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有了合乎实际的地震学科发展趋势的预测,就可以合理地规划科研管理、科学研究、情报研究和书刊出版工作。多年来,笔者立足于国内地震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远景,查阅了国外有关的新文献资料,经过认真系统的思考,在本文中分别从8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今后若干年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向地震科学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零讯     
零讯《中国古今地震灾情资料总汇》即将问世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江苏省地震局楼宝棠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今地震灾情资料总汇》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江苏省地震局从事灾害和情报研究的同志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浩如烟海的我国历代地震文献中,广征博采、审慎选录...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震局第二次地震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于1986年12月3日至19日在无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代表90余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丁国瑜、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侯茂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由局科技情报中心负责人赵文栋、李存悌等主持。 有九个单位的十二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分别就文献资料服务、计算机检索、情报研究和声象等工作做了介绍,他们的发言给与会代表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地震仪器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地震仪器发展历程的专业展馆,它收集了从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专业设备到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地震监测领域使用的数量众多、品种繁杂的地震仪器。通过地震仪器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地震事业的发展进程,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使地震仪器博物馆成为地震科研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蒋溥 《地震地质》1989,11(1):101-114
本文从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地震反应分析、活断层工程分类等五个方面、论述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分析、地震小区划等地震工程实践,对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提供一些基本考虑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地区是海南岛及邻区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区,1999年5月17日海南陵水近海发生M_S5.0级地震,该地震是华南地区也是东南沿海地区距今最近的一次M_S5.0级以上地震(资料截至2015年底)。本文通过地震活动M-T图、震中分布、震级-频度关系、地震类型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等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海南陵水近海M_S5.0(M_L5.3)级地震前后琼东南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认为,琼东南地区M_L2.0以上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平静-活跃交替变化的特征;从地震空间分析,地震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显示出丛集活动特征;从构造上分析,地震主要分布于陵水—九所断裂、尖峰—吊罗断裂和琼东南盆地北侧断裂三组断裂附近;从时间进程分析,2009年以来,琼东南地区进入M_L2.0以上地震相对平静期,持续至2015年底。  相似文献   

7.
朱令人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0,4(4):310-318
从信息论原理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信息、信息熵和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地震前1—2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信息熵、缺信量和容量维、信息维出现明显的低值变化过程,反映了地震前兆的减熵、降维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震前,一定区域内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地震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网络舆情伴随网络媒体平台发展已经成为地震舆情监测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强化地震网络舆情监测,科学应对地震网络舆情,有效传播地震信息,从地震网络舆情内容、地震舆情特点、舆情监测和地震舆情应对机制进行分析,如何评估地震网络舆情处置效果,为地震网络舆情处置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海城地震以来,辽宁地震防灾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下面将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等几方面阐述四十年的防震减灾历程。  相似文献   

10.
自海城地震以来,辽宁地震防灾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下面将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等几方面阐述四十年的防震减灾历程。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区地震活动起伏特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探讨青海地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认为目前该地区处于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时段,未来1~2年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另外从区域垂直形变场、区域应力场的转变,以及青海东部地区地下水趋势性下降等资料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地震活动起伏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阴山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与邻近块体地震活动相关性、阴山带中强地震东西成对性、迁移性、破裂机制一致性及中小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活动规律的相似性等方面,认证了阴山带地震活动性,并对未来地震趋势提出判断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地震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出发,指出了地震信息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地震信息工作发展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行业化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新时期如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测是极具挑战性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从理论上讲,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信息是预测地震的依据,只有获得了地震前兆,才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测。但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如何从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如何依据这些地震前兆信息进行地震预测,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并且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重新全面深入收集整理历史档案和资料的基础上,回顾性研究总结了1976年8月16-23日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的监测预报和防震抗震工作。研究表明,对于该次地震甘肃省和四川省地震工作者从中期预测开始,到短期、临震阶段,从地震预测到强震观测,组织开展了诸多有成效的工作。使松潘地震这个称之为重要的成功预报的实例,在我国地震工作发展史的记载中有更加充实、完整和科学的记载。并根据修订过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数据库给出的地震系列参数,对该次地震命名提出商榷,认为这次地震应当称之为"松潘-文县地震",或"平武-文县地震"或"松潘-文县-平武地震"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机制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京西北地区发生强地震的构造、应力条件,并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中指出,北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近年来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在范围上又向北扩展,是近年较为活跃的地震构造带,从而对该区三至五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空区、震前平静、前震等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邢台地震的震前特征。结果表明,邢台地震是发生在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几十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地震活动的纬向分布说明中小地震也可能存在地震活动空区。邢台地震有着丰富的前震活动,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平静却不甚明显。在分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用粗糙模式探讨了地震过程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将河北省地震台网2015~2016年地震预警和测震数据从地震触发、地震速报和编目方面着手,在地震三要素及震源深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梳理三网(测震、强震、烈度)数据融合工作现状,体会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作用和工作实效,发挥地震台网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9.
邢台地震启示录——中国地震科技发展战略走向分析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国家层面总结了邢台地震的历史意义。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需要、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国际竞争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凸现的巨大市场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邢台地震给中国地震工作者的启示。邢台地震工作在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