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豫西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对内生金属成矿的制约因素,认为该期岩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花岗岩侵位提供了热能,驱动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对流循环,并从周围前寒武纪地层中萃取成矿物质,在适宜构造带卸载成矿.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作用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昌年 《地学前缘》1999,6(4):331-337
在总结新近发现的赣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学、岩相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角度,论证了发生于这一特殊地质时期和地质背景下的岩浆混合作用。文中将该作用形成的岩浆混合杂岩体有效地分解为:(1) 偏酸性端员的岩浆岩( 角闪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 ;(2) 基性端员岩浆岩( 玄武玢岩、玄武安山玢岩) 和(3) 岩浆混合岩,后者又可分为非均一岩浆混合岩和均一岩浆混合岩( 如石英二长闪长岩) 。阐明该岩浆混合作用是新元古期我国东南地区江南古洋向扬子古陆俯冲消减这一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表现;示踪该地区于中元古期(148 ~185 Ga) 经历了一次与全球范围一致的壳 幔分离事件和新元古期(085 Ga) 亏损地幔与大洋沉积物在源区混合的事件;确认该地区前寒武纪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序列,并且两者受近南北向挤压的同一应力场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3.
张晓晖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10,26(5):1329-1341
包括前寒武纪克拉通与显生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的华北北部,古生代时期板块构造体制下古亚洲洋的裂解-扩展-消亡与汇聚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伸展循环构成了其大陆地壳增生与再造演化的基本图景,并形成了一系列记录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的岩浆侵入与喷发事件。这些物质记录无疑是研究汇聚大陆边缘壳-幔作用和物质交换、大陆地壳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绝佳窗口。本文在系统总结最近几年积累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以一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纲领,表征这些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演变,揭示其所记录的华北北部大陆地壳的多阶段增生与再造演化机制,并初步探讨了有利地球动力学过程制约下的岩浆行为引起的成矿物质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里木地块是我国三大主要陆块之一.它是一个具有完整的前寒武纪基底且发育了良好的新元古代盖层沉积的大陆块体.笔者等综合了近十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对塔里木前寒武系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概括了塔里木前寒武纪构造演化阶段、过程以及塔里木在前寒武纪时期与全球性的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事件的沉积、变质、岩浆及构造作用的耦合关系.特别指出,笔者等详细地讨论了含蓝片岩的阿克苏群可能的沉积时代、发生蓝片岩相变质的时间,并结合对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综合分析,提出塔里木在新元古代早期(900Ma)汇聚到澳大利亚北缘,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在新元古代中—晚期,沿塔里木北缘的俯冲可能一直持续到760Ma.820~760Ma期间,新元古代Rodinia超级地幔柱和板块俯冲共同制约了塔里木北缘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这一模式可能对认识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复杂的岩浆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笔者以区域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为主线,从研究区域火山岩岩石学的角度探索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体制与火山岩浆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区域上不同特点火山岩的成因,其形成应直接与构造环境有关。作者的研究查明,从元古代末至泥盆纪,北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均发育有相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海相火山活动。经确定有如下5种特定的火山岩浆产生环境:(1)元古代末-寒武纪大陆裂谷型火山作用,(2)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洋脊-洋岛型火山作用,(3)奥陶纪岛弧火山作用,(4)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火山作用,(5)晚奥陶世-志留纪海盆闭合期火山作用。作者的研究揭示,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拉张环境下火山岩浆的产生密切相关。因为海底循环的热卤水在此类矿床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这种循环作用受与拉张环境相伴的局部高热流和海底火山活动所驱动。  相似文献   

6.
郑永飞  陈伊翔 《地球科学》2019,44(12):3961-3983
由板块俯冲引发的深部物质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的一级运行机制,主宰了地球从内到外的演化进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不仅需要确定俯冲带地壳物质再循环的机制和形式,而且需要确定俯冲带动力来源和热体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为了识别不同类型壳源熔/流体对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寻求板片-地幔界面反应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理解汇聚板块边缘地壳俯冲和拆沉对地幔不均一性的贡献,我们必须将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作为一个地球科学系统来考虑.板块俯冲带变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是导致板块进一步俯冲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控制着释放的熔/流体组成和俯冲到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对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地幔楔作为俯冲系统中连接俯冲盘和仰冲盘的关键构造单元,在地球层圈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造山带地幔楔橄榄岩直接记录了俯冲带多种性质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复杂的壳幔物质循环过程.俯冲带岩浆岩是大洋/大陆板块俯冲物质再循环的表现形式,这些岩石样品记录了俯冲带从深部地幔到浅部地壳的过程,也为认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样品.尽管国际上在俯冲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领域针对地球深部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但由于研究工作缺乏密切的协同配合,包括俯冲带熔/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俯冲带幔源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和启动机制以及深部地幔过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将来的研究需要聚焦俯冲带物质循环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进一步查明俯冲带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岩浆作用等过程的各自特征和相互联系,包括挥发性组分在地球深部的迁移过程及其资源和环境效应,着力考察研究相对薄弱的古俯冲带,阐明板块俯冲与地球深部物质循环之间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豫西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对金银成矿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海珠  李毅 《矿产与地质》2006,20(4):427-429
论述了豫西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对内生金属成矿的制约因素,认为该期岩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花岗岩侵位提供了热能,驱动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对流循环,并从周围前寒武纪地层中革取成矿物质,在适宜构造带卸载成矿。  相似文献   

8.
唐华  徐琳  罗绍强  陈永东  肖进 《中国地质》2020,47(3):879-88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尼木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冈底斯岩浆弧南缘中部,是新特提斯洋岩石圈长期俯冲导致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又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呈近东西向展布。南侧紧临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岩浆弧中残留一套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中生代桑日群火山-沉积地层及前寒武纪念青唐古拉群。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现代沉积岩石学的发展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应用浊流作用的理论来认识前寒武系中的浊积岩建造在国外已有所报导。本文试图以此理论来探讨辽东早前寒武纪草河群中的这一套特殊的沉积变质建造类型,以便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Ⅲ):前寒武纪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45.6~5.43亿年处于前寒武纪,具有很多独特的古气候、沉积、岩浆、变质、变形等地质特征,地幔和岩石圈的动力学机制也非常不同。本文通过总结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进展,系统介绍了前寒武纪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组成与性质、地壳生长的幕式增生特征、太古宙地幔温度和黏度变化、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变化、地壳和岩石圈强度与流变结构演变。地球38~25亿年期间的热流值是现今热流值的2.5~4倍,在热的早期地球期间,下地幔热的积累比上地幔热损失快,导致周期性循环翻转,即上升的下地幔穿过干的橄榄岩固相线,并在大于150km深处经历大规模熔融。这就是太古宙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机制和能量背景,但在太古宙以后,因地球的长期冷却,这种机制终结了。太古宙高热流值也说明太古宙热地幔难以支撑较大的地形高差,太古宙岩石圈强度也不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快速地形响应。但是,随着巨型基性岩墙群(大约2.75和2.45Ga)首次出现以及表壳岩系的出现,又意味着太古宙晚期地壳逐步足够刚性,允许熔体上升穿过地壳并冷却固化。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地球热振荡衰减的结果,前寒武纪地壳生长(增生)、超大陆形成、岩浆作用、成矿作用等都是不等周期、非线性的幕式演化,从TTG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式形成,表明早期大陆生长模式可能以垂向增生为主。最后,探讨了冥古宙特征,大陆起源、生长和保存机制,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与机制和早期地球环境-生命协同演化等前寒武纪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富家坞斑岩铜(钼)矿床,是德兴铜矿的勘探基地之一。在该矿区补充勘探过程中,我们与探勘队协作,共同开展了岩石蚀变与矿化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矿区含矿岩体的岩浆冷凝作用,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岩浆结晶阶段→第二岩浆结晶阶段→气化岩浆气成水热(自变质)交代作用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2.蚀变岩石类型主要为:钾长石—(黑云母化)蚀变岩;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蚀变岩,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蚀变岩;绿  相似文献   

12.
北拉萨地块是青藏高原前寒武纪岩石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该地块的新元古代演化历史及其在超大陆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存有争议.围绕这一科学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北拉萨地块仁错地区前寒武纪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从中发现了 3期新元古代岩浆-沉积-变质记录,包括:①925~886 Ma,岩...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参加编写辽宁早前寒武纪地层典,对近年来争论的辽河群时代问题有一点粗浅的看法。研究和解决辽河群时代问题,对探讨辽东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辽河群的由来和发展辽东前寒武纪地层最初被划分为太古界片麻岩结晶片岩和前寒武纪层,或者是太古界片麻结晶岩片岩和前寒武纪下部层与前寒武纪上部层。嗣后,斋藤林次创建辽河系,指出辽河系相当于前寒武纪下部层。辽河群是由辽河系演变来的,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成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华北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与大洋环境相联系,说明在岩石圈尺度上前寒武纪北秦岭与华北地台间的边界是秦岭地区最重要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前寒武纪北秦岭带幔源岩浆与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北缘区幔源岩浆的源区组成既有差异,晚期又有一定相似性,反映前寒武纪晚期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块体已向北秦岭带和华北地台俯冲,故南北秦岭间的分界既是秦岭造山带内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又是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界面;秦岭造山带各构造区带在造壳过程同时也存在地壳物质回返地幔的过程,由于岩石圈构造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各构造区带参加壳幔物质循环的地壳组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1963,4(2):109-109
中国的前寒武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纪地质及变质岩研究室著本书是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之一,是一本有关我国前寒武系的全面的初步研究总结报告。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四章将全国分为北部、南部及西部三大区,分论其研究历史,标准剖面,分层与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以及存在问题。第五章又按地层分层及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等做了全面总结。最后一章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赵燕  第五春荣  孙勇  朱涛  王洪亮 《岩石学报》2013,29(5):1698-1712
敦煌杂岩位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东部,探寻和研究其中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对于探讨敦煌地块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构造归属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敦煌水峡口地区的敦煌杂岩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以及表壳岩石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水峡口英云闪长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61±16Ma和2510±22Ma,确证了在敦煌杂岩中存在太古宙岩石.此外,还获得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1806±14Ma,推测其原岩岩浆可能来自古老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根据已有的资料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1.80 ~ 1.85Ga)敦煌杂岩经历了一期较广泛的变质作用.锆石Hf同位素显示~2.5Ga的岩石年龄在敦煌地块代表新太古代晚期重要地壳生长时期,而~1.8Ga的构造-热事件则是以古老地壳物质循环再造为主.这些资料显示敦煌地块和华北克拉通在早前寒武纪经历了类似的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且共同记录了全球性的Columbia碰撞造山事件信息.  相似文献   

17.
晚元古宙,胶北隆起在造山运动后期开始发生NW(W)→SE(E)方向的地壳伸展作用,突出表现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部,持续时间很长久(自晚元古宙开始,断续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具有改造期伸展作用特点,区域构造处于十分激化的状态,导致褶皱变形及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  相似文献   

18.
王飞  王博  舒良树 《岩石学报》2010,26(2):547-558
塔里木西北缘新元古界苏盖特布拉克组不整合覆盖在前寒武纪阿克苏群蓝片岩及侵入其中的基性岩墙之上,苏盖特布拉克组底部发育两层玄武岩夹层,其形成时代和成因背景对认识塔里木板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有关的超大陆循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两层玄武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玄武岩均属于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性与典型的大陆溢流玄武岩非常相似,其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玄武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分布在1945~755Ma,这些锆石均属于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从地壳岩石捕获的继承锆石,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元古代期间多期变质和岩浆事件。这一年龄范围表明,玄武岩形成的时代应晚于755Ma。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大陆拉斑玄武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可能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之下的地幔柱活动有关,是塔里木板块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出来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初论胶北隆起地壳伸展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元古宙,胶北隆起在造山运动后期开始发生NW(W)→SE(E)方向的地壳伸展作用,突出表现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部,持续时间很长久(自晚元宙开始,断续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具有改造期伸展作用特点,区域构造处于十分散化的状态,导致褶皱变形及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地区出露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具有变余花岗结构和眼球状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质作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926±8)Ma和(948±8)Ma,代表了9~10亿年左右的一次重要地质热事件,其中冰达坂花岗片麻岩分析数据中有一颗锆石的年龄为1.4Ga,与前人所报道的天山地区更古老的一期岩浆作用时代相同,可能代表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残留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天山地区普遍存在这一时期的岩浆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Grenville造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