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南鲁塘矿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受岩浆热-构造变形等多因素影响,煤与煤系石墨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的复杂性,为研究清楚矿区内煤系石墨空间分布特征及为深部找矿提供指导,对煤系石墨成矿特征、赋存情况和深部构造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煤系石墨平面上总体以绕岩体为主的石墨带、半石墨带和石墨化无烟煤-无烟煤带,因构造应力对煤演化的影响,导致石墨化无烟煤-无烟煤带也出现石墨化程度较好的煤系石墨;垂向上煤/石墨矿层间距、厚度变化较大。矿区东部发育的F1断层为犁状滑脱构造,形成了位于滑脱面上下的“二层楼式”煤/石墨矿层,深部煤系石墨发育较好,石墨化度达到87.2%~93.0%,具有良好的煤系石墨成矿潜力,为今后深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鲁塘煤系隐晶质石墨进行研究,以期探索煤系石墨的矿物学特征随变质程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系统采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变质程度的鲁塘煤系石墨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激光拉曼光谱法、热重法等技术手段,对石墨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晶体结构、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鲁塘煤系石墨主要由隐晶质石墨和少量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组成,固定碳含量为41.95%~88.43%,石墨主要呈细小的不规则鳞片状,其晶体形态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完善。石墨化程度较高,为88.37%~98.84%,3R多型变体含量为9.45%~14.56%,石墨的氧化起始温度较低,在530℃左右,隐晶质石墨的氧化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均低于显晶质石墨。煤系石墨的石墨化程度、结晶程度、氧化起始温度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R多型变体含量与变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湖南鲁塘石墨矿Re-Os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墨具有较高的Re、Os含量,可望成为理想的Re-Os同位素测年对象,但迄今国内外研究较少,尤其在煤层经变质作用形成石墨过程中,其中Re-Os同位素体系的变化还有待研究。湖南鲁塘石墨矿是我国典型的隐晶质石墨矿床之一,矿体产于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中。本文采用Carius管逆王水溶解样品,直接蒸馏、微蒸馏分离纯化Os,丙酮萃取法分离富集Re,热表面电离质谱法对鲁塘矿区石墨样品以及外围原煤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鲁塘石墨的Re含量为0.901~9.794 ng/g,Os含量为7.3~189.5 pg/g,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5.6±3.6 Ma,该年龄与鲁塘石墨矿东侧骑田岭岩体第二阶段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53~157 Ma一致,表明了龙潭组煤层受到骑田岭岩体"烘烤"作用,发生热接触变质作用,使得靠近骑田岭岩体原煤变质为石墨,形成石墨矿床。通过对比石墨、原煤和骑田岭岩体Re、Os含量及比值,发现石墨中的Re、Os主要来源于原煤,并根据石墨Re-Os等时线初始(187Os/188Os)i值(0.686±0.032),推测骑田岭岩体在侵入煤系地层过程中,有少量具有较低187Os/188Os值的Os被碳质吸附。  相似文献   

4.
清水塘矿田位于断裂带中,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化富集除与地层岩性有关外,主要受断裂破碎带控制。通过分析清水塘区域构造控矿特征和矿区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总结了清水塘矿区断裂构造控矿的特点,认为多组断裂以及背斜和断裂的交汇部位均是铅锌矿体的主要富集部位;在成矿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岩浆活动及含矿热液的运移,断裂张开,热液充填沉淀结晶形成矿脉;当一部分矿液渗透到围岩中,继续沿微裂隙转移、萃取、活化、重新产生压裂,使裂隙张开,在构造-岩浆活化影响下,形成新的矿体。深大断裂作为导矿构造控制着含矿热液的运移空间,次级断裂作为容矿构造控制着矿化的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5.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构造控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柳贺昌 《云南地质》1995,14(3):173-189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构造控矿柳贺昌(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滇川黔成矿区铅锌成矿控制因素有构造、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遮挡层及容矿层。本文将论述构造控矿的三个方面,并举出一处矿例,即(1)继承性活动为主的逆断层构造系统;(2)主干逆断层特征;(3)主干逆...  相似文献   

6.
湖南大坳矿区云英岩体型钨锡矿化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体型钨锡矿为大坳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构造对钨锡成矿的控制,认为NNE-近SN向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矿床就位,呈近SN向展布;弧形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自上而下呈楼层式产出,形态为似穹状。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了新集矿区推覆构造特征,对煤系地层的构造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并阐明了其受推覆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蚕庄金矿上庄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庄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断裂、次级断裂及节理的多种组合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出。运用断裂面波形模拟方法得出了控矿主断裂在成矿期的断裂面波形图,并以此对上庄矿区的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控矿因素和矿质来源是探讨矿床成因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矿体的形态和赋存部位分析控矿构造特征,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资料分析矿质来源,目的是探讨里桥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煤系石墨形成过程中结构演化及不同石墨化程度无烟煤和石墨的热反应行为,选取湖南新化系列变质程度无烟煤和煤系石墨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程序控制升温法(TPO)分析不同变质程度无烟煤和煤系石墨的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的增加,碳结构由无烟煤中的无定形态转变成石墨的三维有序C原子点阵。系列石墨化煤是由多种有序度不同的碳结构相组成,体现了其结构非均质性,碳结构相含量及分布随变质程度而逐渐变化,石墨化程度最高的煤系石墨中主要为石墨微晶集合体,但依旧含有结构缺陷。无烟煤和煤系石墨中碳结构的多相性和不均匀分布是影响其热反应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侵入岩多,构造较复杂,为系统研究煤系石墨资源成矿规律,在收集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煤系石墨矿床的赋存特点,结合湖南省石墨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采用地质调查、生产井调查、采样化验等手段,研究骑田岭岩体和天龙山岩体2个花岗岩体周边现有矿区的矿体地质特征,探讨石墨矿的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石墨矿成因类型为接触变质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的侵位机制、构造作用方式、矿体的形态及变质程度。进而提出了3种石墨赋存模式:兜底式、向斜式、背斜式。提出研究区寻找煤系石墨的突破方向:煤系走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垂直并在岩体附近1.0~1.5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大田—漳平地区位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带上,不同时期的岩浆热液作用和复杂多变的构造形变格局,为该地区形成丰富的石墨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为了查明大田—漳平地区煤系石墨的成矿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实验,对不同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煤成石墨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特征等煤成石墨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不同变形特征的样品划分为煤成石墨、煤成半石墨和石墨化无烟煤三大类。研究表明:煤的变形特征与煤成石墨的演化类型基本一致,且韧性变形样品的石墨化程度最高,说明构造应力作用能促进煤的石墨化作用;煤成石墨的分布受到岩浆-构造活动的控制,石墨矿床多产出于岩浆岩侵入体外接触带或附近断裂带的有利围岩地层中,且大田—漳平地区煤系石墨矿具有明显的成区、成带分布特点,煤成石墨成矿区主要集中在闽西南坳陷南部的漳平一带;而北部大田一带分布的矿区矿体石墨化程度较漳平一带低,多为煤成半石墨或石墨化无烟煤,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煤系石墨矿产综合勘探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6.
以地表观测与最新的地震和钻探等工程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对韩城矿区南部进行构造应力场与期次恢复,讨论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及变形期次。分析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空间组合关系,划分控煤构造样式,揭示构造成因,进行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存在NEE向挤压断块、NEE向复式地堑构造及NNE向挤压隆升-伸展断陷复合构造等3种构造样式,以NEE向复式地堑构造为主;研究区自三叠纪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NNW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NWW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NE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NW-SE向伸展断陷作用3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NEE向的正断层系是喜马拉雅运动期沿先存的同向优势构造剪节理面进一步发育而成,构成了区内特征性构造,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研究区东北部煤层埋藏深度适中,构造简单,是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最有利区,通过进一步勘查评价,有望成为韩城矿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平顶山矿区17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各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厘清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和矿井构造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提出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平顶山矿区高瓦斯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区瓦斯东高西低、呈轴对称分布的总体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煤层瓦斯赋存和矿井区域瓦斯赋存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准确预测瓦斯赋存分布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系石墨属于特殊的非典型晶质矿物,多为隐晶质石墨,既是石墨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系综合矿产的一种。煤系石墨与煤层为同层异矿,煤向石墨演化的实质在元素组成上表现为富碳、去氢和脱氧,在分子结构上表现为有序化增强和石墨晶体结构的逐渐形成。煤岩组分、岩浆热和地质构造等均对煤成石墨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煤系石墨成矿常表现出差异石墨化特征。从煤系石墨成矿机理入手,提出了以化学组成参数为基础指标,以结构参数为精确指标的煤系石墨鉴别指标体系;从资源评价需求出发,将不同演化程度的煤系石墨划分为Ⅰ级(石墨)、Ⅱ级(半石墨)和Ⅲ级(石墨化无烟煤)等3类。煤系石墨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挤压性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受区域性构造-岩浆带控制,煤系石墨分布具有方向性、递变性、集中成带的特点,成矿区带呈现出“一纵三横”的分布特点,划分为滨太平洋成矿域、南岭成矿域、秦岭-大别山成矿域和阴山-燕山成矿域和9个成矿带。分析了我国煤系石墨资源现状,指出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和赋煤区构造-热叠加作用显著,煤系石墨资源潜力巨大。煤系石墨开发利用对于增强石墨矿产的战略保障能力、促进煤系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煤系石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藏冈底斯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系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的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除了初步证实其中的甲马、冲江、厅宫、驱龙等多个斑岩型铜矿床具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外,富铁、富银多金属等矿产在冈底斯也具较大的资源远景,显示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有望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富铁、多金属成矿带。笔者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勘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在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床特征,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划分出5个铜、富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指出驱龙铜矿、厅宫铜矿、白容铜矿以及恰功富铁矿、洞中松多银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进一步勘查评价工作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样品测试及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洪山殿矿区煤系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发育和展布特征的影响。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沉积相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恢复等研究手段,将洪山殿矿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含煤地层划分为层序I和层序II两个三级层序;识别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转换面,以此将层序I划分为1个下降半旋回和1个上升半旋回,建立了龙潭组和大隆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研究显示:矿区沉积的主要物源方向为NNE向,海侵方向由南向北;分流河道之间的沼泽环境最有利于煤层发育,矿区蛇形山井田向南塘向斜深部延伸区域为本区深部煤炭资源预测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