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早已完成,积累了海量的水系沉积物数据.对分布在中国东部5个大地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数据的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并与出露岩石地壳的岩石数据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东部不同构造单元的出露岩石地壳的岩石成分决定着水系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不同构造单元同一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背景含量.水系沉积物中1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出露岩石地壳岩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富集,特别是低温热液元素,如Hg富集系数可高达13.6倍.另外,气候对金属元素从母质岩石中活化迁移分配到水系沉积物中的含量高低存在着影响,即低纬度地区的金属元素从母质岩石中活化迁移到水系沉积物中的量比高纬度地区多些,但这种影响因素相对于母质岩石成分的影响是居于次位的.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流体演化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常常出现气/液共存两相,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证实有相当量的难挥发金属元素可以进入气相进行迁移[1].但关于迁移机理和迁移能力的认识还很有限.本文探讨了在饱和蒸汽压条件下,金属元素Cu、Na和Zn在气/液相之间分配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岩浆硫化物矿床中的铂族元素矿物主要是与半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但有关这些半金属元素在岩浆系统中的行为的研究却甚少。对金川龙首矿区不同类型矿石的Cu、Ni、铂族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在熔离过程中这些半金属元素会与铂族元素一起进入硫化物熔浆中,在硫化物熔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倾向于在残余熔体中富集,在单硫化物固溶体分离过程中部分半金属元素趋于进入镍黄铁矿中。由于半金属元素与铂族元素(PGE),特别是Pt和Pd,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在半金属元素达到铂族矿物结晶所需要的饱和浓度前,其存在会阻碍PGE进入金属硫化物(BMS)中。此外,金川矿床S/Se值的变化不仅受同化混染作用及硫化物熔离强度的影响,还受后期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埯氧或兼性厌氧细菌对Fe,Cu,Zn,Mo四种金属元素的吸收固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金属元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富集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沉淀,其次为菌体吸收。在含有金属元素和细菌的溶液中,影响金属元素沉积富集的因素依次为:生物化不沉淀≥菌体吸收≥元素种类影响≥细菌种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铁在含水层介质中的沉积行为,以石英砂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铁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规律,并对接触时间、铁浓度、腐植酸、钙离子等对沉积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铁在石英砂上的沉积是单分子层沉积,且沉积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低浓度腐殖酸会促进铁在石英砂上的沉积,但受络合作用影响,增加腐植酸浓度会减少铁在石英砂上的沉积。当水中存在阳离子Ca2+和阴离子SO42-时,会促进铁的沉积,NO3-离子的影响较小,而高浓度F-离子会阻碍铁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含SO42-丰富的极端酸性环境下的一种次生羟基硫酸高铁矿物,其结晶度较差,形态特殊,表面基团活性强,对其存在环境中有毒重(类)金属元素的迁移与钝化有重要影响。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施威特曼石的形成、组成结构、稳定性能、溶解度及其与重(类)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地下水除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煤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煤成烃的影响,对卧龙湖煤矿二叠系10煤层的23个煤样进行了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和灰分产率测试。结果表明:煤中主量过渡金属元素Fe和Ti含量明显较上地壳中元素含量低,微量过渡金属元素中只有Ni和Cu的富集系数大于1,整体上看煤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Co,Ni,Y,Cr,Cu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以无机结合状态存在。Cu和Fe的含量与煤层瓦斯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认定两者在煤成烃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但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张光宇  潘仲华 《地球化学》1979,(4):353-358,i001
氯是经常存在于各类岩石中的一个挥发性微量元素,它对许多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氯是经常需要测定的微量元素之一。和氟相比,岩石中氯的含量往往更低,需要较灵敏的方法去测定它。目前,测定岩石中微量氯的文献还不多。因而,拟定一个灵敏、快速、适宜日常分析的测定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繁荣 《地质论评》1995,41(1):42-47
本文将银山成矿体系为富含H2S,CO2的NaCl体系,对Cu,Pb,Zn,Ag和Au等金属元素在该体系降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银山矿床的成矿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字模拟,并与沸腾降温体系进行对比,证明了成矿体系地球化学演化对金属元素的迁移与沉淀具有得要影响。成矿硫体地球化学模拟在矿床成因,深部成矿预测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泥炭褐煤资源及发展腐植酸钾产业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炭、褐煤含有丰富的腐植酸,是世界各国规模化生产腐植酸产品的主要资源。针对中国煤炭腐植酸资源开发粗放、技术水平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问题,评述了国内腐植酸行业的特点及发展高附加值腐植酸产品的潜力方向。首先介绍了国内主要煤炭腐植酸资源泥炭和褐煤的分布特征及成分特点。其次综述了腐植酸产品的主要加工工艺和其在工农业各领域的国内应用现状。最后基于国情,从国内农业肥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腐植酸的应用潜力出发,提出并评价了腐植酸高附加值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腐植酸钾肥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含有机质热水溶液与金、铜、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含有机质(脂肪酸、腐植酸,氨基酸、原油、油田卤水等)热水溶液对岩石中Au、Cu、Hg的淋滤活化作用.结果表明,含一定有机质的水溶液对岩石中Au的淋滤能力超过含NaCl、KCl等盐类的卤水,含有机质和盐类的卤水的地球化学性质基本上取决于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行为。原油、油田卤水对HgS有较强的溶解作用,腐植酸及低分子的脂肪酸、氨基酸对HgS的溶解基本上不起作用。丙氨酸是岩石中Cu的有效活化剂,常温下可使岩石中46%的Cu进入水溶液。  相似文献   

12.
成矿金属量是成矿元素金属分布量的简称.在组成我国大陆地壳物质的化学元素当中,有67种是金属元素,21种是非金属元素.根据中国陆壳岩石化学模型的计算结果,金属元素占中国陆壳质量的24.71%,非金属元素占75.29%.因此,就元素种类而论,金属元素比非金属元素多得多;但就元素组成的物质量而论,非金属元素却比金属元素多得多. 已知我国陆壳质量为1.2437×10~(18)t,可求出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研究区内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多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杨胜科  崔文夏  赵钺  陈静  刘凯  李斌 《岩矿测试》2012,31(4):677-681
在碱性条件下过硫酸钠能氧化腐植酸发生化学发光反应。本研究以过硫酸钠-腐植酸化学发光体系为基础,建立了腐植酸的过硫酸钠氧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同时对测定方法的负高压及增益、泵速、过硫酸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0 mg/L(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076 mg/L,对浓度为0.5 mg/L的腐植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7%。利用该方法对5种不同地区地下水中的腐植酸进行测定,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33%~107.50%之间。该方法无需分离,简单易行,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Au-As-Hg-Tl矿化区毒害金属元素的水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研究了黔西南典型Au-As-Hg-Tl矿化区内毒害金属元素在采矿活动和自然状态影响下的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已开采的Hg-Tl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均有很高的毒害金属元素,煤采区地下水中亦表现出类似的特征,而Hg-Tl矿区外围地下水中金属元素保持在较低的水平。Hg-Tl矿区地素水中As和Tl的分布模式表明,其含量的变化受矿区地下水排泄和尾矿淋滤作用的控制。在尚未开采的金矿区,浅层地下  相似文献   

16.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研究区内钙积层、风成沙等制约因素对铜多金属元素表竽球化学异常发育的影响,总结了该类特殊景观条件下铜多金属元素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在垂向和侧向上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类景观区铜多金属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有机污染物在有机-矿物质复合体上的吸附行为,是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有机-矿物质复合体的形成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以蒙脱石和腐植酸分别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制备成不同有机质含量与粘土矿物比率(C/M)的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对TCE进行吸附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腐殖酸与蒙脱石结合后提高了有机-矿物质复合体的界面疏水性,同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使得复合体中部分腐殖酸变的更加紧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固相介质的吸附行为;源腐植酸的Kom值为0.587 1 L/g,形成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后Kom值均大于源腐植酸,随着复合体中C/M值的增加Kom值变化较小;TCE初始浓度的高低影响Kom值,以液相初始浓度500 μg/L为分界线,在低浓度段Kom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浓度段Kom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基本趋于稳定,此时TCE初始浓度对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文献日益增多,然而原子吸收法测定复杂样品中的贵金属元素因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而造成困难。如文献[1]中指出:在分析复杂的多组份溶液时,产生背景—非选择吸收,同时贱金属元素的存在还影响贵金属的原子吸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化探工作大多数是找次生晕中的机械晕、复杂晕和重叠晕.而采样就是在金属富集的土壤层位采取疏松物质,做为金属测量(化探)的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加工及物理的、化学的分析,测定微跡金属含量,从而了解某一区内土壤中金属元素分散和富集的情况,继而分析找寻引起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增高的原因.因此每一个样品是否有代表性,将直接影响工作成果.描述是和采样紧密配合的,每一样品都应伴随着进行一定的描述.因为每个样品的金属含量都受一定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的影响,因此描述是化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