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生物地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是全球变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雷州半岛西南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分析,探讨了该区珊瑚礁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地貌特征,以及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对海平面上升、构造沉降和地震活动的响应等。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平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世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4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 300~6 000、4 800~4 700、4 300~4 200和3 100~2 900 cal.aBP.其中7 300~6 000 aBP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世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世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世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 4 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300~6000、4800~4700、4300~4200和3100~2900cal.aBP。其中 7300~6000aBP 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世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世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中—晚全新世高海平面的琼海珊瑚礁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精确的高程测量和高精度的TIMS铀系定年方法,对海南岛东部琼海青葛附近低潮时出露的原生死珊瑚和外礁坪上的活微环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青葛附近外礁坪上的微环礁存在狭窄的生长上限(±8cm),位于最低低潮面上,是相当精确的海平面标志物。原生死珊瑚顶面与附近现代活微环礁顶面的高差数据和精确可靠的TIMS铀系年龄数据显示,5500~5200aBP (U/Th年龄,相对于2008年)时海平面至少高出现在(100±8) cm,真实的海平面很可能比现在高2.0~2.2m。总体上,5500~3500aBP期间海平面波动变化,波动幅度约为0.6m,且这种波动与气候波动有较好的对应性。4400~3900aBP期间琼海珊瑚礁的发育缺失很可能与此时的气候干冷有关。  相似文献   

5.
佛罗里达东南边缘水下古珊瑚礁提供早全新世海平面记录MargueriteA.Toscano等加勒比海礁序中的珊瑚种类直接保存了未次冰消期海侵数据,记载了海平面上升位置和速率。礁序中的时空间断标志着该时期上升速率超过珊瑚生长的时期。根据礁记录直接测定的海...  相似文献   

6.
福建沿海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从盛 《台湾海峡》1991,10(1):77-84
本文通过对严格筛选的61个海平面标志物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沿海3个岸段的全新世海平面曲线。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海进过程中,海平面有过多次波动并且在6100,3100和1800a,B.P.前左右形成3次海平面高峰,但其高度分别不超过+3m,+2m和+1m;3个岸段海平面波动总趋势一致,但海平面的高度和变动幅度存在差异:闽东北沿海6100a,B.P.前左右的高海面比3100a,B.P.前左右的为高,闽中沿海则相反,其6100a,B.P.前左右的高海面比3100a,B.P.前的为低。  相似文献   

7.
8.
9.
华南沿海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虎男  赵红梅 《海洋学报》1990,12(5):620-630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华南海平面变化的几种看法.对200余个已测定14C年代的样品,进行古水深和地壳形变的订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南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海平面变化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基本上符合前人得出的一般认识,即不仅具有我国东部海平面变化的共同特征,亦有华南沿海自身的特点.总的看来,该模式比较接近于费布里奇曲线.承认近6ka来海面仍有波动,但波动的幅度略大于费氏曲线.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钻孔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信息,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气候及海平面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分为6个阶段:①早全新世早期,10900~9100aBP,海平面较低,尚未淹没本区,为近岸氧化环境或氧化-还原过渡环境;②早全新世晚期,9100~8000aBP,海水上涨,本区时淹时退,为浅海或潮坪环境,生物钻孔发育;③中全新世主体,8000~4150aBP,海平面快速上升,完全淹没,Fe^2+/Fe^3+介于0.7395~1.9123之间,为全新世中最高段,表明还原程度强、全球气候变暖(大暖期);④中全新世后期,4150~2850aBP,海水有所下降,仍为浅海环境,Fe^2+/Fe^3+较高,多在1.0以上;⑤晚全新世,2850~1310aBP,海平面进一步下降,本区时常暴露,其中2150~1310aBP以还原环境为主,为潮下带,2150~2850aBP以氧化还原过渡环境为主,为潮间带;⑥1855AD以来,海平面基本稳定,稍有上升,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本区全新世至少存在5期冷热交替的旋回性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雷州半岛西南海岸的珊瑚礁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全新世中期之初海侵以来形成的岸礁,灯楼角岸段岸礁沿灯楼角岬角两侧共长11.5km,宽500-1000m,厚约5m,珊瑚化石的优势种是Gonioporasp。本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和环境质量,均适合造礁石珊瑚生长,采集到活珊瑚8科16属25种,其中优势种是Acropora humilis,Porites lutea,Prities pukoensis和Favia speciosa。岸礁可分为礁坪和礁前向海坡两个地貌单元。内礁坪上有薄层细砂堆积的“沙帽”,主要由陆源碎屑沉积物,其次为生物碎屑组成。礁的^14C年龄主要为7120-4040aBP。在全球变化引起表层海水温度增高和海平面上升的条件下,由于大陆架深层水的影响,琼州海峡的沿岸水受到调节,夏季不致过热,冬季不致过冷,所以本区造礁石珊瑚仍能生长和繁殖,珊瑚礁仍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夏季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属于终身浮游生物,1/4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中小型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两种网具采集的浮游动物总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中小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相当显著,而大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不明显。用浅水Ⅱ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总密度平均值为5270ind/m3,是浅水Ⅰ型网的110倍。桡足类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72.45%,其次幼虫占23.41%。浮游动物密度呈斑块状分布,最高达16257ind/m3,底质为珊瑚礁的测站的浮游动物数量一般较多。优势种主要是中小型种类和底栖动物的幼虫,如强额孔雀哲水蚤、蔓足类无节幼虫、细长腹剑水蚤、驼背隆哲水蚤、无节幼虫、双壳类面盘幼虫、桡足幼体、简长腹剑水蚤等。  相似文献   

13.
永暑礁西南礁镯生物地貌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海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部礁镯并非传统的开放型环礁,而是一个封闭型的小环礁,封闭的泻湖能够为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提供原生生物沉积。该小环礁可分为礁前斜坡活珊瑚林带、外礁坪珊瑚生长带、礁突起珊瑚枝块胶结堆积带、内礁坪枝状珊瑚生长-砂质沉积交互带、泻湖坡枝状珊瑚生长-细砂沉积带和泻湖盆底粉砂质生物沉积带共6个生物地貌和沉积带。12个礁坪原生滨珊瑚和2个礁岩滨珊瑚的^14C和TIMS U-Th测年结果表明永暑礁礁坪面形成于近代,它们没有提供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证据,约950aBP的中世纪暖期南沙群岛可能有过非常强的风暴潮。此外,1000年以内的珊瑚常规^14C未校正年代与TIMS U-Th年代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解释中需要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现代地表不同环境的碳酸盐成岩特征,分析“南永1井”井深152m的珊瑚礁岩心的成岩变化,发现这152m珊瑚礁层中有3个沉积间断面(分别位于井深17,90和142m处),分为4个沉积旋回,分属4次海平面上升期建造,3个沉积间断面是3次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盐阜平原地处苏北平原东部.全新世以来,由于海面变化使本区地理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早全新世,海面上升,本区成为浅海环境,空间结构较为单一.中全新世,海面稳定,古砂堤发育,砂堤两侧形成了泻湖与浅海的二元结构,其西侧的里下河区成为封闭的泻湖,而东部仍以浅海为主.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本区完成了由海到陆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盐阜平原地理空间三元结构的格局: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西部里下河地区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演变为里下河平原;而东部海岸东迁,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16.
从渤海到南海分布的几十至上百米宽的海蚀平台、与全新世类高的晚更新世海积地面和同期滨海相粘性土的顶面高程,是确定晚更新世、尤其是距今4万至2万年中国海的高海面接近现在海面的3项古海面遗迹证据。选择证据以大陆海岸、岩岸和沙坝湖海岸为主。三角洲平原的晚更新世中期海相粘性土的顶面高程偏低,是由于沉积物压实、冰期低海山时被流水蚀低和构造下沉3个因素造成的,可通过复原获得改正。  相似文献   

17.
18.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