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了近几年来省级气象科技期刊以改革促发展的必然性,并以<河南气象>改刊为<气象与环境科学>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重点,论述了由综合性、技术性期刊向学术性期刊发展的过程和改刊后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同时提出了将省级气象科技期刊办好、办精、办出新意,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品牌期刊,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中求发展--《干旱气象》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喜峰 《干旱气象》2006,24(2):60-62,77
以《甘肃气象》改为《干旱气象》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思路和措施为重点,论述了由技术类期刊向学术类期刊发展的过程和改刊后的成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干旱气象为中心,将期刊办出特色、办出新意的理念,同时也对该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3.
《辽宁气象》已创刊15周年了!作为《辽宁气象》的一名读者,我想写几句话,表示祝贺。《辽宁气象》我每期都翻一翻,办得不错。该刊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发行标准、管理标准都符合国家要求,办刊质量在辽宁省期刊界和全国气象期刊界一直排在前列。1992年在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全国首届优秀气象期刊评比活动中,《辽宁气象》与《气象》、《气象学报(英文版)》并列荣获一等奖。《辽宁气象》编辑部1997年被辽宁省科委评为“辽宁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王奉安同志1998年被辽宁省科委授予“辽宁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8~1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气象学院举办了一期“气象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我省气象期刊《广东气象》和《热带气象学报》均派编辑人员赴京参加了学习。这次培训班本着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繁荣和发展气象期刊的目的,把推广应用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授课和研讨,努力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气象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班首先由国家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致开幕词,接着,邀请国家科委信息处的宋处长给大家讲述国家关于科技期刊的方针、政策,然后,请来一些长期从事期…  相似文献   

5.
《气象》2004,30(12):3-3
20 0 4年 1 2月 ,《气象》复刊整整 30年。回顾 30年的历程 ,《气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气象》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期刊 ,在气象及相关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多年来 ,《气象》一直被列为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1 992年《气象》荣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气象期刊一等奖。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历年的统计中 ,《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近几年更是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 (CSTDB)、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 (CEPS)等及美国Meteo…  相似文献   

6.
正《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年来,经过几代期刊人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外气象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交流经验、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是传播气象科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为我国气象科学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值此《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周年之际,《南  相似文献   

7.
《广东气象》2009,31(6):F0004-F0004
1、《广东气象》以贴近业务、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三气象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2、《广东气象》刊登气象科技各有关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短论:  相似文献   

8.
《广东气象》2009,31(3):F0004-F0004
1、《广东气象》以贴近业务、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三气象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广东气象》2009,31(2):F0004-F0004
1、《广东气象》以贴近业务、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三气象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气象》2012,34(2):68-F0004
1、《广东气象》以贴近业务、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三气象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The networking status of journals reflects their academic influence among peer journ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ited and citing environments of this journal,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dv. Atmos. Sci.), using methods from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ince its initial publication, Adv. Atmos. Sci. has bee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re frequently cited in Adv. Atmos. Sci. Particularly, this journal is intensely interrelated with its international peer journals in terms of their similar citing patterns.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Adv. Atmos. Sci. is comparatively bigger than other Chinese SCI journal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s reffected by total cites to Adv. Atmos. Sci.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s citing it. The academic visibility of Adv. Atmos. Sci. is continuing to improve i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mmunity as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citation it receives in its peer journals internationally increas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2.
对2006年以来《气象与减灾研究》的多项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期刊稿源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结果表明:1) 自2006年更名以来,期刊发展较快,然而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即缺乏长期稳定的优质稿源;2) 拓宽优质稿源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3) 编辑部须重视期刊网站的建设、维护及更新,为读者、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利期刊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象与环境学报》创刊25周年之际,从期刊栏目设置、编辑工作、出版发行、办刊成绩、编辑质量、编排标准和期刊影响因子、网络传播及编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据29种大气科学(气象学)期刊被引统计数据表明:《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影响因子为1.313,排序为第11名;并展望了未来期刊发展方向,按照“核心期刊”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以适应目前文化体制改革方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西北5省(区)150个测站1961~2003年历年日平均气温,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采用EOF分解后的时间系数,利用小波和M-K分析方法,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0℃负积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2.9℃/10 a,增长最快;〉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0.7℃/10 a,西北地区〉1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49.3℃/10 a,增长最慢。〈0℃负积温、〉0℃和〉10℃积温均从1986年开始增加,在1995年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1987年是负积温显著增温的突变年份,〉0℃积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10℃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呈现出〈0℃负积温存在准6 a和准9 a的振荡周期;〉0℃和〉10℃积温存在准8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并回顾了近年期刊传播能力。结果表明: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总被引频次由2006年的145次增加至2009年的645次;影响因子由2006年的0.177增加至2009年的1.389;他引影响因子由2007年的0.470增加至2009年的0.989。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稳定在90篇/年;基金论文比由2007年的0.38增加至2009年的0.78。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的净增率均较大。目前,《气象与环境学报》已传播到1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各洲相比,期刊下载量和浏览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分别为66.11%和73.71%;中国国内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载量和浏览量为最高,分别为13.21%和11.91%。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多种学术指标特征,并回顾了近年期刊传播能力.结果表明:2006-12009年,<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被引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呈逐年增加趋势;总被引频次由2006年的145次增加至2009年的645次;影响因子由2006年的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查阅期刊的论文信息,提高期刊最新论文的引用量,开发了期刊查询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录入管理系统和网页查询发布系统,其中数据录入管理系统采用VB+SQL Server软件来实现,网页查询发布系统由ASP和SQL Server技术来实现。该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As the number of climatological studies using record-breaking statistics is growing rapidly, understand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hosen time period becomes essential. To that end, here we examine the evolving variability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s and its dependence on beginning and final year. Specifically, we use an index, α, based on record-breaking statistics and employing reversibility such that 〈α〉=0 indicates no trend in variability. Generally, 〈α〉 has decreased between 1900 and 2013, indicating decreasing variability relative to early decades for stations from the contiguous USA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version 2.5). We find, somewhat surprisingly, that the observed decrease is due to an early excess of records beginning in 1917 (record low value) and 1921 (record high value). While detailed results depend on whether the data is gridded, detrended, etc., the general finding appears remarkably robust and holds globally as well.  相似文献   

19.
江西夏季雷电天气热力条件及不稳定指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7年夏季两次强度不同的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并将其能量参数与典型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副高位置、500hPa低槽移速、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热力结构的差异是导致雷暴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2)中尺度辐合系统移向鄱阳湖时,对流天气更加剧烈,但对大尺度系统鄱阳湖的阻挡作用不显著;(3)对流层上干下湿的特征越明显,强雷电发生的概率越大;(4)CAPE〉632J/kg,K〉34℃,Si〈0℃,Li〈0℃,TT〉43℃,SSI〉43可以作为江西致灾雷电发生的阈值,超过阈值越多,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越大;(5)能量参数的演变对致灾雷电的潜势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夏季对流参数的指示意义较春季更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3月20日夜至21日凌晨豫北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导致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湿位涡场分布特征为,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强对流发生时,对流高层表现为MPV1〉0,同时MPV2〈0,即高低层均为异常的湿对流稳定区。②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天气发展的有利形势。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的零线附近以及大于零的区域和湿位涡斜压项的负值区,同时高层为湿位涡正压项等值线密集正值区域和湿位涡斜压项的负值区。③中低层急流和地面东路冷空气入侵高温高湿不稳定区是形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且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存在逆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