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面总结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十三五”期间在定向钻井技术及仪器、深部钻探技术与装备、海洋钻探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创新突破定向水平井钻井及中靶技术,助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牵头实施完成“松科2井”重大科学钻探工程,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首套国产深海井口吸力锚,解决了深海浅软地层井口支撑力不足的难题。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对“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青海共和干热岩GR1井钻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宇轩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38-1045
本文介绍了青海共和县恰卜恰镇干热岩勘探孔GR1井的钻探施工概况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孕镶金刚石全面钻头技术、耐高温聚合物防塌钻井液技术、大直径螺杆复合钻进技术、底喷式聚晶取心钻头技术、壁钩式套铣打捞技术等难点的研究,解决了干热岩钻探碎岩效率低、钻进速度慢、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护壁与携岩能力差等难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深部大口径干热岩钻探工艺技术,有效降低干热岩钻井与成井成本,对提高干热岩资源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意义重大。共和盆地GR1干热岩勘探孔在地下3705.42m深处探获温度达到236℃以上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在青海共和盆地钻获高温优质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八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物探、化探、遥感勘查工作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文根据各省、市、区地勘局及勘查技术院等有关资料 ,分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水工环三部分简述了这些成果的主要方面。在矿产部分 ,特别列举了自“六五”期间区域化探、区域物探起步以来 ,15年间找矿成果的对比情况 ,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10,37(1):1-2
一、我国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及钻探技术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继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后,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12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评审。  相似文献   

5.
张伟 《探矿工程》2016,43(4):18-23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质找矿论丛》2012,(2):F0002-F0002
首钢地质勘查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拥有地质、物化探、水工环、钻探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其中,教授级高T5人,高级工程师36人,工程师42人,着力培育了一支专业齐全、技术精良的综合性地勘队伍;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的甲级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7.
干热岩资源作为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属于新兴地热能源,因其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低碳、热能稳定持续的优点被看作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战略性接替能源。在“双碳”背景下,开发干热岩地热能在调整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现实及战略意义,干热岩资源勘查是其开发利用深度与广度的前提和基础。在论述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概况和现有开展的勘探工程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常用于干热岩资源勘查的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单一勘查技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提出了今后应从加强地热勘查技术综合应用、新勘查技术开发研究、高精度探测设备研制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从而提升干热岩资源勘查与评价程度和精度,以期对我国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为促进我国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缓解能源资源压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进行干热岩勘查、评价和开发实验,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开发的成功范例.实践表明,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深层地热能的一部分,往往与高温水热系统共热源且存在共生关系,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应倡导“深层地热能”和“广义EGS”概念,即按照EGS技术着眼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整体开发.为了克服诱发地震等环境安全问题,干热岩压裂造储技术研发方向正在从“刚性造储”向“柔性造储”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分别在青海、西藏、四川、福建、广东、湖南、黑龙江、海南等高热流区域进行了干热岩地质勘查,并在青海共和、山东利津、广东惠州、四川康定、冀东马头营和琼北等地相继开展了干热岩初步钻探,但仅在青海共和的干热岩勘探与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既有海域水合物也有陆域水合物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陆域水合物调查研究,2016年正式设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通过对我国重点冻土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和钻探调查,研发有效的陆域水合物调查、钻探和资源评价技术,初步摸清资源家底,评价资源潜力。自2002年开始探索性调查以来,已在青海省发现木里天然气水合物产地1处、昆仑山垭口盆地和乌丽地区疑似产地2处及系列找矿线索,评价出南祁连盆地、羌塘盆地及漠河盆地三大成矿远景区、12个成矿区带,资源潜力巨大; 在祁连山木里地区成功实施单直井和水平对接井试采,并取得了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勘采技术、环境调查和平台建设系列成果。以上成果有力推进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进程,支撑国务院将天然气水合物设为第173个新矿种,初步形成“海陆并举、资环并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14,(4):9-9
《科技日报》消息(2014-04-01)经过2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 m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  相似文献   

11.
钻探取心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青海木里煤田三露天调查区地质构造复杂,水合物钻探施工时极易出现孔壁坍塌、水合物分解、气侵泥浆及孔内涌气、涌水、漏失等问题,取芯困难、钻进效率低。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开展了泥浆制冷技术、大口径绳索快速取心钻进技术、聚合物低温泥浆工艺及泥浆防塌体系、钻孔结构及钻进参数优化、钻头选型、气体防喷等技术工艺研究,并在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青藏高原冻土地带进行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查工作逐渐完善,其中水工环地质勘查是较为基础的工作,其重要性日益显著,但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技术不能满足地质勘查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概况,并阐述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能力,促进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3.
独山城地区多元信息干热岩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热岩勘查靶区不好确定的问题,以遥感技术为主导,辅以航磁、钻探、水文勘查技术,在上黄旗-乌龙沟断裂岩浆活构造带中南段——独山城地区尝试性开展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在分析12种勘查地质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独山城地区多元信息干热岩预测模型。通过地层、岩体、环形构造、线性构造遥感解译,推测研究区存在隐伏岩体,挤压形构造应力场控制岩体规模,岩体最大规模460 km2,航磁负异常佐证隐伏岩体;依据遥感热异常和水热蚀变异常推测地下存在热源,温泉、地热田、107.1倍空气氦体积分数、航磁负异常均佐证地下热源及高放射性的存在;初步估算地温梯度均值为3.87℃/hm;遥感地层解译盖层为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和中-新元古代沉积岩。独山城地区干热岩地质特征优于蔺文静初步建立的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地热地质学标准,推测深部存在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断裂交汇处为地下热水储集、排泄的最有利部位,并存在水热蚀变。建议进一步开展物探、深部钻探及温泉查实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21号电话:0830-319512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3地质队,成立于1965年10月,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地质钻探、工程勘察及施工等相关专业为辅的综合性地勘单位,具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甲级以及水工环地质调查、测  相似文献   

15.
<正>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21号电话:0830-319512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3地质队,成立于1965年10月,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地质钻探、工程勘察及施工等相关专业为辅的综合性地勘单位,具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甲级以及水工环地质调查、测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院)前身为安徽省地矿局323地质队,成立于1954年。隶属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系专门从事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的省属事业单位。在水工环地质勘査,固体矿产、液体矿产勘査,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査,工程物探及岩土试验等方面拥有较先进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技术支撑的地质钻探行业,资金投入显著减少,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下滑,常规钻探施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地质钻探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深部科学钻探,地热能及非常规能源勘查,海洋、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地外天体、极地方面的钻探等。如何应对地勘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钻探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钻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地质钻探工作量将进一步减少,新领域、新业态的钻探工程及先进钻探技术和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更加贴近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8.
陈兴贤 《地质学刊》1998,22(A12):63-65
回顾了40年来探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了钻探技术及其装备的应用和发展,指出探矿探技术为地质找矿,水工环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地质矿产部"八五"期间物探、化探、遥感勘查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八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物探、化探、遥感勘查工作取得了若干新进展。本文根据各省、市、区地勘局及勘查技术院等有关资料,分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及水工环三部分简述了这些成果的主要方面。在矿产部分,特别列举了自"六五"期间区域化探、区域物探起步以来,15年间找矿成果的对比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详细的统计数据,从时间、空间、结构等多个纬度,对中国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情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因素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揭示了影响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的主要因素、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并认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生态和环境保护压力,“十三五”期间中国探矿权数、地质勘查投入和新发现矿产地持续大幅度减少。“十三五”期间,新立探矿权同比减少52.1%,注销探矿权数是“十二五”期间的3.7倍多。油气矿产的探矿权登记面积和地质勘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96%和77.6%;非油气矿产探矿权数占全国的90%以上,有近60%的非油气探矿权在西部地区;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中,水工环及科技等投资额占居半壁江山。预计中国在能源矿产、战略性矿产等勘查领域将增加勘查投入,地质勘查投资将于2024年后逐渐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