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岩光片镜鉴和显微荧光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500余块未熟-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研究。未熟-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不同地区显示出陆源组分与水生生源组分不同的“配比”关系,反映出其有机质组成的复杂性。并确认藻类体,孢子体,树脂体,木栓质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等组分是其最常见的生烃组分,基于对镜质组反射率R0和孢子体荧光变化等演化指标特征的分析,认为未熟-低熟烃源岩有机质早期热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都表现为“二段式”变化。其变化界限大致以R0等于0.50%-0.55%为界。  相似文献   

2.
未熟—低熟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目前作为常规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评价中。文中主要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 ,简要总结了未熟—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与特征、显微组分组成与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评价、有机质热演化、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分析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充分显示了有机岩石学在未熟—低熟油气评价中良好的应用价值。未熟—低熟烃源岩具有显微组分组成非均质性、有机组分分期生烃和有机质“二段式”热演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有机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地球化学是近20多年来由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互相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杂交学科。它是研究地质体内碳质物体(不包括碳酸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金刚石、石墨等无机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地质体中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在地质体中的分布、转化、富集规律和参与地质营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在地球内所表现的性能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王书香  王莉  张绍辉 《新疆地质》2001,19(3):231-234
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之一,未熟-低熟油研究已引起人们重视。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条件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未熟-低熟源岩层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的特点,同时不同的沉积背景和湖盆类型,决定了其有机质的生源构成,既具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其生烃特征和生成产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未熟-低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含量平均占全岩体积的4.64%,矿物沥青基质含量相对偏低。显微组分中富含腐泥组,惰质组含量很低,相对发育壳质组和镜质组,具有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藻类体是歧口凹陷主要的生烃组分,矿物沥青基质是歧口凹陷烃源岩中值得重视的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6.
牛庄洼陷及其南斜坡烃源岩孔隙度、声波时差与伊蒙矿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2 6 0 0m为成岩作用早期与晚期阶段的界限,在早期演化阶段南斜坡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压力,牛庄洼陷成岩作用晚期阶段有明显的压力异常。生物标志物演化与Ro值测定反映,该区有机质大量成烃起始阶段为 2 70 0m,牛庄洼陷南斜坡带 <2 70 0m烃源岩不具备大量排烃的生烃量条件与地质证据。牛庄洼陷南斜坡八面河油田原油的混合成熟度特征与混合的均一性,反映原油的混合作用在初次运移阶段可能即已发生,推测牛庄洼陷深部烃源岩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微裂隙等间歇式排烃的同时,浅层未熟 低熟烃源岩生成的少量原油经由断层、应力产生的微裂隙与层理面,在地层压力及深部流体过剩压力参与下与成熟油混合幕式排出。烃源岩未熟 低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8.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傅家谟  盛国英 《地学前缘》1996,3(2):127-132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以及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地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新领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列举了两个研究实例,一是应用分子标志物方法研究了北京、贵阳和广州三城市大气飘尘可溶有机质组成的成因;另一例是在广州市大气飘尘、水和底泥样品中鉴定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并探讨了这些毒害有机物在环境中气、液、固界面间可能存在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A”/Cor,“H”/Cor,IH,T(max)OEP,Pr/Ph,S1+S2,C3-菲/总烷基菲等随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经受的氧化还原作用程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显示了氧化还原作用的各种特征.氧化作用以脱去一个至多个碳原子的脱羧基作用或断裂作用的形式,改变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和烷基菲的组成。并在其对残余部分性质所给予的影响的意义上,可被视为一种“超前煤化作用”。还原作用促进有机质向烃转化,随还原作用加深而发生的镜质组更加富氢的变化比镜质组数量的变化更能提高煤的产烃潜量。只有在查明了煤氧化还原程度的前提条件下,应用这些指标评价成熟度才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郝石生①(石油大学,北京100083)有机地球化学自1934~1936年AlfredTteibs首次鉴定和研究石油沉积物中的金属卟啉色素开始已经历了60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一门新兴的、成熟的、边缘交叉学科,并且拥有众多分支。  相似文献   

11.
云南保山盆地第三系成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振亚  贝丰 《矿物岩石》1999,19(3):23-2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保山盆地保参1井第三系成烃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气显示,天然气成因及古地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第三系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形成烃源岩的物质基础,但其有机质成熟度表现偏低,羊邑组(N2y)属于未成熟带,南林组(N1n)属于低成熟带,成熟的烃源岩展布规模有限,生物成因天然气及未成熟,低成熟油是保山盆地主要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油气流体相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5000m)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当前的一个热点风险领域。为给区域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内烃源岩和油气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正演、反演对比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流体相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稳定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四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普遍达到中等—好质量,类型多种多样,既可生油亦可生气,加之所有烃源岩均已基本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深层油气流体相态总体应高熟轻质,可能包括高熟轻质油、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等。原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原油随埋藏深度增加、层位变老,油质有逐渐变轻的趋势,成熟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保存条件亦逐渐变好,因此预测深层原油油质更轻、成熟度更高、保存条件更好。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浅层天然气可能属于混合来源,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规模性的高过成熟天然气可能在深层。因此,研究区深层油气资源丰富,相态轻质,成藏有利,值得勘探。这些认识还可供具有相似油气地质背景地区在研究和勘探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建芳  彭平安 《沉积学报》2017,35(5):968-980
阐述了近五年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在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上有重要进展,由于分子和分子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发现对有机质参与的地球化学全过程能够进行定性研究。阐述了与烃源岩发育相关的环境与控制因素,但具体形成机制的推断还没有得到沉积记录的验证。生物—有机地球化学在定量环境变化与古生态系统重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未来关于过度型有机质和石油天然气成藏过程定量化重建研究将是有机地球化学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新的成份与同位素测定新技术的引入将促进有机地球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岩心观察,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中,发现大量顺层面分布的微裂隙,且大部分为亮晶方解石所充填。裂隙发育段在平面上的展布较广,在纵向上始于2900~3000m左右,与烃源岩成熟阶段对应。岩石学和有机地化研究表明,裂隙一般限于高有机质丰度、纹层理发育的页岩中,而有机质丰度较低、具块状层理的泥岩一般不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裂隙发育与有机质丰度以及成熟度的关系表明,烃类生成是水平裂隙产生的主要原因。进入成熟阶段的富有机质烃源岩大量生烃,造成孔隙流体压力迅速上升,并最终导致顺层裂隙的产生。由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以泥、页岩互层为特征,因而裂隙发育的非均质性造成裂隙发育段与裂隙不发育段的纵向叠置,并决定了其排烃过程以近似于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的排烃方式,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烃源岩的排烃速率和排烃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种属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颗石藻进行了加热模拟实验,探讨其成烃机理。实验发现,颗石藻含有丰富的石油烃类,加热生成的正构烷烃及类异成二烯烷烃分布与含颗石藻烃源岩相似。对颗石藻生烃的热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氯仿沥青大量产生及烃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验温度区间为200~300℃,此阶段产物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R0为0.35~0.55的含颗石藻烃的源岩,为低成熟原油生成阶段。本文还研究了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植烯类化合物和C_(20-)、C_(22-)类胡萝卜烷等类异成二烯烃随温度的变化,并检测出一种推测为C_(22-)二甲基-烷基环己烷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的分析,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3.22%,生烃潜量均值为12.8 mg/g,氯仿沥青“A”均值为0.55%,可以划分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利用有机岩石学分析、热解分析,并结合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有机质以菌藻类生源为主,并伴有部分高等植物生源。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值介于0.42%~0.76%之间,并且热解Tmax也主要集中在440~455 ℃之间,并且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甾、藿烷异构化参数说明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度阶段。根据饱和烃中甾藿烷参数、三环萜烷参数、伽马蜡烷指数、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以及姥植比参数特征,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环境为湖相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运用钻井取芯及测井资料,对烃源岩的沉积结构、生物发育、水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模拟实验研究认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纵向上由下向上发育有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及沙一段优质烃源岩。它们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及成烃演化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油源分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根据优质烃源岩与一般烃源岩在生烃潜力及成烃成藏贡献上的差异,结合济阳坳陷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有理由认为优质烃源岩的存在是富油凹陷形成的决定条件,优质烃源岩层对陆相湖盆油气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化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石油地质特征及生烃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化盆地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远景区之一,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未知,制约着盆地基础油气资源研究和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为揭示通化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生烃潜力和页岩油气的赋存状态,在盆地内部署通地1井,对岩芯样品进行系统取样,完成了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测试工作。实验结果表明,通化盆地下白垩统亨通山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局部含有Ⅲ型,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范围为0.972%~1.127%,已进入大量生烃的成熟阶段;下桦皮甸子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局部含有Ⅱ和Ⅲ型,镜质组反射率在0.986%~1.399%之间,已进入大量生烃的成熟阶段。其地球化学特征和世界上许多页岩油气田的烃源岩有相似之处,综合研究表明通化盆地下白垩统具有较好的常规油气和页岩气生成潜力。  相似文献   

19.
江永宏 《西北地质》2013,46(3):156-166
通过黑色岩系有机成矿地球化学研究,证实湘、黔两地镍钼矿床都经历了后生期的构造热变质事件,贵州遵义的地史上生过油,可以认为有机质的热成熟过程伴随有机质的热解、流体迁移、生烃、成气、排气、生油等过程。磷块岩的姥胶烷含量Pr(3.33%)和植烷含量(5.84%)均为最高,说明其生物成因最为显著。因为PGE元素的富集与有机质有关,不同热演化的成熟度不同,对应的热演化史也不相同,故可以认为有机质的芳构化效应导致PGE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类似于其他产油地区,同样具有高饱和烃、低芳烃、高非烃、低沥青质的特征,说明为石油沥青,贵州遵义样品的甲基菲比和二甲基菲比为最高值,张家界柑子坪金属富集层的二甲基菲比1.36为最高值, 也同样说明成熟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随层序、体系域的变化规律。以大民屯凹陷为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4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预测未钻井或未取心地区烃源层空间分布特征和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性质;(2)通过细化烃源岩评价单元,提高资源量计算中烃源岩体积估算和有机质性质评价的精度;(3)为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提供“油气源”和“资源量”的要素;(4)可以作为盆地沉积充填分析的线索,并对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检验和校正。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对中国东部老油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勘探程度低、钻井少、源岩取心少的西部含油气盆地中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