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发展效益研究显得越发迫切,而地理国情成果提供了新的深入分析评价城市发展效益的视阈。本文利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提取泰州市城区边界及内部结构信息。从时间序列对泰州市城区边界扩张进行动态分析,并结合泰州市2015年内部结构数据分析与江苏省内各城市间的横向比较进行静态分析。在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信息,从城市空间扩张、城市扩张协调性、城市内部要素、城市人居环境状况等方面对泰州市城市发展效益进行评价。根据泰州市历史发展足迹,结合泰州市各方面较江苏省其他城市所处的发展水平与状态提出结论与建议。这是对地理国情成果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也是地理信息大数据在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利用遥感监测优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绿洲变化监测为例,基于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沙漠及其绿洲的面积、占比、空间分布,以及沙漠退缩与扩张、绿洲退缩与扩张等变化情况。结合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为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第一次国情普查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成果构成,然后分别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出了思考,并以自然资源管理的资产负债表编制为例,介绍了湖南省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效率的建议,以期深入挖掘和提升普查成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为例,探索了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编写、对接、审核、发布的整体工作流程,阐述了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的数据基础、内容设计、制图设计等内容形式设计,并对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持续发布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肖提荣  吴玉婷  何照攀 《测绘通报》2016,(4):121-123,137
整合华宁县地理国情国家试点及正式普查成果,以及普查中收集整理的各行业普查数据,利用SuperMapObject.Net开发组件,搭建了县域地理国情信息管理及统计分析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展现了华宁县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及地域发展差异和时空变化情况,并设计在同一窗体中同时展示同一地区多个行业普查成果,对多个行业普查数据的整合和对比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市情深化的绿道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城市绿道对居住小区的影响指标体系,对都市发展区内的居住小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有力地支撑了武汉市绿道建设和规划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分析,为未来绿道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本文也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尝试,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9.
地理国情普查在批而未用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已批建设用地红线内批而未用土地进行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叠置与转置分析法,研究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红线范围内地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供应数量呈下降趋势,城市外延扩张式土地利用模式已不可持续,内部潜力挖掘是今后的重点;试点区批而未建红线范围内主要地类为草地,开发潜力大。地理国情普查为已批建设用地监测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设计的监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普查数据的质量水平关系到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成效。因此,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DOM成果的几何精度和影像质量是影响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