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遥感数据网、传感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形成空天地海立体化、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地理空间传感网。地理空间传感网感知资源呈现出多源、异构和分散的特征,面向多层次用户个性化、即时化和智能化应用需求,存在异构资源共享管理、多协议实时接入、时空无缝感知、自动化感知和精准预测等技术挑战。静态地理信息服务由于无法提供鲜活的地理信息,难以满足地理事件的综合监测、决策预警和聚焦应用需求,急需发展地理空间传感网融合服务技术和实时动态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本文围绕信息物理网环境下空天地海观测平台的观测高效共享和融合服务问题,提出了传感网观测共享信息模型和点面观测协同无缝重建模型,突破了观测在线接入、集成管理、星地融合、时空预测和聚焦服务等地理空间传感网融合服务关键技术,研制了包含“感—联—知—控”等功能的传感网时空信息网络感知服务系统GeoSensor,介绍了GeoSensor在流域、海洋和城市等典型应用。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人—水—城”智能感知认知理论,突破“空天地海人”群智感知、空间智能和认知服务技术,开展长江经济带应用。  相似文献   

2.
全空间信息系统(PIS)概念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在多领域观测和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在基础建模和计算分析研究方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全空间信息建模分析方法涵盖了多源地理大数据支持下的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和多维度时空耦合分析方法的拓展。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提出是为了适应观测和研究范畴、数据的时空维度、计算分析方式与方法以及应用问题的研究视角等方面不断发展,以实现客观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直接映射的建模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7月19日,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毛忠民到会并讲话。来自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河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23家地理信息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因此,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智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信息世界》创刊于1994年,刊载地理信息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创刊20多年来,《地理信息世界》作为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学术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宗旨的,具有权威性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泛交流学术成果,积极活跃学术氛围,办刊水平日益提升,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繁荣地理信息科技发展以及新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决定,《地理信息世界》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黑龙江测绘地理信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山东省地理数据资源管理及应用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一种以"混合存储、动态整合、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为典型技术特征的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并对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设计、整合技术以及应用系统开发进行深入分析,可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应用服务,促进信息化测绘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的不断泛化对经典的地理信息分析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网络化的知识服务将逐渐成为地理信息应用的新模式,助力地理计算到社会计算的形态转变。地理知识服务需要打通人、机构、自然环境、地理实体、地域单元、社会事件之间的关联,促进知识辅助下的数据智能与计算智能。本文聚焦地理时空知识获取与形式化表达及分析的迫切需求,首先分析了时空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认为时空知识图谱是指具有地理时空分布或位置隐喻的知识构成的有向图,即以时空分布特征为核心的知识图谱;然后提出了时空知识图谱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可实现时空大数据到时空知识服务应用的转变,包括泛在时空大数据、时空知识获取、时空知识管理、时空知识图谱、软件系统及行业应用等多个层次;接着从文本描述地理信息抽取、异构地理语义网对齐、时空知识表达与表示学习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应用实践,介绍了面向行业的时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途径;最后,讨论了时空知识图谱研究目前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提出在大模型时代,构建显式的时空知识图谱,并针对行业需求开展知识推理,仍是时空知识服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带来了新的驱动与挑战,通过分析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空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进行智慧化升级转型的措施与内容,并以数字福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具体实例,探讨其在新时期与信息技术冲击下完成智慧化转型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是现阶段保障涉密地理信息安全应用的关键技术,对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认定的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自2003年投入使用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并在数字城市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新业态、新产品、新应用对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四家科研院所签约,共同筹建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核心,带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促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遥感测绘院牵头,联合省测绘工程院、地图院、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正朝着网络化、分布式、真三维和时空信息方向发展 ,随着地理信息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 ,将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The degener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s is mainly caused by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ich is 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biodiversity.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landscapes and birds in mountain regions of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In Jinuo ethnic region, forest landscape is degenerating, and bird diversity is reducing as a result of human influence. However, in Hani ethnic region of Mengsong area, a comparative study area, there are also traditional practice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s are dynamically adaptive to lo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A great deal of biodiversity exists in the place where people have lived for many generations and use the resources of environment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Considering bird diversity and forest landscape of mountainous area, bo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ich relate to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olicy making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best interconnection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s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2.
1GENERALSITUATIONOFTHESTUDIEDAREA1.1NaturalEnvironmentThestudywasconductedintheJinuoMountain(20°53′11″-22°9′59″N,100°55′33″-1...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现有系统无法兼容等现象,在国家林业信息化政策的推动下,本文以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KanqGIS平台建设河南省林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林业数据处理自动化、林业办公网上自动化和林业信息共享发布。  相似文献   

14.
地理系统是自然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分布在地球表层空间中,具有生成、维持或转换物质形态和能量形式,或驱动物质和能量流动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表征为自然与人文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结构、格局、演化和功能。地理系统分层级广泛存在于地球表层空间,是客观现实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系统用数字投影到信息世界中,进而考察、分析和制定改造地理系统的方案。由此存在2个地理系统,即现实地理系统和信息地理系统,2个地理系统长期独立存在,各自演化。近些年,融合实时观测和物联网技术,现实地理系统的变化或演变已基本能够实时投影到信息地理系统中,即2个系统不再是独立演化,信息地理系统成为现实地理系统的镜像,现实地理系统一旦发生变化,信息地理系统同步变化。当前,人类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异常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地理系统不再满足于成为现实地理系统的镜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和无人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即通过信息地理系统的操作,实现现实地理系统的改变。如此,未来现实地理系统与信息地理系统的界线日趋模糊,直至2个系统完全融合,不再区分现实地理系统和信息地理系统。本文暂且以智能地理系统指征这种融合2个世界的系统,并以南海岛礁的无人值守智能系统为例,展示现实地理系统与信息地理系统的融合与操作交互,实现岛礁地理环境和人工设施监测、保护、应对和操作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信息革命的巨大影响下 ,将面临的 3大问题 :(1 )可持续发展--弄清地球表层巨系统的驱动力、运行机制、调控方法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2 )经济全球化--各种经济、社会要素在大尺度空间内流动与融合 ,研究其地域分异规律和人地系统问题 ;(3)人类行为与区域响应--信息分布、交流的新格局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和与其相关的自然、人文地理问题。认为地理学的空间观、时间观、尺度观、变化观、综合观、表达观及其方法论为地理学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指出了在信息社会里解读数字空间将遇到的 4个转变 :研究对象的转变 ,时空观的转变 ,研究手段的转变 ,研究方法的转变。提出了通过对数字空间的解读 ,实现对地球表层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同时也使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景观功能主要是绿色植物对人的视觉作用。绿视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衡量绿色空间视觉感受的描述因子。目前绿视率的估算主要基于静态的图像或者街景数据,而绿视率是一种动态的量,不同视点有不同的值,且植物是生长变化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综合驱动的园林树木三维模拟景观的绿视率计算方法,其利用虚拟地理环境、虚拟植物等技术,通过道路、建筑物等硬质景观数据和树木模型驱动,建立城市园林树木三维景观;根据视觉成像原理,构建虚拟相机,模拟不同视点园林景观的视觉图像,然后识别表征植被信息的像素,从而计算绿视率。本文研发了园林树木景观三维模拟及绿视率估算原型系统,并以城市道路树木景观为例,模拟分析了机动车道中车辆乘客可获得的绿视率,与街景图像提取的绿视率值相近。该方法和系统可用于包含时间变量的不同生长阶段园林树木景观的绿视率评估,支持交互设置不同的视点参数,估算城市任意位置和任意方向的绿视率,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园林景观绿化质量,以人的视觉感知角度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履行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凸显。地理国情监测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主攻方向、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突破口、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Gabor小波和形态学的高分辨率图像树冠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冠信息的遥感提取能有效辅助森林参数反演、林分长势监测、树种识别等森林调查活动。随着遥感信息自动化提取的需求不断加强,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研究区域,设计了一种结合Gabor小波和形态学的树冠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Gabor小波提取出纹理特征,其次结合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PCA降维后的纹理特征向量提取出阔叶林区,最后基于形态学理论降低影像噪声,并利用前景后景标记的分水岭方法进行单木树冠提取。经过与人工解译的树冠信息结果对比发现,在郁闭度较高的阔叶林区,该自动化方法提取树冠精度较高,分割准确率Ad为79.59%,F测度达到了79.00%能有效提供精确的单木树冠信息,为林业经济调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在建设与研究过程中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顾及重力稀疏、地形影响、精密重力归算、与国家高程基准融合等技术难题,建立超大区域省级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处理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超大区域省级高精度、动态、三维测绘基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覆盖内蒙古自治区的、与国家测绘基准相一致的、高精度的、动态的连续运行卫星空间定位基准;基于 CORS 和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模型,构建自主的现代测绘基准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测绘基准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十分注重城市公共利益的保障,在改造规划中优先落实绿地、规划道路等强制控制用地的指标,因而必然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范围内的绿地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进而依据分析结果对城市绿地布局规划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