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背景的分析,成藏有用层序样式基本特征的研究和油成藏有利区的预测,笔者认为在具备盖层条件的前提下,有利区应该具备烃源条件和储集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一方面H型二级层序样式格架中海侵体系域烃源岩具备较多的T型三级层序或较少的H型三级层序;另一方面,H型二级层序样式格架中高位体系域储集岩具备较多的H型三级层序或较少的T型三级层序。中扬子区的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优越,有利区主要位于湘鄂西、宜昌斜坡和江汉平原南部;上古生界总体上保存条件差异性明显,有利区主要位于渝东-鄂西区和江汉平原区。  相似文献   

2.
克拉通盆地层序样式分布模式研究——以中扬子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扬子区为对象 ,研究了克拉通盆地层序样式基本类型 ,讨论了层序样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提出了层序样式空间分布的F、S、R和P模式 ;认为克拉通盆地具有T型、H型和TH型 3种层序样式 ,通常以H型层序样式为主 ;相对海平面升降是控制中扬子区三级层序的主要因素 ,三级层序样式主要具有FSR分布模式。与世界上其他克拉通盆地的对比表明 ,同类地区具有类似的层序样式及分布模式 ,中扬子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中扬子区寒武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建立了中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扬子区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中扬子区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寒武系下统划分了1个二级层序(SS3)、6个三级层序(SQ1—SQ6),平均延时约5.0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深,泥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寒武系中上统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SS4)、8个三级层序(SQ7—SQ14),平均延时约2.9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浅,云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储集层。总体上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寒武纪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扬子区中二叠统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建立了中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PSQ2—PSQ7),平均延时约1.7myr。海侵体系域为向岸退积的复合体,颜色普遍较深;高位体系域为向海进积的复合体,颜色相对较浅。总体上以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中二叠世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特点,并且海侵海退幅度不大,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南北向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开合构造与沉积层序结构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雁  汤良杰 《地质通报》2004,23(3):250-253
开合运动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开合构造是地质演化的基本构造。其存在具普遍性,时间上具旋回性,平面上具互补性,垂向上具层次性,规模上具级别性,演化上具不均一性。开合构造与沉积层序结构关系密切。在开裂作用阶段,海侵体系域优势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T型为主;在开裂高峰期或开裂向闭合转换期,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优势均不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TH型较多;在闭合阶段,高位体系域优势明显,层序结构样式以H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露头、盆内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及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的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可将志留系划分成五个三级层序,志留系沉积层序厚度40--155m。层序界面多为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性或局部不整合。层序叠置样式可用具陆棚坡折的I型层序地层样式来描述。每个沉积层序可由完整的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或由其中的一个、两个体系域组成。体系域边界主要依据滨岸上超点位置、岩性组合及准层序叠置样式变化来确定。低位体系域由向上粒度变细、砂岩厚度向上减薄的准层序组成;海侵体系域表现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砂岩厚度减薄的叠置特点;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加积--进积沉积特征。志留纪,研究区接受了滨外陆棚及滨岸、海湾潮坪沉积,发育典型的海相沉积构造,表现出明显的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祥辉  曾允孕 《沉积学报》1999,17(3):339-344
扬子西缘龙门山山前带泥盆纪发育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体系,这套混积沉积体系中可识别出2个层序组、8个混积层序。研究表明,SS2 层序组的各层序( S4 ~ S7)混积作用主要产生于TST中,SS3 层序组的各层序( S8 ~ S11) 混积作用则集中于SMT/ LST及早期 TST, HST普遍不发育混积作用;从SS2 到 SS3,混积类型由泥质陆棚背景的混积Ⅰ型向砂灰质混积Ⅱ型转变,混积作用从间断和原地混合到相的混合变化;SS2各层序具有持续缓慢海侵-相对快速海退特点,总体表现出较长期的构造活跃-较短期稳定样式,SS3各层序则具相对快速海侵-持续缓慢海退结构,总体构造活跃样式为四个活跃-稳定叠加的跳跃式。  相似文献   

8.
皖南屯溪盆地陆相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万区调对屯溪-休宁中生代盆地各类陆相沉积建造基本层序的调查基础上,对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描述,根据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的各类界面将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四级地层层序;按照不同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与层序样式的关系,划分了相应的陆相沉积体系域,对红层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陆相盆地幕式构造旋回与层序构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沉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结构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位的形成和演化,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重点论述陆相坳陷盆地和裂盆盆地的在拉张挤压和热沉降背景条件下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及其沉积特点,同时提出了构造层序和层序的几种可能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空演化差异性的研究,在研究区古近系总结出四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多级断阶带型层序样式、轴向断坡带型层序样式、挠曲坡折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的古地貌差异,而物源供给体系的强弱程度以及供给方向变化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分散和堆积样式。因此,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对于研究区有利隐蔽圈闭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扬子西缘龙门山山前带泥盆纪发育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体系,这套混积沉积体系中可识别出2个层序组、8个混积层序.研究表明,SS2层序组的各层序(S4~S7)混积作用主要产生于TST中,SS3层序组的各层序(S8~S11)混积作用则集中于SMT/LST及早期TST,HST普遍不发育混积作用;从SS2到SS3,混积类型由泥质陆棚背景的混积Ⅰ型向砂灰质混积Ⅱ型转变,混积作用从间断和原地混合到相的混合变化;SS2各层序具有持续缓慢海侵-相对快速海退特点,总体表现出较长期的构造活跃-较短期稳定样式,SS3各层序则具相对快速海侵-持续缓慢海退结构,总体构造活跃样式为四个活跃-稳定叠加的跳跃式.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通过对层序体系域构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独特的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建立了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完整的陆相层序体系域具有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分析了主要含油层段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发育三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扇三角洲、近源三角洲和远源三角洲,并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李阳  蔡进功  刘建民 《沉积学报》2002,20(2):210-216
本文基于构造层序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建立了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强调了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断陷湖盆的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依据其低位体系域特征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划分出三种层序样式,其中生长断层型的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构造坡折型低位、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发育齐全,这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样式有类似性;滨岸缓坡型以浅水环境沉积体系为主。构造坡折的存在,为低位扇的发 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扇三角洲三种类型低位扇,它们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依据构造坡折带及低位扇发育规律,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新的勘探领域,经钻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盆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辽河研究区滩海地区古近系主要构造沉积旋回和关键层序界面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结果显示:古近系层序的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及沉积旋回控制,二级层序界面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转换界面,控制沉积体系和相类型;三级层序界面为层序叠加样式或沉积环境转换面,控制层序内的体系域特征和演化。平面上,砂体分布受古地貌、坡折带性质和规模控制;纵向上,砂体发育受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或体系域控制。储盖组合分析,表明,二级层序和最大区域湖泛面控制成藏组合,三级层序及体系域控制油气层纵向分布。  相似文献   

17.
根据精细岩相分析,在滇东南泥盆纪台地及台地边缘沉积区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而在深水盆地沉积区仅能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结合海平面波动及构造作用分析,认为在台地或台地边缘沉积区,能划分出的层序在盆地中难以一一对应的原因是:掀斜拉伸作用导致下沉一侧的沉降速度总大于海平面的下降及沉积速率,而保持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沉积特点或海侵沉积特点,或是以饥饿性盆地性质出现,以致形成的沉积层序相对较少。三级及三级以上(高频沉积层序)沉积层序的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因构造活动强度的差异而难以进行大区域对比,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苏皖地区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苏皖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可识别出9种主要岩相、20种微相和11个三级沉积层序.Ⅰ型沉积层序边界识别标志有地表或海底侵蚀、地层上超,界面上下岩性岩相、古生物及氧碳同位素值的突变,界面的区域可对比性等,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古风化壳面、古岩溶面、侵蚀面和暴露面四种类型.陆表海盆海水较浅,沉积物常露出水面而遭受侵蚀,形成较多的Ⅰ型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发育T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19.
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层序-盆地-构造为主线,对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发育的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1)构造控制盆地边界,进而控制层序充填轮廓;2)构造级次控制层序和层序级别;3)构造属性控制盆地性质,进而控制层序成因格架和界面成因类型;4)随着层序规模和界面级别的增大,构造控制的意义和痕迹越明显;5)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层序的内部构型;6)构造基底活动形式控制着层序容纳空间和结构型式;7)构造演化控制着盆地演化及性质,进而控制着层序充填样式和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20.
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骅坳陷中区具有层位发育全、沉积厚度大、烃源岩层系多、生烃能力强的特点,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结合高分辨率地震、钻井和测井等基础地质资料研究,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古近系发育3种典型的不同构造背景:缓坡、断控陡坡和多级断阶带。不同构造背景形成了相应的层序样式: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断阶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古地貌。此外,物源体系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