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APD技术是由 Williams[1]和 Welsh[2 ]领导的两个科研小组于 1 990年几乎同时独立创立的一种 DNA多态性分析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引物 ,以研究对象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通过扩增产物 DNA片段的多态性来检测基因组 DNA的多态性。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研究 [3~ 6]。但对海水鱼类RAPD研究报道较少。红鳍笛鲷 (L utjanus erythopterus Bloch)、紫红笛鲷 (L 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和勒氏笛鲷 (L utjanus russelli Bleeker)具有…  相似文献   

2.
紫红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的遗传多样性。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4个引物。14个引物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68.79%,遗传距离(D)为0.2228,遗传多样性指数(日)为0.1904。结果表明,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 (LutjanusargentimaculatusForsk l)的遗传多样性。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14个引物。 14个引物共检测到 173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为 6 8.79%,遗传距离 (D)为 0 .2 2 2 8,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190 4。结果表明 ,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 ,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矢耳石地标法在笛鲷种内及种间中的判别作用。【方法】利用2017年购自广西北海、海南文昌、广东阳江的87尾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和76尾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成鱼的矢耳石样本,基于地标点法分析耳石的形态差异,运用判别分析检验耳石形态差异在2种笛鲷的种间和同种不同群体间的判别功效。【结果】位于听沟前中部交叉点的两个地标点10、11贡献较大,解释了耳石形态变异的64.88%~65.85%,表明两种笛鲷耳石形态的种间差异和种内群体差异主要集中于听沟前中部。基于耳石形态的地标点方法对2种笛鲷的种间判别成功率为97.4%和100.0%;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的种内不同群体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83.3%、80.0%和94.1%、78.1%、81.5%。【结论】矢耳石地标点法可作为2种笛鲷种间和种内判别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RAPD分析中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5个引物,对40个样本扩增,研究了勒氏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啪)分析中的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达到20且位点数达到70个以上时,遗传距离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即在RAPD分析中,样本数应达到20且位点数应达到70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三亚外海的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珠富集法开发19个适用于红鳍笛鲷的微卫星DNA标记,其中16个为多态性标记,等位基因数为2~11,期望杂合度为0.242~0.896,观测杂合度为0.156~1.000,Ler 14、Ler 29、Ler 49等3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031),Ler9-Ler18、Ler12-Ler19、Ler46-Ler47、Ler46-Ler49、Ler18-Ler50、Ler14-Ler51等6对位点间检测到明显的连锁(P<0.05),Ler29、Ler13、Ler49、Ler19、Ler24、Ler25、Ler14、Ler51、Ler18、Ler9等10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5],Ler47、Ler12、Ler15、Ler46等4个为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  相似文献   

7.
RAPD分析中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个引物,对40个样本扩增,研究了勒氏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中的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结果显示:在样本量达到20且位点数达到70个以上时,遗传距离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即在RAPD分析中,样本数应达到20且位点数应达到70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胸鳍覆盖处的体表鳞片为研究勒笛绸年龄的鉴定材料,判断年轮的依据是以环片切割现象为主,结合环片排列的疏密现象。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19.8159+63.3696R。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为L=469.8[1-e-0.2425(t+0.3762)]、Wt=3366.6[1-e-0.242 5(t+0.376 2)]3,生长拐点tr=4.15a。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勒氏笛鲷捕捞年龄应定在4龄以上,人工养殖年限以2~3龄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红鳍笛鲷的繁殖特性,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红笛鲷精巢的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红鳍笛鲷的精巢属于叶状精巢,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精子细胞和精子形成。精巢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结构共分为5期:3~4月龄精巢为第Ⅰ期精巢,精原细胞无定向分散在结缔组织之间;5~6月龄精巢为第Ⅱ期精巢,精原细胞成束分布,形成曲细精管的雏形;6~9月龄精巢为第Ⅲ期精巢,曲细精管出现管腔,曲细精管的管壁由精原细胞和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及少数精子细胞构成;10月龄精巢为第Ⅳ期精巢,曲细精管内除了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外、还形成了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同时,管腔中出现极少量的精子;16月龄精巢为第Ⅴ期精巢,外观呈椭圆形的圆柱状,曲细精管的管腔和壶腹中充满成熟的精子。  相似文献   

10.
以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为酶标二抗,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技术。通过棋盘滴定法测定,得出溶藻弧菌菌悬液的最佳工作浓度为5×108mL-1,兔抗溶藻弧菌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00,酶标羊抗兔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应用本实验建立的间接双抗体夹心法对红笛鲷进行现场检测,患病红笛鲷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为70%,外观健康红笛鲷的检出率为20%。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可以用于红笛鲷弧菌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而且可以检测出隐性感染状态下的红笛鲷。  相似文献   

11.
红鳍笛鲷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红鳍笛鲷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及弧菌科细 菌生化鉴定管鉴定,该菌为一株溶藻弧菌(Vibrioaginolyticus);其对红鳍笛鲷的半数致死量为6.32 ×105mL-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先锋V不敏感,对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 素B、四环素中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氟哌酸、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敏 感性。  相似文献   

13.
蜂巢石斑鱼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从6个系列120个引物筛选出16个引物,对10尾蜂巢石斑鱼进行RAPD分析,16个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65.58%,平均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S)为0.7887,平均个体遗传距离(D)为0.2113,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776,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沿海的野生蜂巢石班鱼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 ,从 6个系列 1 2 0个引物筛选出1 6个引物 ,对 1 0尾蜂巢石斑鱼进行RAPD分析 ,1 6个引物共检测到 1 5 4个位点 ,其中 ,多态位点比例 (P)为 6 5 5 8% ,平均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 (S)为 0 7887,平均个体间遗传距离 (D)为 0 2 1 1 3,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1 776。研究结果表明 ,湛江沿海的野生蜂巢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