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岸带是陆海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进行陆海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对推动陆海统筹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胶州湾地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1年,胶州湾地区陆海两系统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海域系统综合得分赶超陆域系统成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区域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等级从“勉强协调发展类”过渡到“良好协调发展类”,由“陆域主导型”过渡到“海域主导型”;统筹陆海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有助于陆海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陆海复合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陆海统筹背景下胶州湾陆海系统中各变量的发展态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地区探索陆海统筹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判断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价值。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海洋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但未表现出显著增长态势;2006—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中度协调,三大海洋经济圈耦合协调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海洋专业专科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和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等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促进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分别评价科技创新与滨海旅游绿色发展的水平,随后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旅游绿色发展子系统呈现平稳上升的发展特征,三大海洋经济圈的科技创新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东部、北部、南部的分布格局,滨海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东部、南部、北部的空间特征;(2)沿海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不断优化的基本协调状态,三大海洋经济圈呈现东部耦合协调度高而南北协调度低的空间特征;(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创新与滨海旅游绿色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并向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倡导旅游低碳发展,探索滨海旅游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绿色旅游发展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时序上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经济系统承载力水平较高且主导效应明显,相反,海洋资源系统、环境系统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各地市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粤西沿海地区的湛江、阳江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粤东沿海地区的潮州、揭阳综合承载力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及各子系统间发展的同步性有所强化;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显著,以高耦合、高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地区,东莞、潮州等地区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和海洋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综合运用中立型交叉效率模型、熵值法、耦合评价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选取包括区位熵在内的多层次评价指标,系统评价2008—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分析二者协调关系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整体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并由初级协调发展到中级协调,各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到良好协调不等,耦合协调度重心基本呈NE-SW的迁移趋势;改善物流效率和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关系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陆海双向联动和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全域全要素互动互联的“陆海统筹”理念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陆、海系统“三类空间”(农业/渔业、城镇/港口、生态)功能和多要素集成评价思维,构建了陆海统筹视角下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空间’功能评价—冲突识别—统筹修正”的三步走集成评价方法。嘉兴实证案例结果表明,该集成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识别沿海地区陆海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区。并通过冲突区域评价结果统筹,确定未来适宜进行建设、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陆海空间总规模,实现陆海统筹理念下沿海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张图”,进而提升沿海地区空间管制的科学性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构建模型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且2014—2016年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不断上升,但截至2016年仍为勉强协调等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山东省应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文章以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2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价201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和山东处于中级耦合协调状态,上海和福建分别由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制约而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天津等4个地区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河北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状态,海南和广西处于中度失调衰退状态;各沿海地区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守住海洋生态环境的底线,推动海洋经济系统、海洋科技创新系统和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海洋经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耦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城市化和海洋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发展水平、就业结构、交通运输能力、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投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2006-2019年江苏省城市化和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耦合协调发展从濒临失调逐渐转为良好协调,但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仍较低且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大力推动空间城市化、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发挥陆海产业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江苏省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强省,但其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并不突出,为了对其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及耦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文章在探析海洋经济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2006~2012年江苏及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逐步迈入了磨合发展的关键期,但海洋产业发展模式落后和海陆互动性弱等因素导致其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能够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分析我国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在法律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监测体系以及主体和资金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完善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构建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应完善基本法顶层设计,加强单行法具体指导;建立协商、合...  相似文献   

12.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hybrid underwater gliders (HUGs)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large scale, long-term ocean survey. Attitude coordination has become a requisite for task execution of multi-HUG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a multibody model is presented for attitude coordination among agents in the HUG formation. The HUG formation is regarded as a multi-rigid body syste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ents in the formation is described by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PF) approach. Attitude control torque is composed of a conservative torque generated by orientation potential field and a dissipative term related with angular velocity.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multibody system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HUG forma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attitude synchronization with two kinds of formation topologies. Results show that attitude synchronization can be fulfilled based on the multibody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topologies affect attitude control quality with respect to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djusting time. Low level topology should be adopted during formation control scheme design to achieve a better control effect.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海洋管理客体的特殊性,以及海洋管理中各涉海主体矛盾的不断增多,协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建立协调机制也就成为迫切的需求.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主要处理的关系有:各涉海行业间的关系、涉海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海洋综合管理部门与各涉海行业间的关系以及海洋管理部门与企业、公众的关系.从政府的角度看,健全组织机构和促进制度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海洋管理协调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国际海洋事务发展形势,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文章通过分析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内涵、范围适用、支配原则和理论依据等,提出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并探讨协调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产生冲突的本质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公海自由原则适用的冲突;公海自由原则不适用于国际海底区域;协调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与其他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核心是坚持国际海底区域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发挥国际海底管理局职能,促进国际合作,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海底区域组织建立沟通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徐孟  刘大海  邢文秀  李森 《海岸工程》2019,38(2):154-164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石谦  郭卫东  杨逸萍 《台湾海峡》2002,21(3):379-386
科学技术支持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引导科学研究为海岸带管理服务应注重协调好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科研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理论成果与应用等诸多关系。厦门通过建立科研界与行政管理界的联系渠道、联合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学研究、建立海岸带专家组等途径,形成了科研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服务的协调机制,促进了科研与管理的合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决策与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海岸带综合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当前海域管理面临的形势,并剖析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改革意见措施,同时对当前海域使用管理法修订、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围填海管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养殖用海管理等主要工作提出管理建议。建议包括: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域综合管理机制,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开展海域资源本底调查,为深化综合管理奠定基础;整合涉海规划,发挥陆海统筹作用;发挥指标调控作用,实施市场化配置;调控产业用海,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最大效益;加大整治修复力度,恢复区域生态功能;打破部门间壁垒,形成监管闭环。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相影响。文章通过熵值-TOPSIS法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共21个二级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我国2013—2019年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类型。研究发现: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则比较稳定;2013—2019年多数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表现稳定,保持良好的动态关联关系;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性增强的同时,两大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