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第二次地震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于1986年12月3日至19日在无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代表90余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丁国瑜、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侯茂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由局科技情报中心负责人赵文栋、李存悌等主持。 有九个单位的十二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分别就文献资料服务、计算机检索、情报研究和声象等工作做了介绍,他们的发言给与会代表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巩固整顿地震台站的成果,提高台站观测质量,四川省地震局于1981年9月15日至25日在成都召开1981年全省地震台站观测工作质量评比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我省地震台站狠抓观测质量的成效和经验,评出了先进,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江苏地区强震观测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1983年荷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强震观测工作自问世五十余年以来,一直为国际地震工程界所重视,特别是近廿年内,在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显露了巨大作用。强震观测所获取的记录数据在系统地研究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确定震源参数和余震迁移持性,计算近源地层的速度结构,进行地震危险性区划和场地地震危险性评定,验证和改进结构现有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鉴定现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评价相应的加固方案,以及确定新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强震观测的现状,针对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实际状况,对我国强震观测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强震观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主要介绍了我国大陆强震观测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陆今后的强震观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1990年1—8月,新疆已发生3次5级地震,1次6.4级地震。特别是6月14日苏联斋桑地区发生7.3级大震,使我国边境阿勒泰地区遭受巨大损失。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等领导同志十分关注这种严峻的地震形势。为深入认识新疆地震形势,于9月15—1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1990年新疆震情研讨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董兆何同志出席了会议。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地震局邀请,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和国家地震局8个直属单位的11名专家赴疆参加研讨会,与新疆地震系统的专家和分析预报人员共同研讨新疆地震趋势,特别是1985年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由于地形和地质等情况不同造成的强震振动的变化,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决定在仙台市建立强震观测试验场,最先设置的强震仪已于1984年度开始观测,预定最后扩大为在11个地点设置强震仪,形成高密度的强震观测网。进行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发生的地震的复杂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抗震建筑的研究方面,虽然对建筑物晃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地表振动本身,却仍有许多问题的真相不明。之所以如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在成都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计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震中心站、队、厂,各地、市、州地震局(办),机关各处、室和局分析预报研究中心等单位、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具体管计划工作的同志以及全省地震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共110名。省科委、西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省地震学会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传达贯彻了全国地震工作计划会议精神,学习了国务院、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对地震工作的重要讲话,在总结交流专群地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口安排落实了一九八二年地震工作各项任务,表彰、奖励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加强地震监视工作也作了部暑。同志们通过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坚定了搞好地震预报的信心和决心。纷纷表示,要在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最近召开了有各省、市、自治区地震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讨论贯彻十二大精神,开创地震工作新局面的问题;并安排了1983年科技监测和基建计划。 会议认为,开创地震工作新局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结合地震系统的具体情况,坚决而有秩序地进行改革,力争在二十世纪或稍长一些时间,使地震预报建立在更可靠的理论基础上,实现预报实  相似文献   

12.
13.
自从1987年11月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在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交流这些新经验、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地震工程学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决定于1990年10月在大连召开第三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并委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历史,介绍了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现状、特点和监测技术,以及大坝地震安全报警和强震观测记录的应用,对今后水工结构强震观测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强震观测发展的历史,着重介绍我国强震观测台网和强震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现状,还简单地叙述了中国在强震观测领域中的国际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未来强震观测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回顾了强震观测五十年来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八十年代强震观测工作的新趋势,它预示着密布台阵的建设和运行以及数字强震仪的发展与应用,将给强震观测工作的发展及地震工程和近场地震学的研究以重要影响,最后在阐述了世界各种数字强震仪所通常具有的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以数字技术等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阶段正在降临,强震观测的数字纪元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强震观测事业的历史 )1 955年 1月 3 1日 ,科学技术厅资源调查委员会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关于强震测定计划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强震观测。为了使建议从组织上得到落实 ,1 956年 1 2月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测定委员会。1 958年 1 1月 ,资源调查委员会又向科学厅长官提出了促进观测计划实施的请求。1 964年 1 1月 1 7日 ,日本学术会议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的“加强抗震工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 :希望增设强震计并充分利用所获取的记录资料。 1 965年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观测中心 ,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1 96…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及其余震的观测和强震记录数字化的概况,分析了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值与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和持续时间随震级的变化,讨论了局部场地条件、传播途径和震源特性对地震动频谱和反应谱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唐山地震主震时被观测的几个典型结构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介绍了有序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应用此方法对1996年我国东部和西部两地强震的实例--南黄海6.1级地震、新疆阿图什6.9级和喀喇昆仑山7.1级强震进行跟踪预测的情况。预测结果表明,有序性分析对于强震的中长期观测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强震动台网的建设规模正在迅猛发展,近期在中国、智利、海地、新西兰、日本和墨西哥等地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数量迅速增加,为地震工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然而,强震观测中除获得一批高质量的强震动波形外,也获得了一些异常波形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