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敬  李永树  鲁恒 《四川测绘》2009,32(4):147-151
针对燃气管线建设和维护的实际需求,综合应用AM/FM/GIS技术建立燃气管线系统,以行政区划和地形等基础数据为背景,实现了燃气管线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并对系统的架构、功能以及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为管线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手段。应用结果表明AM/FM/GIS技术对燃气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SRTM-DEM和TM数据提取平原山地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基于SRTM-DEM派生的坡度模型进行平原、山地的自动提取具有很大的实效性,但坡度分级方法的选择及阈值的设定对提取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植被、土壤、水文、地质等多地理要素信息及制图综合知识的综合运用,可大大提高基于知识的遥感专家修正精度;二者结合,初步实现了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平原、山地自动半自动提取,改进了传统手工和野外调查为主的提取方法,实现了地貌信息的数字化、定位化及定量化,为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提取与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据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前沿技术,讨论基于B/S结构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法在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业务办文系统开发上的应用意义和运行效率,通过与原有基于C/S结构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对比,完成系统性能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GIS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C/S和B/S两种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简单介绍了两种模式开发平台ArcEngine和ArcGIS Server。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实现了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平顶山矿产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测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张家界市测绘队测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张家界市测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安全控制及开发规范,把GIS技术应用于测绘生产管理,依靠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实现测绘单位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MIS,GIS,OA技术集成的系统,在功能和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越性.该系统的实现已为张家界市测绘队的测绘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6.
电杆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备设施。通过对AM/FM/GIS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电杆定位线路巡护的实际状况,提出利用AM/FM/GIS管理在空间上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杆塔设备设施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对电杆进行地理编码,提供杆塔的空间定位信息和基本属性信息,构建电杆AM/FM/GIS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电杆AM/FM/GIS的基本功能模块,设计并实现电杆定位线路巡护管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特点,结合其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利用ArcGIS平台的ArcGIS Server和Arc-GIS Engine技术,借助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提出基于B/S和C/S的混合模式结构来构建石人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思想,设计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根据系统目标开发了系统。最后将本系统进行了初步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按照系统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够提高石人山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地规划系统研究目的与意义的阐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探讨了用GIS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来设计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系统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十年的T/P测高数据来反演南海(8°~23°N,109°~120°E)九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参数,并计算了Geosat/ERM卫星对应的各主分潮的混叠周期及Rayleigh周期。根据潮汐参数提取的要求,选取了7个主分潮,为了克服混叠影响,将T/P沿迹点处的主要分潮间的5组差比关系引入到Geosat沿迹点处,并利用T/P提供的Sa模型去除Sa对M2的扰动影响。精度估计的结果表明,Geosat/ERM反演的潮汐参数的精度与传统的月分析结果的精度相近;因差比关系的捆绑,整个全日和半日潮族迟角偏差相近,这主要和Geosat/ERM的轨道设计有关。本文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利用轨道调整后的T/P卫星的测高数据提取潮汐参数。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程鹏飞  蔡艳辉 《测绘科学》2006,31(1):67-68,66
RTK技术具有实时高效等特点,使其在测量与导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传统的RTK数据传输模式为电台数传链路,其时空局限性的特点制约了RTK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GPS差分定位与RTK定位测量模式也相应产生巨大的变革,网络技术为GPSRTK技术提供了新的突破点:结合Inter-net技术来进行GPS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本文通过分析TCP/IP和UDP两种Internet传输协议、GPS差分数据RTCM类型和字节大小,及其在两种网络协议下数据传输速度的比较,对应用Internet作为差分GPS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