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傣族歌曲,也是傣族村寨的真实写照。无需点缀,无需衬托,傣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田园风光。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把多少人带入那竹林影映下的傣家竹楼……摇曳多姿的凤尾竹,美丽别致、古朴而带着历史沧桑的竹楼,穿红带绿的傣族少女,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傣乡盛产竹子,竹子与傣家人似乎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情结,做工精妙的傣家竹楼更是让世人谈论了上千年。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逍遥似神仙。  相似文献   

2.
正在太行山下,丹水河畔,有一片四季常青的地方,到这里"村村门外水,处处竹为家"的南国景象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华北最大、世界上纬度最高、现存有1.3万余亩的人工竹林——河南博爱竹林。由于博爱竹林是人工栽培的,村庄就在竹林怀抱之中。在这绿竹深处,响彻着博爱县自然资源局帮扶磨头镇大礼元村脱贫的礼赞之歌!"在脱贫攻坚战中,大礼元村建档  相似文献   

3.
绍兴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如果把"越"看成是绍兴第一个地名,此后,大禹时代的"会稽"、秦王朝时的"山阴"、南宋时期的"绍兴"等等便陆续问世。几千年的开发史,推动着地名史的不断发展、演变,老地名得到继承,新地名不断涌现,使绍兴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地名中得以承传。就绍兴现仍使用的一万多个地名与历史文献进行约略对照,其中80%具有百年以上使用历史。地名虽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轨迹可循的。绍兴地名可多样分类,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最为熟悉,也倍加关注,因一、反映地形地貌特点的地名  相似文献   

4.
石上迎春曲     
劲竹春韵 这片五彩石上的竹林,可能被春雨冲洗过,显得洁净、清雅、亮丽。竹荫下,新发的竹笋,正在拔节向上,有着郑板桥画竹的骨气、高洁、坚韧、刚劲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互联网中网页文本蕴含的丰富地理空间信息,抽取网页文本中蕴含的地名实体,提出了一种地名共现网络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网页中地名的频次信息,表达网页文本中地名的共现及联系传递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链接分析的网页文本核心地名的提取方法,通过PageRank算法计算每个地名在共现网络中的链接权重,对网页文本构建的共现地名网络进行核心地名的提取,从而在庞大的网络资源中发现具有显著的焦点特征或导航枢纽特征的重要地名。最后,采用人民日报与新浪新闻体育版2份语料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座座掩映在竹林之中的农家小院,古朴而特色鲜明,安静而生机盎然。屋前修竹三两根,林下竹桌茶一杯,看的是青山耸翠,观的是田野烂漫,听的是鸟语蝉鸣。世外桃源一般的场景,正在一个普通的川西平坝村落——成都崇州竹艺村悄然变为现实。"竹艺村的变化始于土地综合整治。"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他所说的土地综合整治就是成都市从2008年以来实施的"小挂钩"项目。它的运作机理与增减  相似文献   

7.
吟咏着这段优美的文字,在夏季的一个雨天,我们来到了永和境内的大溪河边。河面上水葫芦正大片大片地绽放着紫色的花朵,在它的下面,有着深藏了两亿年的菊花石。河岸边遍布一种形似竹子的植物,当地人介绍,这叫“擦草”,是用来打磨菊花石表面使之光滑的。呵,多么巧合的事情!有菊花石,有“擦草”,那么人呢?在这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猫岭金矿     
1985年,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在盖县一个叫猫岭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于是有了猫岭金矿的称谓。到1995年十年间花费了4300万元人民币,领导者殚精竭虑,地质工作者风餐露宿,钻探人员夜以继日,终于拿出了74.10t的黄金储量,这意味着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藏有70亿元的黄金,真可算是一个大“金娃娃”。现有的地质资料表明,这里的金资源还远不止此数,极有可能地下还埋藏着一个与猫岭储量差不多的“金娃娃”。此外,猫岭金矿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不会发生第二次环境污染。真是老天独钟盖县的父老乡亲。这几…  相似文献   

9.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2):60-60
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数百年来在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每逢特定天气的夜晚,位于村中灵济宫御碑亭内的石碑就会“流血”。亲眼目睹石碑“流血”的村民并不多,但是,在托着石碑一形似大龟的石刻动物背上,一缕缕红色的“血筋”却清晰可见。莫非石碑真的会“流血”?为何会留下“血丝”?80多岁的村民林依伯,是少有几个亲眼目睹石碑流血的人之一。十几年前一个初夏之夜,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暴雨随即袭来。大雨整整下了两天,到第二天晚上,逗留于灵济宫的林依伯突然发现,灵济宫内石碑的龟趺背上居然布满了鲜红的水珠,这些渗透…  相似文献   

10.
<正>人有人名,物有物名,地有地名。对于一方土地来说,地名不仅是人类赋予大自然的标记,更是铭刻历史的活化石,积淀着悠悠岁月的年轮,见证着文明进步的轨迹。神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丽的河山、富饶的平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地名之中,成为承载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正"家家门前水、户户竹为邻",是对昔日博爱"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生动描绘;河湖湿地织水网,人水和谐共相生,是今日博爱水乡美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焦作市博爱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山水路田城村竹"绿色综合体。据统计,自去冬今春以来,共投入资金1.5亿元,绿化面积6235亩,栽植苗木49万株、竹子30万株,使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0.42万亩,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地名地址编码存在的区位信息缺乏、编码粒度较粗、稳定性和可读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地名地址编码设计的3个原则:(1)每个地名地址的编码独立且稳定;(2)编码易于实现;(3)编码便于识读。基于地球剖分理论,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的地名地址空间区位编码模型,该编码模型以地球剖分网格作为基础单元,建立地名地址空间区位属性与球面网格的映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地名地址空间区位编码方法,该编码是由定位码、层级码和半跨度码组成的一维定长组合码,并且从空间位置、区域范围和空间关系3个方面分析了对空间区位编码的识读方法。最后,以物流行业为例,探讨了地名地址空间区位编码模型的应用思路与前景。结果表明,该模型便于计算机存储与管理,能够为地名地址的网格化管理提供组织与表达基础,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上先有了龙尔后才有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龙到鸟是如何进化的,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扣”。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地方发现了一枚鸟化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始祖鸟的生活在1.45亿年前的鸟化石。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又陆续在该地区发现六枚。到了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一个叫四合屯的小山村,突然“飞”起了一“群”生活在中生代的“鸟”,不能说遮天盖地,但也成方成阵了,着实叫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惊呼了一阵子。辽西的鸟化石首先是一位叫阎志友的农民老爹发现的,他把这枚化石标本无偿地献给了国家。辽西发现了鸟化…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自然和文化的载体之一,包含着地理、生态、移民、宗教、历史等特征的信息.本文建立了海南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分析海南各类地名的数量及自然地名和文化地名的空间特征;通过时空模式挖掘,分析族群迁移、黎族迁移、地名迁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统计和GIS分析方法(核密度分析和时空格局挖掘工具),研究海南地名的生态特征、文化特...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全省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和“空心村”整治工作研讨会,拉开了全省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和“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序幕。如今,几个月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三项整治”工作在中原大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地普遍掀起了“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高潮,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招商引资的成果反映着地方领导的政绩。相对于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的可替代性很强,于是,很多地方以压低地价的方式吸引投资,有的以低于成本价出让;有的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地价款;有的干脆就搞“零地价”。 “一元钱一平方米地”、“一元钱一亩地”现象的频繁发生已对我国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应引起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依山傍水小山村,石头垒砌的房子、充满沧桑感的古槐和年代久远的磨盘,山水交融、竹林茂密,人山相依、与水相亲,阡陌纵横,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活画卷。这个绿树掩映的富有古朴情调的传统村落,就是博爱县于庄村。矗立在村西口竹篱笆上的"竹艺小镇"四个大字十分显眼。进村后,鹅卵石装饰的影壁和于庄人民舞台格外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石笼墙的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考古人员在沅陵县境内,发现一枚官印——“元陵”,他们认为这是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官印.由此,不少学者认为,沅陵之名应源自“元陵”.《湖南日报》记者文热心、肖军发表《“元陵”探秘》文,对此作了深入报道. 实际上,“元陵”一词在唐代就有记载.在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一座坛山上,建有唐代宗李豫的陵墓.《旧唐书·德宗纪上》载:“已酉,葬代宗于元陵.”这里写的“元陵”,不是地名,意指“第一座坟”.“陵”者,丘也,也称大土堆.《诗经·小雅》称之为“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古代君王的坟墓“高大若山”,称为“陵”.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2月7日,广西图书馆阳光大厅,《美丽广西·生态家园》摄影展,开幕的第八天,前来观展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作者黄云清,是我阔别25年的同学,为亲睹展览盛况,我特意从山东赶来。结缘,高起点上"架"1980年9月的一天,《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张风光照片《澄江翠竹》:在清澈的澄江岸边,竹子整齐排开,一叶小舟从远处漂来。作者用竹子作前景,将美丽的澄江定格在画面上。此图的作者正是黄云清。当时,"八桂风情"新闻摄影比赛正借助《广西日报》展示参赛作品。黄云清第一次投稿,就发表在自治区级  相似文献   

20.
地名:地图空间认知的“定位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地图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地图要素不可比拟的直观性和概括性,是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定位方式。本文以用户的地图空间认知顺序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地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地名特性、地名定义、地名要素以及地名注记符号在地图空间认知语义三角中的作用。其次,从地名注记的标注位置、颜色、字体与字号、方向及文字排列、文字间隔、整体布置六个方面论述了地名注记作为"定位符"的内在原因。最后,对遥感影像地图、航空像片、普通2维地图以及3维地图四种常用地图中的地名注记进行了分析。地名注记符号是地图空间认知中最直观,最有效的信息传输要素,在地图空间认知中发挥着重要的定位与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