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河北蔚县九宫口断层重叠带进行了地质和地貌观察、年龄测定和断层落差分析。结果表明,伴随重叠带内的断层生长,位移发生转移,而且,原来两个独立的断层段演化成为互相关联的单一断层。岩浆活动和掀斜作用是该重叠带演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新生代玄武岩普遍发育的吉林省靖宇县龙岗火山群地区的断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合断层物质ESR测年分析结果以及本地区第四纪火山活动的特点,发现ESR测年数据与野外实际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比较相对偏新。文中讨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两个可能原因:1)研究地区大规模的第四纪岩浆喷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事件,对于先存的断层物质中的ESR测年信号具有"退火"和零化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地下水的淋滤作用、次生物质的混入和富硅热液作用而导致的次生石英颗粒的增长,都可能会导致断层带物质ESR测年剂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测年结果偏新。因此,研究区ESR测年结果反映出的并非是断层最后一次的活动年代,而可能是断层活动的上限年龄。尽管与实际的断层活动年龄有较大的差距,但对于大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是对于能动断层的鉴定,这种"上限年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的成矿模型是对其调查研究和勘探的重要依据.相较快速、慢速扩张洋中脊,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在岩浆供给、构造和围岩等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对其热液循环及硫化物成矿模型缺乏系统梳理,制约了其资源勘探评价与研究的有效进程.本文系统总结了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活动分布以及典型热液区的构造、热源、热液通道、围岩类型、流体性质和硫化物等特征,根据其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性特点将该洋中脊赋存的热液系统分为局部强岩浆控制型、单向拆离/高角度大偏移距断层控制型以及双向拆离控制型三类,根据岩浆供给率(M值)的大小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从而建立了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局部强热供给-深大断裂控制硫化物成矿模型.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扩张速率整体变化不大(14~18mm/a),岩浆供给呈分段不均匀性.通过近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发育类型多样的热液系统和硫化物.在岩浆供给充足的洋脊段,发育局部强岩浆供给条件下的深部岩浆房(4~9km).而在岩浆供给贫瘠的洋脊段,发育长期持续活动的深大拆离断层(可达13km),并沿拆离断层形成成矿带.因而超慢速扩张洋脊具...  相似文献   

4.
徐洪伟  王伟君 《地震》2014,34(3):27-39
低速断层破碎带内传播的断层围陷波是断层内部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波场特征是反,演断层内部结构的关键。前人对围陷波的模拟主要针对垂直断层,但实际断层大部分是倾斜的。本文利用谱元法数值模拟地震波在垂直和倾斜断层区域的传播,并分别单独改变断层破碎带或断层两盘速度差异等参数,对比分析地震动在时域和频域发生的变化,研究这些参数对波场特征的影响。对比研究表明,当存在一定宽度的低速破碎带时,倾斜断层对近断层区域波场的影响和垂直断层相比在幅值分布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当断层两盘同时还存在速度差异时;在倾斜和垂直断层破碎带上方,均能产生断层围陷波,其幅值特征差异不大,但在跨断层平面上的质点极化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垂直断层围陷波质点极化方向表现为单一,而倾斜断层可能会出现多个方向。这些模拟结果有助于反演真实断层破碎带结构,也能够加深对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直立倾滑断层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泽华 《中国地震》1990,6(1):87-93
直立倾滑断层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驱动力应该是产生于断层带附近深部物质的差异升降运动。在这种条件下,断层的扩展将是一个从深到浅的过程。地壳强度按深度峰形分布可能是这种过程缓慢地进行到某一阶段出现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对直立倾滑断层运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围压按深度的分布。在深部,因为围压很大,所以断层能够沿平面扩展;而在浅部,当围压足够小时,在断层的端都会出现侧向张性破裂。  相似文献   

6.
文中基于滇西北地区临时加密台站和区域固定台站地震观测资料,利用波形相关方法对2018年2月25日—2019年7月31日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高分辨率地震检测和高精度地震定位,据此分析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表明,目前维西-乔后断层除了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交会区、阶区等)外,地震活动微弱,但在其西侧可能存在一条隐伏的陡倾角右旋走滑断层,沿该断层小地震活动活跃.地震频度、能量释放率、b值等统计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维西-乔后断层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稳定,区域应力增强不明显;空间上大部分区域的b值较高,低b值区主要分布在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如断层交会区、阶区等),但尺度一般较小.ETAS模型统计结果表明,40%以上的地震活动受外部因素触发,包括深层流体扰动和远程强地震触发等.由此我们认为,维西-乔后断层主断层目前的地震活动性较弱,但其西侧的隐伏分支断层小地震活动丛集且有增强趋势,需要综合分析主断层及其西侧隐伏分支断层的活动性,以评估其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首都圈跨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方式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玲  张晶  王辉  方颖 《地震》2011,31(4):77-85
本文深入分析了首都圈10个跨断层形变场地的流动观测资料, 计算了断层水平滑动量。 结果表明, 首都圈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非常复杂。 其中: NW走向的施庄断裂左旋滑动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在观测期内左旋滑动速率约为0.08 mm/a; NW走向的墙子路断裂观测期内以左旋滑动为主, 但水平滑动量较施庄断裂小; NE走向的断层在观测期内的活动方式多以左旋滑动为主, 水平滑动量随时间无明显变化规律。 在对断层活动观测结果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平面弹性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的断层活动进行了模拟研究, 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 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  相似文献   

8.
李坪  任金卫 《地震地质》2000,22(4):337-343
位于辽宁瓦房店温坨子的东岗断裂是一条隐伏断层,靠近该地区原曾选定的核电站场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查明了该断裂的地理位置、几何形态,发现断裂带东延至尉屯就转向北去,并确定它没有与金州断裂相接。经系列探槽的开挖,断层构造岩及有关地层样吕作绝对年龄测定,证明东岗断层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但约5万年以来断层的上覆地层没有被错断,因此认为东岗断层不是能动断层。  相似文献   

9.
从断层气测量结果看德,都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德都震区、宏观异常区、两个火山口等四条断层气(土壤氡含量)剖面测量结果与德都地震的宏观异常资料的对比分析,对德都地震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德都地震是一次区域性构造活动事件,并与岩浆活动起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昌马断裂带断层岩研究及其粘滑,蠕滑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断层岩的分布、内部结构、宏观变形及断层泥中石英颗粒形态、表面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昌马断裂带粘滑、蠕滑特征。同时指出,昌马断裂带虽以粘滑运动为主,但仍伴有一定量的蠕滑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一个断层平行荷载达6MPa的活动走滑断层带的边界元研究表明,张应力集中在断层带端部周围一个较大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张应力超出了岩石原有的应力强度,引起了形变或张性破裂的重新激活。这些破裂向断层带的中方向弯曲如果相互连接,它们就会增加岩石的渗透,通过极的断层滑支。也同样能够增加增断层带的暂时渗透力,如果断层走向与地下水流的交角较大,那私它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一般很小,但如果水流和断层的交角降低,则这种影响就会逐步增加,当断层带走向与地下水流趋于一致时,上游部分就汇集了地下水,则下游部分则排出了地下水,因而,上游部分的泉水流量减少了而下游部分 的泉水流量则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在消减带和地震断层带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最新进展,包括模型参数化的改进,三维射线追踪,反演算法,地方震、近震和远震资料的联合使用及层析成像反演中反射波和转换波的加入。然后介绍了新一代层析成像方法在消减带及地震断层带上的应用。这些新的研究确定了消减海洋岩石层、地幔楔中的岩浆房和活动火山弧底下池壳前所未有的清晰图象,表明了与岛弧岩浆作用和弧后扩张相关的地球动力系统与深部过程有关。如:地幔楔中的对流循环和消减板块的深部脱水反应。地震断层带上的高分辨率层析成像表明,破裂成像现象与地震孕过程和地壳物质的不均匀性以及非弹性过程(如断层带上的流体)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地区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错距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非粘土断层泥带宽度与断层错距在断层(带)发育中期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对滇西北地区断层破碎带宽度(W)与断层错距(D)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从断层破碎带几何特征反演断层背景位移的新方法。通过对该区中等发育程度的33条断层48组样本的统计,得到相关性较好的D=18.5W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还就这一关系式的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应用D—W关系,确定了直线型的剑川断裂中北段的背景位移分布,并提出断层的背景位移分布可作为断层分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利用断层泥中粘土矿物的组合、成分、结晶程度可以判定断层活动时的物理环境;断层泥带的宽度与断层的位移量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从而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量;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中石英碎砾的表面结构,可以提供有关断层活动方式、性质、期次、时代等重要信息。对断层泥进行包括野外详细观测、室内显微构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在内的综合研究,是确定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层引起的地表位移特征相似,但是弯曲断层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更接近区域整体的地壳缩短方向,缩短方向水平位移的量明显高于同等规模的平直逆断层,因此能更好地传递断层上盘大范围物质的水平运动.相对于平直断层,弯曲断层下盘水平位移随距离衰减十分明显.同等规模的弯曲断层导致的同震地表抬升小于平直逆断层或左旋逆断层引起的同震抬升,但能造成更明显的地表下降.由于地震规模较小,GPS等低密度空间分布的形变观测可能无法有效分辨芦山地震震源结构是否为弯曲断层.对震源结构的细节研究,还有待于利用高空间密度和高分辨率的形变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6.
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能直接反映观测场地所在断层的活动情况,张超等(1987)采用断层刚体模型推导了利用跨断层基线、水准测量数据计算断层的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公式,并且经公式推导分析得出计算结果对监测断层现今活动非常有利,张晶等对利用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测量资料推算断层活动参数公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断层三维立体模型计算了断层三维运动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断层活动协调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张群伟  朱守彪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2):4706-4717
断层两侧介质物理性质的差异(bimaterial contrast)会对震源破裂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而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十分常见,但对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何影响,目前不甚了解,而国内外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此,研究中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断层两侧材料存在各向异性时的破裂行为进行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并且材料性质与破裂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当断层两侧各向异性材料主方向上的杨氏模量不同时,特别是当平行于断层走向的材料其一侧杨氏模量显著大于另一侧时,断层出现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成核中心一侧的位错显著大于另外一侧,破裂长度也是一侧显著大于另一侧(亦称单侧破裂).沿着断层走向的材料主轴方向上的杨氏模量对于破裂过程的影响大于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杨氏模量,但随着各向异性材料主轴方位的变化,这种影响也发生相应地改变.模拟结果表明材料主轴方向的变化对破裂过程的影响也很显著.此外,通过模拟还发现,若断层两侧材料为相同的各向异性介质时(即断层两侧为同样的各向异性材料),则不会影响断层破裂的空间对称性分布;而当其中一侧的各向异性材质主轴方位发生变化时,断层破裂的空间对称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很小;然而,随着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剪切模量的增加,断层破裂会被终止,无法产生特大地震.可见,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震源动力学过程及地震灾害评估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走滑断层相关裂缝分布规律对指导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6组不同排列和活动方式的走滑断层相关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表露头区走滑断层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走滑断层的纯走滑段应力分布稳定,其最大主应力保持水平,且方位不变,形成的优势裂缝走向与断层面呈小角度斜交.当走滑断层的叠接段或转折段为拉分区时,其最大主应力方位由水平变为垂直,形成的优势裂缝走向与断面大角度斜交.当走滑断层的叠接段或转折段为挤压区时,其最大主应力保持水平,但应力方位随断距增加而发生明显偏转.因而在走滑断层活动早期,主要发育与走滑断层呈小角度斜交的优势裂缝;在走滑断层活动后期,主要发育与主断面平行或者反向小角度相交的裂缝.在走滑断层的不同构造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走滑断层端部、连接部位和主断层面处裂缝相对发育,且前两者裂缝分布范围明显大于后者.相对于走滑断层的位移量,走滑断层的主位移带对裂缝发育的影响更大.在主位移带形成之前,走滑断层相关裂缝发育带宽度和裂缝密度随位移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倾向断层中地城的动力学模拟表明,不对称的近源地面运动是由这类断层不对称的几何形态引起的。在初始应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逆(冲)断层引起的地面运动要比正断层 引起的地面运动大2倍或更多。无论是在逆(冲)断层还是正断层引起的地震中,上盘的运动都比下盘的大。地震产生的应力场与地球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与时间相关的正应力的立生,从而造成了正断层与逆(冲)断层之间的不对称性。断层上、下两盘的不对称性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同生断层对层控超大型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同生断层对于超大型层控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对南秦岭、粤北、狼山等区的研究为基础 ,并综合对比国内外有关的同生断层控矿实例 ,提出了 3点新认识 :( 1 )不同级别的同生断层有不同的控矿作用 ,可称之为“同生断层多级控矿” ;( 2 )同生断层在盆地演化不同阶段 ,对盆地的流体 成矿系统有不同的控制作用 ;( 3)伴有热水沉积矿层的同生断层 ,在后期的构造 热事件中 ,因其作为地壳中先存的软弱面 ,常可复活而成为岩浆或热流体的通道 ,使原来的层状金属矿床又受到后期热液的叠加和改造 ,从而构成大型或超大型的复合型矿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