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谷朊粉、宠物级鸡肉粉、脱脂肉骨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复合替代0%(对照组,CON)、35%(FM35)、50%(FM50)、65%(FM65)、80%(FM80)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体组成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52%,总能19kJ/g)的饲料,养殖鱼初重(8.63±0.01)g,养殖周期9周。结果显示,替代组体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CON(P0.05),而摄食率和成活率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替代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FM65和FM80饲料效率和FM80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CON(P0.05)。复合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替代组鱼体灰分显著高于CON(P0.05)。除FM3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CON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替代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P0.05)。研究表明,该比例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应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2.
羽毛粉是一种潜在的饲料蛋白源。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羽毛粉,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有助于禽类废弃物的再利用。在动物消化、降解、吸收羽毛粉过程中,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添加羽毛粉的饲料对鱼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作者对比研究了以添加羽毛粉(包括水解、酸解、膨化处理或生羽毛粉实验组,添加量为5%)和不添加羽毛粉的饲料(即对照组,包括鱼粉和商业饲料两组)喂养黑鲷12周后,黑鲷肠道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羽毛粉的实验组中肠道细菌的丰富度、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含酸解羽毛粉组的实验组,其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体来看,黑鲷肠道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57.3%)和变形菌门(36.3%)组成;实验组细菌群落中拟杆菌纲、梭菌纲、δ-变形菌纲、草酸杆菌科和青枯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的羽毛粉处理组之间也呈现出群落结构上的差异:与水解羽毛粉组相比,生羽毛粉组的变形菌门、γ-变形菌门、海洋螺菌目、盐单胞菌科和盐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与鱼粉组相比,生羽毛粉组中芽孢杆菌目在群落中的占比显著上升,而拟杆菌门、草酸杆菌科和青枯菌属的占比则显著下降,而且生羽毛粉组中厚壁菌门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7.42)明显高于鱼粉组(0.97)和水解羽毛粉组(0.74)且均接近显著(P=0.057)。与鱼粉组相比,水解羽毛粉组中紫单胞菌科和回线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盐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选用均初始体质量为0.91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用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MBM)替代日粮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分别添加不同梯度微胶囊蛋氨酸(microencapsulated DL-methionine,MM)配制成6种等氮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55 d。结果表明:MBM添加MM替代6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和SGR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对各试验饲料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替代80%和10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SGR、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BM添加MM替代鱼粉后对对虾体成分、体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在MBM高水平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MM可通过平衡对虾饲料必需氨基酸,提高了对虾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而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体营养成分,降低了对虾饲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包膜蛋氨酸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代谢的影响,在蛋氨酸含量占干物质0.54%的基础饲料(G1)中添加包膜蛋氨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0.54%(G1)、0.72%(G2)、0.93%(G3)、1.07%(G4)和1.33%(G5)。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75±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分析包膜蛋氨酸对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力及抗氧化力的影响。研究显示,G3组对虾的末均质量和增重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且G3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组(P<0.05),G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G4和G5组的饲料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G1和G2组(P<0.05)。G3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5组(P<0.05),G3组的脂肪酶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51)Cr_2O_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比干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 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 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供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5℃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对饵料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51Cr2O3作指标物,测定了几种实验饵料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率,并研究了一些加工方法对消化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花生饼、大豆饼、秘鲁鱼粉和小杂鱼虾被认为是对虾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随蛋白源种类、状态的不同而变化(70.8—97.1%)。鲜贻贝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此于品的高得多。鱼粉消化率的高低根据其质量好坏而定。在一定程度上,氨基酸的消化率随着它的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和蛋白质氨基酸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过18目筛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较低,过40至100目筛的各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烘干的花生饼,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而103℃烘干者,不易被消化。远红外烘干时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的褐藻胶对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但赖氨酸和缬氨酸的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 ,添加豆油、鱼油、糊精、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剂配制试验饲料 ,饲料配成5个蛋白质水平 ,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5个能量级 ,以体质量增长倍数、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判依据 ,对体质量为8.73g±0.79g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量比进行了研究。经过为期8周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中华鲟幼鲟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5.7%~41.8% ,饲料的最佳蛋白能量比范围为21.85~30.05ng/J。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3% ,蛋白能量比为27.85ng/J时 ,试验鲟鱼获得最大体质量增长倍数为11.60±1.20,最低的饲料系数为1.68±0.23,以及最高的蛋白质效率为1.58%±0.14%。  相似文献   

8.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降解双低菜粕中的单宁和植酸(P<0.05),其中黑曲霉M-6在固态发酵1d时对双低菜粕中单宁和植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为优化发酵条件,研究了不同起始发酵温度、水分含量、pH以及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200%、pH=6、初始温度25℃同时加入葡萄糖、尿素、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发酵1d为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双低菜粕中植酸含量由2.81%下降至0.63%,单宁含量由1.32%下降至0.28%。此外,双低菜粕中粗蛋白含量由37.16%提高至43.48%,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由75.32%提高至79.15%。本研究为更有效的利用双低菜粕替代鱼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文斌  王恬 《海洋与湖沼》2006,37(6):568-574
以棉粕蛋白为酶解底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1.5%和3.0%两个梯度等量替代鱼饲料配方中棉粕,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喂养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30±2)g]65天。测定鱼的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蛋白酶活性及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1.5%和3.0%棉粕酶解产物的鱼在饲养35天后的特定增长率(SGR)分别比对照组高32.5%和56.7%,且差异显著(P<0.05);在饲养65天后,两组特定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8.0%和21.0%,且差异极显著(P<0.01),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也随棉粕酶解产物添加梯度提高而相应提高,表明鱼的生长与消化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相关。同时棉粕蛋白酶解物对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都有促进作用,而棉粕蛋白酶解物对鱼肌肉成分并没有改变,这也表明棉粕蛋白酶解物在促进鱼生长、内源酶活性同时并未降低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蛋白源(大豆浓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喷雾血球蛋白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D0)中17% (D17)、35% (D35)、52% (D52)和 69% (D69)的鱼粉, 配制 5 种等氮等能的饲料, 饲喂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重(75.6±0.18)g] 60d, 以考察鱼粉替代对星斑川鲽幼鱼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组肌肉 Arg 和 His 含量显著增大(P<0.05), Thr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其它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试验组全鱼 EAA 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D69 组肝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 血清 AST及AST/ALT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 本试验条件下, 当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时, 饲料 EAA 消化率及试验鱼肌肉和全鱼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替代比例进一步加大, 会对试验鱼肝脏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植酸对牙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纳使植酸水平分别达到0.04%(对照组)、0.21%、0.44%和0.81%,研究不同含量植酸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2.58 g±0.01 g)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0周.结果表明,植酸处理组牙鲆摄食率(2.4%、2.5%和2.4%)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处理组(59.47、61.27和64.82 U/mg蛋白)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79.34 U/mg蛋白),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之间牙鲆肝脏、肠和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及肝脏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同时,牙鲆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净蛋白质利用率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之间牙鲆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而植酸处理组饲料转化率(74.0%、73.7%和69.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4.0%),0.81%植酸处理组蛋白质效率(1.37)和净蛋白质利用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4和30.6%).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牙鲆生长性能和胃蛋白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植酸对牙鲆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其含量的升高或实验周期的延长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实验设计了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18%,26%,32%,37%,44%,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5%,8%,以藻粉、白鱼粉和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的刺参实验饲料,用以饲喂平均体质量为0.90g的刺参(Stiehopus japonicus)。经过66d的饲养实验,测定了试验刺参的质量增长率.脏壁比和体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平对刺参的生长和脏壁比有明显影响。实验刺参在粗蛋白水平为18.21%~24.18%、粗脂肪为5%时获得最大生长,同时获得最低的脏壁比。体成分等指标没有受到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的明显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刺参的最佳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18.21%~24.18%和5%。  相似文献   

13.
黑鲷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及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88年7月—8月和1989年7月—8月,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采用蛋白含量梯度法进行黑鲷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鲷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50.19%。1988年8月—9月和1989年8月—9月,以玉筋鱼为动物蛋白源,以花生饼粉为植物蛋白源,饲料中总蛋白质含量相等,进行黑鲷饲料中最适动、植物蛋白比研究。结果表明,黑鲷幼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最适比例为1.00:0.89-0.96。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原狭蚌虫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份、含量(干基中含蛋白质50.72%;脂肪2.14%;钙9740mg/100g;磷660mg/100g;氨基酸总含量31.29%;必需氨基酸15.06%非必需氨基酸16.23%)。列表比较了原狭蚌虫与鱼粉、虾糠粉、豆饼、花生饼、蛤仔粉的营养成分含量。它清楚的表明了原狭蚌虫能够成为一种新的动物蛋白源而用于鱼虾类的饲料中。  相似文献   

15.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采用鱼粉,豆粉等作为饲料蛋白源,加入等量的混合油(鱼油:豆油=1:1),制成不同蛋白质梯度的试验饲料,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显著地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F>F0.01=11.4),饲料中蛋白质为44.12%,能量蛋白比为33.0kJ/g时南美白对虾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体重生长比速最高,通过计算机拟合曲线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2.37%-44.12%,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南美白对虾虾体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探讨了盐度波动(S0和S10)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值(P/C:4.1、1.9、1.0和0.6)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5天。结果表明:I)随着饲料中P/C比值的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和吸收效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盐度波动S0处理中,4.1P/C比值饲料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0和0.6P/C比值饲料组;而在盐度波动S10处理中,各P/C比值饲料处理组差异不显著。II)4.1和1.9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而1.0和0.6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低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对于4个P/C比值处理组,S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6种等蛋白质(34.4%)、等能量(16.10MJ/kg)试验日粮,研究了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实用日粮中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的养殖效果与血糖代谢变化。结果表明,56d试验期间各试验组鱼均无死亡;蔗糖糖蜜替代小麦次粉40%—100%日粮组鱼的摄食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益和蛋白效益均高于小麦次粉组鱼,当蔗糖糖蜜100%替代小麦次粉时,其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蛋白效益比均显著性上升(P<0.05)。各试验组鱼鱼体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结构正常。蔗糖糖蜜组鱼血浆中血糖、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小麦次粉组鱼(P<0.05)。本试验结果认为,蔗糖糖蜜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实用日粮中可以完全替代小麦次粉,蔗糖糖蜜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效益、节约日粮蛋白质效益和适口性,其主要原因与摄食蔗糖糖蜜后尼罗系罗非鱼幼鱼产生的较长时间高血糖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