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伟  申汝涛 《岩土力学》2009,30(Z2):339-343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海珍  杨鹏 《岩土力学》2012,33(7):1951-1956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多层建筑大多数都会遇到地基处理的问题,用素土桩、灰土桩、碎石桩等各种桩处理地基的湿陷性是常用的方法。为检验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设计了现场试验,试验方案中考虑了桩心距、处理深度、处理范围及桩孔填料等不同影响因素,设置了8个试验点。各点处理后测得了两桩间和3桩间等距离的5个点上的土体密度变化数值。之后对各点加载200 kPa,做小面积(小坑)浸水测试和大面积(整个场地,28 m×16 m)浸水测试,测量两种浸水条件下各试验点的湿陷量。由此总结了该种工程方法处理地基湿陷性的效果和规律性。结果表明:桩心距应控制在2.5倍桩径以内,可保证消除挤密桩间所有面积的湿陷性,超出挤密桩长以下地层的湿陷性仍然存在;小面积浸水发生的湿陷为外荷湿陷,大面积浸水才能释放试验场地地基的全部湿陷量,而与处理深度无关;灰土填料显然优于素土填料,在地基主要持力层内须用灰土填料,但对于其下地层或自重湿陷不严重的部位强调使用灰土填料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试验对夯扩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现场取得的加固前的原状土样和加固后的土样进行室内对比试验,测定加固前、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孔隙比、湿陷系数和密实系数等)的变化。根据这些结果,分析了夯扩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和夯扩挤密桩在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挤密程度和影响范围。最后讨论了工程实践中夯扩挤密桩设计应采取的合理的桩间距  相似文献   

4.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桩地基的承载力是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旨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潜力,通过串珠状桩体来实现对桩间土的加固和挤密,用多种试验检验方法对复合地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阐明了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可以有效地解决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设计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夯坑基础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结合一工程实例,对灰土桩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灰土桩复合地基强度特性以及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能有效地改善桩间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Ⅱ期扩建厂房,需处理地基湿陷性黄土,采用爆扩灰土挤密桩处理,不但消除了地基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而且施工振动并没影响老厂房和机组的安全生产状态,还节省施工经费和时间.具经济实时优势.  相似文献   

8.
罗伟  田敏 《探矿工程》2006,33(2):39-41
介绍了一个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处理地下防空洞的工程实例,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出了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通过桩身质量检验和竖向承载力载荷试验检验,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有较大提高。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具有可靠性、适用性和施工简便、速度快、投资小、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巩义某电厂冷却塔桩基施工为例,采用了孔内夯扩挤密桩,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疑难地基处理问题,有效地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胡长明  梅源  王雪艳 《岩土力学》2012,33(10):2903-2909
针对离石地区超高填方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参数及效果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区平均夯沉量和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2 000、3 000、6 000 kN•m 能级条件下强夯加固的夯点中心距、最佳击数、停夯标准及有效加固深度等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离石地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黄土湿陷性基本消除;离石或类似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2 000 kN•m及其以上能级进行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可达到300 kPa以上,土体变形模量大于25 MPa,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采用修正Menard公式进行估算,修正系数可取0.35~0.37;2 000、3 000、6 000 kN•m 能级强夯最佳击数分别为11、10、10击,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5、6、9 m,夯点中心距分别为4、4、5 m,且分别可将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5、10 cm作为停夯标准。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齐静静  徐日庆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06,27(Z1):881-884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在我国西北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尤为普遍,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桩基功能失效。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桩负摩阻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面积现场浸水载荷试验仍是确定负摩阻力大小和发展规律最有效的方法。结合山西某电厂地基处理试验中大直径桩的大面积浸水静载荷试验,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过程中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及湿陷变形对基桩竖向承载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桩侧负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及对承载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材料加固黄土试验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强夯法和化学加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强夯法相对较为成熟,造价低廉,但强夯后的黄土地基不抗水;高分子材料固化处理强度高,价格昂贵,其最大的优点是固化后黄土地基的水稳性好。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指导,借鉴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强夯法与高分子材料固化组合处理,以发挥两者优点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建议以创建这一组合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方法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确定了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的合理处理范围,揭示了挤密桩处理地基效果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地基浸水后的入渗规律及沉降特征。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不同深度的灰(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试验及埋设TDR水分计和分层沉降仪的工后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各试验区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挤密效果呈增强趋势;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干密度增长率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抗渗性能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外界水分在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的入渗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4个阶段组成;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受水浸湿时的沉降变形,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5个阶段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在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建议地基处理深度为9~12m,处理宽度为管廊每边延伸控制在2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的合理地基处理范围。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中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端  周志军  吕彦达  魏进 《岩土力学》2015,36(10):2927-2933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依托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工程,对两个试验区4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影响较大,黄土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高于泥浆护壁循环钻孔灌注桩;循环钻孔灌注桩在成孔时需泥浆护壁,桩侧形成的泥皮会严重影响桩侧土体摩阻力的发挥,桩侧极限摩阻力值较小,桩端承担桩顶荷载比例较高;浸水后湿陷性黄土结构破坏,单桩承载力较原始状态有所下降;由于上覆黄土层湿陷量较小,浸水状态下桩侧土体并未产生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机理为理论基础,将该法应用于实践工程,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验证了该法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夏力农  苗云东  刘小平 《岩土力学》2009,30(Z2):318-322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桩承载力检测中桩顶荷载是在土体沉降后施加的,桩基使用条件下是桩顶荷载施加之后再出现土体沉降。简要分析了这两种加载次序之间桩土相互作用差异的机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这种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加载次序中,桩顶荷载的增加都会引起沉降增加,中性点下降,下拉力减小。结果还表明,与桩顶荷载先施加的相比,桩顶荷载后施加得到的中性点的位置比较低,桩基沉降比较小,下拽力也较小,这些差异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更加明显。在两种加载次序的各个加载阶段,桩周摩阻力的分布与发挥也会出现细微的变化。这会使湿陷性黄土地区桩的承载力检测结果略微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同地区黄土湿陷程度的强弱及挤密法施工工艺的差别,采用相同的孔心距处理湿陷性黄土后形成的复合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挤密法的孔心距、挤密系数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等主要设计指标应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黄土的湿陷程度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