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8年2月4日至2月21日阳西台水位出现短期异常,通过数据变化特征的分析、野外调查、抽水实验、数据比对观测分析,排除仪器故障、降雨干扰,汽车站水井抽水等干扰因素,认为此次异常与阳西新湖震群活动、阳西3.7级地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该地区开展断裂专题调查,采用路线穿越、重要断裂控制点及断裂构造剖面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查明海丰断裂带在海丰梅陇—惠东吉隆一带的展布特征,详细研究了该断裂带的脆性变形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构造地貌特征各异;在一些地段冲沟壁中见断层断错剖面,断面是错断扇体的较新断裂。  相似文献   

5.
邵延秀  葛伟鹏  张波  苏琦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6):970-976,984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处于青藏高原内部造山带地区,其构造活动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采用活动构造和构造地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断裂的活动性进行初步分析研究。首先采用航卫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该断裂断错了山前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的断层陡坎高度在1.5~2.5m。通过扩散方程,并参考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的抬升速率初步限定在1~2mm/a。我们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的地形高程纵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其结果也支持祁漫塔格北缘存在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6.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几何与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前人调查和研究资料,综合运用地形地貌分析、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断裂带的几何结构、构造变形及活动特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控制着怀安盆地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根据断裂展布和活动性可分为3段,即东段(洗马林—东洋河)、中段(东洋河—马市口)和西段(马市口—韩家营)。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为典型的山、盆构造界线,沿线断裂活动特征明显,断面上留有断层活动的痕迹——镜面构造、擦痕;不同段落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东段活动性最强,中段次之,西段最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和样品年代学测试,对南迦巴瓦构造结西侧的里龙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里龙断裂是一条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的北北西向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4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0-0.15mm/a。研究还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晚第四纪以来的向北俯冲运动已经停止,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阿萨姆构造结的俯冲影响。  相似文献   

8.
赣南主要断裂构造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数年来的调查研究,在赣南范围内,从发震构造背景来看,对地震影响颇大的构造体系是:通过寻邬、会昌、瑞金、石城的河源—邵武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带;大余—兴国北东向华夏系断裂构造带;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寻邬东西向构造复合带;环状构造等,它们都是历次构造运动产生单一的断裂破碎带或由若干断裂组合的复武褶皱断裂带。目中生代以来由于构造力逐渐强化,积累起来的能量释放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沿断裂带相对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查明震区断裂构造特征,摸清其风险底数,基于云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漾濞县1∶25万地震构造填图任务,对漾濞县行政区内多条断裂构造开展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结合震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开展分析,认为草坪断裂在维西—乔后断裂开始活动之前便已经形成,在地震破裂发生时此类先存断裂对区域应力释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草坪断裂为一条早第四纪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并不显著,不具备独立发生MS≥6.0强震的构造条件;(3)在维西—乔后断裂中段全新世以来持续强烈的活动构造背景下,漾濞MS6.4地震为一次沿先存断裂构造面发生破裂的地震事件;(4)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SE端存在分叉的几何特征,认为地震产生的右旋剪切作用使得后期余震破裂继承了腊时断裂、小庄村断裂及罗家村断裂的几何构造面,并分散、吸收了剩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
临潭—宕昌断裂带总体上位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作为甘东南构造转换和变形传递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断裂,其几何展布\,新活动性和运动特征对讨论地震的孕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人对临潭—宕昌断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尤其在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后,认为该断裂各分支断裂活动差异明显,除主干断裂南东段不活动外,其余次级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皆有活动。笔者通过对临潭—宕昌主干断裂1∶5万断裂活动性填图工作,在主干断裂南东段发现了多处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貌证据,这一发现对临潭—宕昌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活动性是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完善该地区的区域构造几何图像和运动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活动、构造转换和变形传递有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CAP和深度震相方法,对2018年3月20日发生在广东阳西的M3.7级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测定。首先通过CAP方法反演获得震源机制解,拟合最佳震源深度为12km。然后在震中距100km以内的近台识别出清晰的sPL和PmP、sPmP震相,利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出深度震相在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波形对比测定震源深度为12km。再利用250~400km震中距范围内台站上识别出的sPn与Pn震相的走时差,测得震源深度12.6km。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震源深度为12km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2.
13.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34例经手术、穿刺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生长方式(融合/非融合)、边缘(光滑/欠光滑)、境界(清晰/欠清晰)、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环形规则/环形不规则)这5个方面对所受累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共累及223枚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67.7%,纵隔内淋巴结27.7%,肺门淋巴1.8%,肺内淋巴结0.5%,腹腔淋巴结0.5%,腹膜后淋巴结1.8%。所有受累淋巴结中,8.5%呈融合性生长,83.9%形态规则,79.4%边缘光滑。CT上发现的171枚病变淋巴结以等密度较多(53.8%)、低密度次之(43.3%),MRI上发现的66枚病变淋巴结中98.5%为等T1长T2信号。所有CT及MRI观察到的病变淋巴结中,除57%的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外,仅伴钙化的为12.6%,仅伴部分坏死的26.9%,另外有3.6%同时伴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的204个病变淋巴结中,1%钙化显著、未见明显强化,38.7%均匀强化,伴坏死者内见不强化的低密度区,11.3%呈环形规则强化(均位于颈部),8.3%环形不规则强化(纵隔内82.4%),5.9%可见病变淋巴结内有分隔样强化(均位于颈部)。结论:CT与MRI对于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两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以及边缘情况,MRI对于病变边缘及周围情况显示较CT更明确,尤其是增强后,对于包膜及邻近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17.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19.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