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虑经塑料排水板处理后,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孔压消散导致地基土强度提高所引起临界填筑高度发生变化,修正Leroueil 和Tavenas提出的临界高度计算模型,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在填筑过程中,实测地表沉降曲线的拐点和沉降速率的加速点即为临界高度。实测沉降-填筑高度曲线在临界高度前后皆可看成线性变化;(2)由于固结时间t、现场取样条件的差异,修正计算所得临界高度较观测得到临界高度相差±(0.1~0.3)m,计算值总体偏高;(3)利用成对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得出t<t0.05,22=2.074,观测值与计算值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计算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临界填筑高度的方法并不完善,没有考虑软基经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强度的增加和地基排水固结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依据固结理论,引入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的简化方法,修正按变形控制的临界填筑高度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数据,得出软基厚度在6.5~11.0 m范围内,观测所得的临界填筑高度为4.5~6.5 m,该观测值与修正公式计算值差异性不显著,证实所推导的解析式是切实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影响路堤临界填筑高度变化的因素,得出软基厚度、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探讨西南地区软土路基经塑料排水板方式处理后,路基侧向变形的规律。基于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数据,对土体侧向变形随深度、侧向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其变化特征,分别提出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侧向水平位移近地表处(0.15~0.3倍软基厚度)侧向位移变化剧烈;(2)侧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存在3种变化关系:填筑前期为ym=SD,路堤填筑从临界填筑高度到设计填筑高度的过程为ym=0.15SD,填筑完成后为ym=0.3SD。最大侧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大致呈S形曲线分布;(3)根据侧向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特点、侧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特点,分别提出y(z)=ae-z(bsinz+ccosz)、y(t)=a/(1+e(b-ctr))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颜可珍  王晓谋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4,25(7):1099-1101
根据伊洛河河谷平原的河滩相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用指数法和双曲线法,并配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推算了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参数,运用于沉降计算,发现结果比室内试验更与实际接近。对路堤填筑过程中实测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填土高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临界填土高度为2.5 m。  相似文献   

5.
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降控制为目的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其沉降计算在设计、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典型的桩土单元体模型,建立了复合地基体积压缩系数与复合地基弹性模量的关系,考虑施工中的时间因素及相应的固结度对沉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本算法计算值比实测沉降约大10% ~20%。填筑过程中,计算沉降历时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更接近实测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变化的因素,得出桩径、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结合本例,建议布桩时桩间距与桩径比值最好控制在2~4之间。  相似文献   

6.
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善雄  王星运  许锡昌  余飞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1,32(11):3355-3360
科学、合理地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大的实测数据,探讨了指数曲线法对无砟轨道路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发现指数曲线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较大的沉降预测。把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引入指数曲线模型,对指数曲线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结合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的特性。分析表明,在整个沉降曲线上选取3个关键点作为预测样本,很好地回避了数据波动带来的影响;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沉降规律更符合指数曲线模型,因此,应取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数据作为样本值,所取三点应能尽量反映沉降发展的趋势。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结果稳定、相关系数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土石混合体填筑路堤中的非线性蠕变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新荣  黄明  祝云华  钟祖良  裴丽 《岩土力学》2010,31(8):2453-2458
针对土石混合体填筑路堤工后沉降的非线性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能考虑材料非线性黏弹性变形的蠕变模型。基于目前对土石混合体蠕变机理研究,将路堤工后的蠕变沉降部分考虑为非线性的衰减蠕变过程,建立了修正的Kelvin模型、广义修正模型,且得到了模型参数的识别方法;通过对修正模型分析表明,非线性常数取值对蠕变曲线变化有较大影响,修正模型的蠕变长期应变值比Kelvin模型要小;结合相关文献中对土石体填料的蠕变试验研究资料,用修正Kelvin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并对参数进行了反演,反演效果良好。修正模型的建立可为编制非线性黏弹性数值计算软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黄土高填方场地变形稳定性评价和建筑物规划布局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遴选适合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基于某典型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实测沉降数据,分析了工后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了17种回归参数模型,提出了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1)该工程填方区工后沉降历时曲线呈“缓变型”变化,土方填筑完工初期无陡增段,随时间增加沉降速率逐步降低,尚未出现沉降趋于稳定的水平段;(2)将外推预测误差、内拟合误差和后验误差比最小化作为综合控制目标,可遴选出理想的回归参数模型;(3)MMF模型(Ⅱ型)和双曲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在17种模型中的预测效果最佳;(4)沉降数据的变化越平稳,模型预测效果越好;(5)增大建模数据的时间跨度,会提升预测精度,但增大至一定值后,预测精度提升效果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9.
软土路基沉降实时建模动态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肖武权  冷伍明 《岩土力学》2005,26(9):1481-1484
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用多项式与时间序列AR组合模型预测其沉降变形发展。根据沉降观测值,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和建立多项式预测模型,预测在某时期沉降趋势值;用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随机部分模型,并预测沉降随机部分值,二者之和即为某时期沉降预测值。随着新观测数据的不断加入,及时修改预测模型参数值,达到实时预测之目的。工程实例研究表明:组合模型预测值明显优于单一趋势模型预测值。组合模型一步预测误差绝对值大多数情况下小于5 mm。预测步数越多,预测误差则越大。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沉降计算中e-lg p法修正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土工试验资料,通过大量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出一个与路堤填筑高度及路基土体压缩系数相关的沉降综合修正式,使得单向 e-lgp 法的计算结果修正后能够考虑土体侧向变形。实例验证表明:经此式修正后的沉降值误差较小,不但比规范法更合理,而且与实测值以及有限元法结果很接近,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纲  周杨侃 《岩土力学》2016,37(Z2):113-119
提出近距离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总的地表沉降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基于单线随机介质理论简化公式,针对现有不足,建立修正的随机介质理论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计算近距离双线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同时能够考虑沉降曲线的不对称性,对计算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且计算比较简便。实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先行隧道开挖后双线隧道的半径收敛值比先行隧道半径收敛值要大,而主要影响角则变小;提出可直接用于近距离界定的式(6),认为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曲线形状与P值大小有关,近距离的界定范围为 。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土桩模型,分析了层状地基中桩端土性对单桩沉降特性的影响。首先,以虚土桩扩散角反映桩端土层应力扩散效应,将桩端一定锥角范围内由桩端至基岩面的土体视为虚土桩,并根据其变截面特性,将虚土桩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对桩及虚土桩桩侧土体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了层状地基中以桩侧土塑性发展深度为变量的单桩荷载-沉降递推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得到了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递推计算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荷载传递模型参数选取方法,并分析了虚土桩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及由实测荷载-沉降曲线反演虚土桩扩散角的可行性。最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桩端沉渣和软弱下卧层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土层应力扩散效应时,通过计算得到的桩顶及桩端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当桩端存在沉渣或软弱下卧层时,采用虚土桩模型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渣特性及软弱下卧层埋深等因素对桩顶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填石路堤参数进化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富  李刚  曹文贵 《中国岩溶》2005,24(2):119-123
采用邓肯- 张非线性模型描述填石体的力学特性,引入遗传算法和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填石体本构模型参数的进化反演方法。最后结合某高填石路堤施工期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参数反演,并利用反演参数对类似断面进行了施工期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反演参数计算得到的施工期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为制定合理的路堤填筑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M(1,1)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软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沉降预测的组合灰色模型,对一般灰色模型具有的无限增长特性进行了改进和修正。在求解过程中,采用spline插值函数对现场观测沉降数据进行插值变换生成等时距序列,并对沉降预测模型的初值进行了优化选择,以提高预测精度。运用MATLAB语言编制模型计算程序,通过沉降预测实例及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精度,表明沉降预测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涛 《岩土力学》2008,29(6):1589-1592
通过将模型试验、现场实测的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或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并提出对弹性理论解进行修正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以桩的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共同作用,从理论上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的迭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桩顶的P-S曲线,可做为确定桩的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的曲线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王婷  郑建国  邵生俊 《岩土力学》2009,30(Z2):494-498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路基沉降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沉降变形常规预测方法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大,不利于用来预测最终沉降。通过分析现场沉降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提出路基沉降的发展主要受固结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从沉降增加到趋缓的过程,可以明显分为固结变形及流变变形,并用非饱和土等效固结理论加以解释,提出了一种利用s- 曲线特征预测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经检验对比发现其预测结果受观测时间及单次观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优于其它常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和准确地确定堆石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参数,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参数反演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堆石坝的分层填筑过程。建立了堆石坝变形观测点沉降的响应面函数,确定了多项式响应面函数的系数。根据堆石坝竣工期变形观测数据和确定的响应面函数,采用优化方法反演确定了堆石料本构模型参数。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预测的堆石坝沉降变形与现场观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坚  郑甲佳  邓捷 《岩土力学》2013,34(Z2):351-355
高液限土具有高天然含水率、高塑性、高孔隙比和低压实度的特点。明确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成为其科学合理利用的关键。为此,在明确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的基础上,铺筑了1条26.5 m高的高液限土高填方路基试验段,并进行了长期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期间的压缩变形量很大,填筑完成后自然沉降稳定期的固结变形量较小,路面铺筑后的工后沉降量很小,约为高度的2‰;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量与其竖向填筑厚度基本成正比。采用简化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对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高液限土路基的实测沉降量基本一致,说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可用于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计算。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的成果说明其工后沉降不会过大,为其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软土路基沉降变权重组合S型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华  刘煜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5,26(9):1443-1447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基于5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引进组合预测的思想,重点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发展的预测方法与理论,并建立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通过数学规划方法求解,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沉降观测数据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与方法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其它单项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软土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