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60,3(6):286-300
一、引論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岩层或沉积矿层形成条件的綜合物质反映,它們在空間上和时間上的組合关系代表着地壳发展的过程、規律和历史。它們是研究沉积矿床学、地史学、大地构造学不可缺少的根本手段,因而对于相和建造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地貭学家的重視。特别是最近20-30年来,在苏联地貭学家们的努力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近关于沉积相及沉积建造的研究已渐渐形成为地貭学中的两个专门分科。 1.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分异的形成物。但沉积相主要是沉积作用室间分异的結果,是横的概念。一定地貭历史阶段的沉积相的自然組合描繪着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2.
矿床沉积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沉积学是以研究矿床学中,特别是沉积矿床和层控矿床在其成矿作用过程中的沉积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沉积学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这些矿床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和找矿思路,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扩大了沉积学的研究范围,促进沉积学向新的研究领域发展。沉积矿床是成矿元素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与其围岩同时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相。它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作用、盆地演化密切有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沉积矿床的成因,即关于成  相似文献   

3.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八月二十四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参加本届会议的有来自五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沉积学家。我国四十八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派出的以地学部副主任叶连俊为团长,地质所所长孙枢为副团长的十五名科学家代表团。中科院科学家在会议上宣读了十八篇论文。内容涉及岩相古地理、沉积建造、沉积矿床、现代海洋与湖泊沉积,有机地球化学及沉积地  相似文献   

4.
<正> 在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哀牢山以东的我国南方大陆,下石炭统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从沉积学角度来看,可做为清水—浑水混生沉积的代表。笔者试图从沉积相划分、沉积相的基本特征论述入手,探讨华南地区下石炭统清水碳酸盐岩—浑水碎屑岩的沉积模式。目的在于引起对“混生沉积模式”的关注和讨论。一、华南下石炭统沉积相特征华南下石炭统主要由一套暗色薄—中厚层状的砂、泥岩、微晶灰岩、各种颗粒灰岩以及泥灰岩与硅质岩等组成。地层厚度变化大,由几十米至1600m。生物以珊瑚和腕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的矿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文 《西北地质》2001,34(4):30-42
铜峪沟矿床位于青海省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中一条近东西向滑塌堆积带肉,赋存于正常积岩系与火山沉积岩系过渡部位,以典型层状矿体并与层矽卡岩和富硅质沉积物相伴生为突出特征。依据含矿岩系的沉积建造,沉积相和火山岩性质等多种方法判别该矿床形成于陆缘拉张裂陷盆地环境,对比表明矿床介于Sedex型和陆壳背景下的Besshi型之间而更接近后者。  相似文献   

6.
王文祥  张鹏飞 《地质科学》1995,30(3):259-267
通过对湘中牛马司、保和堂、洪山殿、笠山和桥头河等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建造的研究,建立了南部三角洲沉积相区和北部湖-潮坪沉积相区,详尽的论述了两相区的差异。指明了同沉积构造是控制两个相区的重要因素,同沉积构造与聚煤作用的关系。沉积相区的建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湘中涟邵煤田龙潭组含煤建造中同沉积构造普遍存在,而且具有控煤作用。  相似文献   

7.
《沉积学报》2007,25(6):875-875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学报》第一任主编叶连俊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于二00七年十二月二日0时十五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五岁。叶连俊先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坚持创新、勇于开拓,他是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领域先后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地质科学理论学说;叶连俊先生长期担任《沉积学报》主编,关心、指导《沉积学报》的创建与发展;为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连俊先生一生光…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对滇东南区域地质及锰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以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建造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把滇东南的法郎组中的锰矿总结为碎屑岩建造中的斗南式锰矿和碳酸盐岩建造中的白显式锰矿两类, 从解析典型锰矿床的沉积格局入手, 研究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典型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斗南锰矿形成于礁(滩)后泻湖的滨浅海碎屑岩建造相区、台地碳酸盐建造相区和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区中, 在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内多具有异地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白显锰矿形成于局限台地水体较为滞流的泻湖相-潮坪相中。在不同沉积格架下, 海水物理化学条件、水动力环境、生物作用和同生断裂活动是影响聚锰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标型矿床、标型建造的一般特征及其在勘查工作战略部署和老共找新矿、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大量的矿床资料为依据,详述了沉积铁锰矿床、前寒武纪浅变质含钙碎屑岩建造作为标型矿床、标型建造的一般特征和指示作用;阐述了部分有色、贵金属矿床间的相互指示作用。并据此对我国部分地区有色、贵金属矿找矿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1.
“层状矿床”这一术语,着重强调矿石的富集受火山—沉积岩的层理控制。据此表面特征,我们可以把许多矿床列为层状矿床。这类矿床的形成往往不受时间限制,而与含矿的地质建造有关,形成了这种矿床类型在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哈萨克斯坦地质学家们的经验表明,那些属于沉积建造或火山沉积建造成因的矿床应被列为重要的工业矿床类型;这类矿床与沉积或火山沉积建造密切相关,并具有稳定的成因联系。含矿地质建造形成后出现的、但由于某些有利因素而赋存在这些建造中的矿化,不属于“层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古地理学报》2000,2(1):84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辽河油田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将于 2 0 0 0年 8月在辽河油田召开。会议议题有世纪之交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的回顾与展望 ,沉积环境、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古生态及生物古地理 ,古构造及构造古地理 ,自然地理古地理及第四纪古地理 ,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气侯 ,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 ,盆地沉积学 ,现代沉积 ,环境沉积学 ,油气田沉积学及古地理学 ,煤田沉积学及古地理学 ,层控矿床及…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赞助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讨论矿床(产)沉积学  相似文献   

14.
王静永 《甘肃地质》2004,13(1):61-66
运用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对发育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北山峡东地区早二叠世双堡塘组的软沉积构造样式、岩性、环境等进行分析,对该地层沉积相及其沉积环境提出了见解,为该区二叠纪地层沉积学及沉积相各个领域沉积标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环江县北山地区喷流沉积铅锌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环江县北山地区铅锌矿均富集在同一地层层位——中上泥盆统,五圩—川山—驯乐NNE向深断裂控制着成矿带,矿床存在大量沉积成岩成矿组构,喷流沉积特征明显。其成矿地质背景、沉积相、礁硅岩套建造、同生断裂活动、赋矿层位等与邻区丹池锡一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类似,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沃溪矿床是扬子地台南缘江南元古代造山带内产出的为数众多的钨-锑-金的建造矿床的典型代表。有关该矿床的成因,曾先后提出过岩浆热液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热液成因、热卤水沉积.变质成因、层控构造动力再造成因等观点。我们的研究表明,沃溪钨-锑-金建造矿床系晚元古代弧后拉张环境下盆地喷发热流体同生化学沉积的产物。本仅从组构学和岩矿石及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藏腊久-八宿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了一套以重力流沉积发育为特色的陆源碎屑岩组合。通过详细的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四个层序及相庆的十二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经对盆地内沉积相及建造特征、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判别及火山岩特征等分析,确定该盆地性质为大陆裂谷断陷盆地,经历了发生,发育,消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古地理学报》2008,10(1):I0001-I000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19.
王成善  林畅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1,40(6):前插2-前插3,1217-1229
中国沉积学经历了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沉积学在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古地理学、前寒武纪沉积学、现代沉积环境、深时地质与沉积学、生物沉积学等多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时古气候与全球变化、古环境变化及第四纪沉积等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同步发展或已迈入国际研究前沿.同时,形成了陆相层序地层和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等独具我国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围绕国家能源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我国沉积学研究仍以跟踪国际前沿为主,而原创性的、引领性的研究较少.我国沉积学在温室陆地气候与古地貌重建、重大地质转折期的沉积和生物过程、源-汇系统、前寒武纪超大陆演化与早期地球环境等领域有望取得具有国际前沿的开拓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由我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油田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2 4日在敦煌召开。这是我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领域的又一次盛会。来自中国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煤炭局等单位的 12 2人参加了会议。94岁高龄的杨遵仪院士莅会指导。从与会代表的素质可以看出 ,我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领域的实力雄厚 ,后继有人。会议收到并编入论文摘要集的论文 12 1篇 ,在大会宣讲的论文 5 6篇。议题集中于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相 ,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 ,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