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3.
阿拉伯海印度沉积扇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扇,保存着来自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等山系的新生代风化沉积物,是研究印度季风和南亚地区环境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2015年3~5月完成的IODP 355航次U1456钻孔A段总长345.36 m沉积物(约1.8 Ma以来)的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其为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对757个样品高分辨率的粒度测试,揭示研究区沉积序列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粒度变化主要受到印度季风降水控制,阿拉伯海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可作为一个新的季风演化的替代指标。从1.80~1.18 Ma到1.18~0.10 Ma,浊流沉积物的堆积速率降低,粒度变细,揭示了更新世印度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减弱。在沉积序列上,砂组分的变化周期从约41 ka向更长周期转化,推测东阿拉伯海U1456A钻孔沉积物序列在中更新世的粒度变化可能是对印度季风气候转型的响应。
相似文献4.
通过对长春地区HDBZK-1孔沉积序列的热释光测年和沉积物粒度分析,选取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K2O、Na2O、MgO、CaO、Al2O3等氧化物及K2O/ Na2O、Al2O3/(Al2O3+CaO+Na2O)作为环境代用指标,并与孢粉分析资料相结合,分析了长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约280~120 kaB.P.)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中更新世晚期总体经历了4次明显的冷干-暖湿气候变化,即寒冷干旱(281.6~244.0 kaB.P.)-温凉稍湿(244.0~215.0 kaB.P.)-寒冷干旱(215.0~ 131.8 kaB.P.)-以淡水藻类花粉突然增多为明显标志的暖湿(131.8~126.4 kaB.P.);这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旋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昆明盆地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昆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获得了昆明盆地的东西两侧各一个钻孔的孢粉资料和测年数据,对比分析了昆明盆地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化。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孢粉记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近200 ka BP以来,昆明盆地总体经历了温凉偏干(201~180 ka BP)—温和偏干(180~132 ka BP)—温暖偏干(132~89 ka BP)—温和偏湿(89~75 ka BP)—温暖湿润(75~38 ka BP)—温凉偏湿(38~22 ka BP)—温暖偏干(22~6 ka BP)的气候变化。从区域和全球对比上来看,昆明盆地与滇中和滇西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一致,同时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与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银川盆地北部重点井CK1孔(深300.39 m)沉积物进行的系统的孢粉分析,探讨了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区域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了银川盆地900 ka B.P.以来古植被经历了11个发展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灌木草原→针阔混交林-草原→疏林灌木草原→针叶林-草原→暗针叶林为主的针叶林-草原→灌木草原→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疏林草原→荒漠草原,与古植被发展演替阶段相应的气候环境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新疆孔雀河北缘的西大沟剖面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开展ESR测年和孢粉记录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湖相沉积自730kaB.P.延续到360kaB.P.。这一期间,研究区为落叶阔叶林植被,林下生长灌木和草本,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蕨类孢子和藻类。植被的主要类型有栗(Castanea)、栎(Quercus)、松(Pinus)、柏(Cupressaceae)、蒿(Artemisia)、藜(Chenopodiaceae)、莎草(Cyperaceae)等,同时还含有少量的山核桃(Carya)、枫香(Liquidambar)及枫杨(Pterocarya)等亚热带孑遗植物花粉。这与前人研究发现中更新世研究区发育大湖的认识颇为一致。具体来说,组合带A(730~640kaB.P.),C(595~505kaB.P.)和E(440~385kaB.P.)阔叶树花粉含量高,而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低; 组合带B(640~595kaB.P.),D(505~440kaB.P.)和F(385~350kaB.P.)阔叶树花粉含量低,而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高,揭示中更新世研究区气候总体上呈现冷干-暖湿的气候波动特征。这一气候变化特征和模式与甘肃白水剖面多种风化指标揭示的相应时段风化强度波动可以对比,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以及海平面波动也可以对比。不过,这一气候变化规律的内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地质文献很少,尤其是赋矿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存在争议。本文在赋矿岩系组成和矿床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对与锰矿关系密切的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同时对矿区硅质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进行了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优势峰为478 Ma,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属奥陶纪—志留纪海底生物分子中的贝奥苏克虫。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赋锰岩系应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晚元古代;通过对比研究表明青海东昆仑南带在早古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弧后(裂谷)盆地,该裂谷盆地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11.
新疆东昆仑山西段是重要的砂金分布和开采区,也是特富型砂金矿区,集中分布于库木巴彦山、喀帕、阿羌南和云雾岭等地。其物质来源为海酉晚期及以后侵泣的钾长花岗岩复合岩体及其围岩接触蚀变带,其形成与机械搬运沉积及某些生物化学作用有关,分布在大起伏高山或极高山边缘的第四系砂砾石层阶地或河谷中。 相似文献
12.
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地质构造特征、石炭—三叠系火山 -沉积建造及区域岩浆作用研究显示 ,海西 -印支期 ,该区属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活动陆缘区特殊的沉积环境、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动力等作用 ,构成了区域矿产形成的主要背景和控制因素 ,从而使不同类型和元素组成的矿床得以形成 ,并表现区域成矿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昆仑山口地区的羌塘组、三岔河组及格尔木河阶地采集了一些第四纪生物化石样品,这些生物化石包括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牙齿、昆虫类、植物苇、藁类茎干化石以及大量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化石生态组合的比较研究和埋藏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沉积环境变迁的古气候的信息,据此推断昆仑山在上新世-早更新世的海拔高度估计在700~1500m;早、中更新世之交昆仑山迅速地大幅度抬升至3000~3500m左右,此后昆仑山相对缓慢地持续上升至目前高度 相似文献
14.
贵阳乌当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地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与扬子地区同时代地层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黄花冲组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时代相当.通过对该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研究,划分出亮晶生屑灰岩相、泥晶生屑灰岩相、含生屑泥晶灰岩相、生屑泥晶灰岩相和页岩-粉砂岩相5种沉积相;根据沉积相组合推断此时期乌当地区黄花冲组处于局限潮下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17.
贵州早,中三叠世台地—盆地相过渡区层序地层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贵州早、中三叠世台地和盆地过渡区2个三级层序7个四级层序和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该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微量元素分布的规律,探讨了三叠纪层序地层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东昆仑东段在地质上已划定有东昆中、东昆南、东昆北、布青山南缘、温泉-哇洪山等多条深大断裂构造.以东昆仑东段开展的10个图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依据窗口平均法、水平导数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的区域场及剩余场等丰富的重力异常信息,结合航磁异常等资料,对东昆中、东昆北等断裂构造的展布位置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根据重力资料新推断断裂构造12条,提出尖山-哈莉哈德山断裂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同时通过拟合布格重力异常长剖面的定量计算方法,获取了部分深大断裂构造在东昆仑东段的产状参数.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东段的构造隆升-水系响应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昆仑山东段构造隆升和水系响应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3.0-1.6Ma)高原早期隆升,昆仑山和祁连山尚未凸现,区内湖泊发育,水系为分散的短小河流,第二阶段(1.6-0.15Ma)随着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强烈隆升,昆仑山和祁连山凸起,区内湖泊消失或萎缩,大规模的河流相继出现,古黄河形成,上游位于现在的湟水河一带,第三阶段(0.15-0Ma),区内又一次强烈的构造隆起,水系特征发生了重大调整,现代水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地区处于中朝、塔里木-柴达木、扬子和印度板块的拼合部位,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裂解和拼合。该区以Au、Co、Cu、Pb、Zn、Hg、Sb、As元素组合为特征,其中多处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共发现矿床、矿点等198处,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在大干沟一带已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带一条、金锑含矿构造蚀变带一条。矿化特征基本一致,均赋存于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及两侧的灰白-烟灰色方解石石英脉内,且具有南侧金锑矿化、北侧铜多金属矿化的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