻粒岩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肖畈岩体。具体成矿过程为:携带成矿物质上侵冷凝阶段→钾化及初始岩浆热液成矿阶段→大气降水加入的中后期成矿阶段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