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文光 《矿物岩石》1998,18(3):58-62
本研究提出了考虑续流和污染类似于麦金利图版的新图版。这种新图版既适用于压降试井,又适用于压力恢复试井;既适用于具有高传导的垂直裂缝试井,又适用于致密低渗透储层试井分析;既适用于单一介质,又适用于双重介质。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铝土矿均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沉积型,其主要矿床式有:新疆阿依里式,分布于塔里木地块北缘西段,形成于晚石炭世;陕西天桥则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东缘北段、南缘东段,形成于晚石炭世;甘肃大台子式,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的西缘南段,形成于早二叠世;陕西关坪式,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形成于中二叠世。对比分析表明,西北已知有铝土...  相似文献   

3.
香港平洲组出露于新界大鹏湾东北角的平洲岛和新界等地 由暗灰色粉砂岩,泥岩,页岩和泥灰岩组成,厚132-305m,,产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占优势,裸子植物居次,藏类占极次要地位。本内苏铁类的Otozamites和Dictyozamites始现于晚三叠世,繁盛于侏罗纪,衰落于早白垩世,绝灭于晚白垩世;松柏类分布广泛,产出层位较多,除Glyptostrobus分布于晚白垩世至现代处,其  相似文献   

4.
河南山西组二_1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山西组二_1煤成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可明显地分为3个区:豫北区,二_1煤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豫西西部区,形成于泻湖海湾演化来的半咸水草本和森林泥炭沼泽,底部分层成煤植物为草本,煤层形成于最大海退期,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豫西中东部区,形成于潮坪演化来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上部分层形成于半咸水泥炭沼泽,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  相似文献   

5.
王亮  谢健  朱伟 《岩土力学》2009,30(8):2271-2275
设定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情况下客土破坏模式为一条沿平面网上表面的平行于原边坡坡面的直线滑动面。根据此破坏模式,采用无限坡模型进行客土的稳定性分析,推导出有地震、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作用下的客土稳定厚度的通式。通过对通式中参数取值的讨论,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客土稳定设计图表。利用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和平行于坡面表面渗流情况下的客土稳定设计图表,进行了两种情况下客土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客土失稳厚度相同时,平行于水平面表面渗流比平行于坡面表面渗流时的客土稳定性显著降低,且客土失稳厚度越小,客土稳定性的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释光(TL)测年方法对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泸溪河的阶地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低阶地沉积物的堆积年代及其阶地面的形成时代,该区河流主要发育两级阶地,T1阶地堆积于3 400~6 000 a B.P.,其地貌面形成于3 400~4 000 a,T2阶地堆积于7 600~11 200 a B.P.,该级地貌面形成于7 600~8 000 a B.P.。利用低阶地地貌面的年代学成果,推算出龙虎山丹霞地貌区地壳隆升速率为0.33~0.63 m/ka,根据这一速率推算得出,第一夷平面形成于6×104a左右,第二夷平面形成于28×104a左右。分布于这些夷平面上的丹霞地貌景观的年龄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7.
雅宁 《山西地质》2013,(6):32-33
垒石成墙,劈石为瓦。于家石头村,因石而独特,因石而闻名。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西部,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因其村人90%以上姓“于”,故名“于家村”。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有村民400多户,共1600余人。于家石头村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进江 《地质通报》2007,26(6):39-649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发生于65Ma左右,造山作用则开始于中新世初期,该造山运动形成南喜马拉雅的逆冲推覆体系,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然而,与造山作用的同时,北喜马拉雅及藏南地区却经历了广泛的伸展作用,所形成的伸展构造包括:①北喜马拉雅地区,开始于24Ma左右的藏南拆离系(STDS);②北喜马拉雅及藏南地区,开始于14Ma左右的南北向裂谷;③北喜马拉雅穹隆带,形成时间大致与南北向裂谷相同;④广布于青藏高原、开始于中新世末期、随机分布的高角度正断层。上述不同阶段的伸展构造形成于不同机制,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地质作用。其中,北喜马拉雅穹隆是一种特殊的伸展构造,并可能形成于多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4):593-594
光阴荏苒,周恩济教授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周恩济教授于1917年9月1日出生于杭州市.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气象科,随后考入浙江大学研究院地学部,师从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于1943年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杨昌贵  袁志祥 《沉积学报》1988,6(2):123-131
鄂尔多斯盆地晚二叠世湖相沉积主要由灰棕色砂砾岩和红至灰色泥岩组成,厚500-600米。从该套沉积中已识别出五个主要相组合,即水下扇、湖岸冲积平原、湖成三角洲、边缘湖和滨外湖相组合。水下扇相发育于研究区西南缘,冲积平原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湖成三角洲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边缘湖相发育于研究区中部,滨外湖相发育于研究区南部。  相似文献   

11.
永州为零陵古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我国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  相似文献   

12.
湘中新化锑金矿床成矿构造系列及其找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化锑金矿床并置两套成矿构造系列。一套为走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加里东期;另一套为下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雪峰期。前者发育于震旦系地层中,受控于左旋脆-韧性剪切带,已知的Ⅰ、Ⅲ号脉分别为D型主张剪脉和R型张性桥脉,预测的Ⅳ、V号脉为与Ⅰ号脉平行的D型主张剪脉,Ⅵ号脉为与Ⅲ号脉平行的R型张性桥脉。后者发育于板溪群五强溪组地层中,受控于下滑型脆-韧性剪切带,其中局部所见的矿脉确定为Ⅶ号层状含金石英脉,且预测深部尚有其它平行矿脉,类似于沃溪钨锑金矿床层状矿脉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志文 《云南地质》2010,29(1):109-110
页岩气(ShaleGas),特指赋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能源。页岩气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常见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其中,以游离相态(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他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空隙表面;极少量则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含油层中,并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而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亦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明显具有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特征;MgO含量变化于0.40%~4.59%,平均1.11%,在R1-R2图解中处于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期岩浆岩的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相对亏损,Sr含量高(337×10-6~718×10-6),Y主要集中在6.2×10-6~15.8×10-6之间(≤18×10-6),Yb含量变化于0.20×10-6~1.63×10-6之间(≤1.9×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且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LREE/HREE变化于8.02~24.01,Sr/Y变化于40.5~57.4之间,平均48.2(>40),La/Yb变化于17.5~105.8之间,平均43.4(>20),Sc含量变化于2.5×10-6~7.9×10-6之间(<10×10-6);δEu 变化于0.81~1.38之间,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马厂箐岩体属于C型埃达克岩中的钾质埃达克岩.马厂箐岩体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与同一成矿带上的玉龙斑岩体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诺尔特地区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区内火山岩主要是泥盆纪及石炭纪火山岩,泥盆纪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中,石炭纪火山岩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区内岩浆岩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汇聚阶段,属挤压环境;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弛张期向活化期过渡的时期,应力体制由拉张向挤压过渡;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活化期,属挤压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古生代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阶段,属挤压环境;泥盆纪火山岩是新陆壳发展阶段固结期的产物,石炭纪火山岩为弛张期及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分析甘肃北山地区公婆泉铜矿的成矿时代及成矿过程,对公婆泉铜矿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安斑岩形成于(431.0±8.8)Ma,而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439.6±7.1)Ma。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公婆泉铜矿存在至少两期成矿事件,早期为斑岩成矿,形成于440~430 Ma;晚期为热液叠加,与韧性剪切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372~336 Ma。认为公婆泉—月牙山地体为岛弧带,公婆泉铜矿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国外铀金地质》2009,(4):F0002-F0002
潘蔚,男,1963年8月生,江西万载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普查勘探专业,1987年于核工业部北京第三研究所(现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获放射性地质学硕士.200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现就职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福建政和铁山岩体以往被认为属于"正长岩",是华南少见的印支期碱性侵入岩类。笔者等对铁山岩体西南部狮子岗岩体的研究表明,其岩性并非正常的侵入岩,而是由强烈的钾质流体交代作用形成的交代岩,交代岩中还保留了许多角砾状的原岩残留体,包括印支期花岗质岩体、早侏罗世梨山组砂砾岩及早白垩世南园组火山岩等,推断交代岩形成于白垩纪。交代岩中的钾长石可分为面型钾化蚀变、早期浅色钾化脉、晚期深色钾化脉和黑榴石辉石钾长岩等4种成因类型。第一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77.9%~94.3%,Ab分子含量变化于5.2%~21.3%,An分子含量变化于0%~0.8%。第二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81.5%~91.3%,Ab分子含量变化于8.2%~17.4%,An分子含量变化于0.5%~4.1%。第三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91.8%~96.8%,Ab分子含量变化于3.2%~9.3%,An分子含量变化于0.1%~0.4%。第四类钾长石Or分子含量变化于85.2%~90.0%,Ab分子含量变化于10.8%~14.6%,An分子含量变化于0.2%~0.6%。钾交代可大致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钾交代形成面型钾化蚀变和早期浅色钾化脉,钾长石有序度为0.71~0.80,结构参数为1.27~1.61,三斜度为0.23~0.29,T1(o)+T1(m)为0.86~0.90;晚期钾交代形成晚期深色钾化脉和黑榴石钾长石岩,钾长石有序度为0.67~0.88,结构参数为1.10~1.91,三斜度为0.30~0.70,T1(o)+T1(m)为0.84~0.93。早、晚两期钾长石都是微斜长石,多为高微斜长石,结晶温度为200~370℃之间。交代岩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英钾长石岩、辉石钾长石岩和黑榴石钾长石岩等。  相似文献   

19.
大平山铜矿毒砂单矿物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少华  汪斌  徐兆文 《江苏地质》2012,36(2):119-128
大平山铜矿床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西侧,矿石中有用组分除铜以外,还伴生有As、Zn、Ag、Au、Co和Ni等元素,其中As元素质量分数较高,局部达0.2%~0.9%。通过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大平山铜矿矿石中As元素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呈毒砂独立矿物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赋存于矿石中。赋存方式主要为:以独立矿物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局部呈条带状和中等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以交代方式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于矿石中,但毒砂形成晚于黄铁矿和黄铜矿。  相似文献   

20.
石碌大型—超大型铁矿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中段条带状透辉石透闪石岩、铁质千枚岩和铁质砂岩中。铁矿体形态总体呈层状-似层状,沿地层走向连续分布,受石碌群第六层和北西向北一复向斜联合控制。矿床可划分为5期:海底喷溢沉积期、区域变质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和表生期,石碌铁矿主要形成于喷溢沉积期和区域变质期。其中区域变形变质作用与古特斯洋沿着昌江-琼海断裂带向南俯冲及随后的与印支地块的碰撞作用有关,区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于印支期(约243Ma)。喷溢-沉积期包裹体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50~210℃,盐度变化于0.71%~3.06%NaCl。矽卡岩早期阶段石榴子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宽,介于150~497℃,峰值出现于230~310℃、370~410℃和450~470℃3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3%~22.31%NaCl,出现4%~7%NaCl、11%~13%NaCl和21%~22%NaCl 3个峰值区间。矽卡岩期晚期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中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55~286℃,峰值出现于170~210℃和230~250℃2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40%~7.17%NaCl。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218~533℃,明显比气液二相包裹体高,包裹体盐度变化于4.98%~8.35%NaCl。石英-硫化物期石英和方解石中均一温度变化于151~462℃,峰值出现于170~250℃、290~310℃和370~390℃3个区间,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05%~16.53%NaCl,有1%~4%NaCl和14%~17%NaCl二个区间。矽卡岩期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石英同时出现气液二相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流体不混溶作用所引起,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虽然矽卡岩期成矿流体能导致磁铁矿交代赤铁矿,但对铁矿的富集不起决定作用,相反导致矿石的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