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哈尔滨市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按照市级规划下达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结合各部门的用地需求,经综合平衡后,确定阿城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方案。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214514.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4182.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266.3公顷。 相似文献
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6,(5)
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模型,以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0.606 7增加到2013年的0.765 8。其耦合协调状态2003年为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2002年、2004年、2007年均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同步型,2005年、2006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滞后型,2008—2013年,耦合协调度处在中度协调发展同步型阶段。空间角度来看,2013年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耦合协调度处于[0.5,0.6]轻度失调衰退区间,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广西耦合协调度处于[0.4,0.5]中度失调衰退区间。因此,加大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经济有效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2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山东省5个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持续升高、持续升高后平稳发展等变化类型;5个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表现为某时点之前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发展状态,之后为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发展状态,2种状态过度时处于同步型发展状态;5个典型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整体位次排序比较清晰,胶州市莱城区东营区禹城市成武县,且胶州市和东营区属于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禹城市和成武县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莱城区属于相对同步型。 相似文献
4.
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和建设离不开对走廊沿线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及变化过程的科学认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和潜在风险评估等研究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本文通过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SD)和未来用地模拟模型(FLUS),并结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区域的生态环境政策等设置多种情景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土地利用模拟,充分发挥2个模型在宏观土地需求模拟以及微观土地分配上的优势。首先根据2009—2015年的历史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区域土地利用SD-FLUS模型,然后模拟了2016—2030年中巴经济走廊区域惯性发展、投资优先以及和谐发展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 历年的总量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9.00%,2015年喀什和巴基斯坦模拟的总体精度均达到90.00%以上、Kappa系数达到0.90以上,说明SD和FLUS耦合模型能有效模拟中巴经济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适用于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模拟;② 到2030年,不同情景之间的土地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在3种情景下建设用地均扩张,和谐发展情景扩张速度居中,该情景下喀什建设用地增加了235.17 km2,巴基斯坦增加了4942.80 km2,而扩张最快的投资优先情景下,喀什建设用地增加了265.23 km2(惯性发展情景仅增加163.71 km2),巴基斯坦建设用地增加了5918.91 km2(惯性发展情景仅增加2861.84 km2);巴基斯坦和谐情景下的耕地增量(4768.60 km2)不到增长最多的惯性发展情景的一半,喀什耕地在和谐发展情景增加了604.44 km2,不到投资优先情景的3/4;3种情景中只有和谐发展情景下的林地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总体而言,和谐发展情景兼顾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3种情景中最理想的情景。模型模拟结果可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可持续性研究和生态环境评估等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自1991年,党中央每年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都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计划生育座谈会,近几年来党中央陆续将环境与资源也列入了座谈会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出城市群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评价体系,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群行政划分的特点,使用改进的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平均值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区县级交通系统水平。将该体系应用到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分析研究中,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公路网可达性受地形影响,整体上呈现“一大两小”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②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分布格局与路网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关联,但两系统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交通系统对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形成影响更为显著;③长株潭城市群区县的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城市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土地需求已经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人们侵占耕种土地,甚至使一些地区的土地因等待开发闲置数年而成为荒地。 相似文献
8.
收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的"DLTB"层采用场模型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LCA"层,进行区域无缝覆盖,将这两类数据完整对应。对于无法一一对应的类别,采用"主要对应"进行对比。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别对应到国情普查中相同的类别时,类别面积不重复、不漏算。以全覆盖做全局对比,结合土地利用的其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细类比对、专题比对。以指标体系中分类含义为基础,兼顾实际,建立两类数据对照关系。以土地利用大类为基础,对普查数据二、三级类重新归类,形成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有对照意义的"大类"。统计各类地物面积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计,总结该地区两类数据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差异的原因,为两类数据的相互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世界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由此可见,矿业经济的发展是决定广西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广西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首先要从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EGM2008重力模型的11~36阶球谐系数计算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底面地幔对流应力场,收集整理青藏高原东南缘2000年至今的1 131个震源机制解数据,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法得到该区芦山地震前和现今的发震层应力场,进一步分析2种应力场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区域的力学耦合情况与强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部分位于耦合与解耦的中间地带,耦合区域基本按块体分布,东侧华南块体强耦合,西北部藏北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和西南部滇西南块体部分耦合,解耦主要发生在松潘-甘孜块体附近,以龙门山断裂带连接强耦合的华南块体;2)分析孕震原因,提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对流应力场与发震层应力场耦合程度强弱交界处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从现今耦合关系来看,龙门山断裂带仍处于耦合强度变化梯度非常大的区域,具备孕震储能条件,地震危险性较高。其他危险区域大致有:岷江断裂带附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红河断裂带及南汀河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3.
14.
国家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浙江、山东、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2011年2月25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市域空间发展的载体和基础资源。近几年来,江山市着力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控土地增量,强化存量土地挖潜,大力普及节约集约用地知识,在节约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仍显粗放,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如何有效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本文通过工业平台节约集约用地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求达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17.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更加需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呈“双增”势态,目前是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凸显期,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更加需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呈“双增”势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迅猛,有限的土地资源越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执法监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当前执法监察工作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对土地违法主体尚无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运用现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