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岛珊瑚礁鱼类的初步研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田明诚 《海洋科学》1995,19(5):28-32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纲,根据Nelson1984年的估计,全世界有28000种现生鱼类,目前记录到的约为20000种,其中海洋鱼类约12000种。我国海洋鱼类已知有2000余种,约占世界海洋鱼类种数的六分之一。然而尚有一些种类还没有被记录到,其中很多是生活在珊瑚礁区域的小型鱼类。珊瑚礁只分布在地球上南、北纬30°线之间,且具有高温、高盐的少数浅海岸地区,我国的海南岛即位于其间,海南岛沿岸有较丰富的珊瑚资源和珊瑚礁鱼类,遗憾的是这一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遭到人为的破坏,因此如何加强对珊瑚礁鱼类的…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07年在海南岛近岸区进行了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近岸区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近岸区鱼类丰富,共捕获283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0属,暖水性种占83.4%,暖温性种类16.6%;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共有种分别为12种、173种、283种,与黄渤海、东海、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共种分别为75种、217种、186种、131种和151种;相对资源量指数与相对资源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优势种(IRI≥500)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鯻(Therapon thraps)、棕斑腹刺魨(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  相似文献   

3.
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晓平  林钦 《海洋科学》1990,14(3):36-39
  相似文献   

4.
鲈亚目3总科53科239属840种.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沿岸海洋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是我国拥有海域面积最大的海岛省,同时也是遭受各种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海南省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受灾人口呈增长趋势,灾情主要集中在海南岛沿岸。按其成因主要分为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赤潮、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等。文章根据海洋灾害的特点,结合历史灾害资料,综合分析各致灾因子对海南岛沿海影响的时空特征及发展规律,指出海南岛各岸段应重点防御的海洋灾害类型,提出了海南岛沿海各岸段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生物科学中,应用生物卵壳亚微结构的物种特异性进行分类研究已成为可行性现实。在海洋生物学研究中,曾发现海胆类未受精的卵壳层颗粒中即存在着眀显的物种特异性差别( L?nning,1967)。很多学者通过对鱼类卵细胞发生期间的亚微结构及卵壳形成的研究,证实在鱼类卵壳结构中亦存在特异性的种间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与分类学、生物学及其区系分布有密切关系( Müller& Sterba,1963; Yamamoto,1963;G?tting,1966; Anderson,1967; Flügel,1967)。目前我国对鱼类卵壳( Egg chorin)结构的研究还鲜为人知,本文亦是首次通过对12种海洋经济鱼类受精卵的卵壳结构差别的探讨,为进行鱼类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水色反映了水中物质的不同含量,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应用可见光传感器监测大范围海洋水色的变化成为可能,而且由于影响水色的主要物质:叶绿素、悬浮泥沙、黄色物质等在估算初级生产力、泥沙迁移、海洋水质的重要作用,水色遥感已越来越为国内外海洋学家所关注。本文在叙述海洋水色遥感的基本原理,发展概况之后,介绍了应用陆地卫星Landsat的专题绘图仪TM数据对海南海域进行水色遥感的工作,包括现场数据采集,卫  相似文献   

8.
鲈亚目 3 总科 53 科 239 属 840 种。  相似文献   

9.
膜片钳技术在海洋鱼类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片钳技术是1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通过该技术研究海洋鱼类的电生理活动,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鱼类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文中简要介绍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国内外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在鱼类中枢神经元功能、渗透压调节和心脏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展望了该项技术在研究海洋鱼类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防御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论文资料表明中日两国海区共出现4351种鱼类,分属329科。其中中国分布为3048种,日本为3254种,两国共有种为1951种,占海区鱼类总数的44.84%。文中并对上述鱼种依不同海区作了比较分析,其中有上百种鱼种是两国渔业的主要对象。论文指出,中日海洋鱼类的高度多样性是同源扩布的产物;同时,又由于区维与海流系统的差异,导致鱼种在共性基础上的分异。保护海洋鱼类多样性是持续渔业生产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建立资源管理型渔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海鱼的孔肠科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6,17(5):379-385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海南岛海产鱼类体内的孔肠科吸虫6新种,文内除对新种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外,还与各相近种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作者《海南岛海鱼寄生复殖吸虫》一书正式出版,同年秋季(10-11月)及1992年春季(3-4月),作者又先后两次赴海南岛进行海鱼吸虫采集,取得标本经整理鉴定共有26种系原书中未曾记载者,其中有4种为新种。现将新种描述于后,并附新记录名录。文中测量单位均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5种海鱼的生态生长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常温下进行星鳗、蛹、黑鳗、厚头平You和皱唇鲨等五种鱼类的生长实验,得出这5种鱼类摄食巢沙蚕、火枪乌贼、斑Ji(碎块)、带鱼(碎块)和玉筋鱼的生态生长效率波动于3.8 ̄33.6%范围内,平均为16.0%,相对平均日摄食量处于1.6 ̄11.5%之间,另外,对饵料系数、平均日摄食量及平均体重日增长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东北部海域海砂资源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周边浅海海砂资源丰富,其东北部海域砂、砾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超过10 m,均为全新世海相沉积。通过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域的水深、地层、沉积物粒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分布、范围、规模、厚度及沉积环境,对海砂的质量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位于琼州海峡东口的潮流沙脊区是海砂的主要分布区域,沉积厚度在20 m以上,海砂分选好、次圆状,砂含量超过80%,海砂各项指标良好,用途广泛。研究区海砂资源主要受海底地形和潮流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属全新世陆架潮流沉积体系,近岸处亦受到陆域物质输入和浅水波浪的影响,沉积物来源主要为琼州海峡内部和粤西,海南岛的物质供给可能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5种海水鱼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性及其电泳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4年7-12月,山东,福建省沿海采集真鲷、黑鲷、牙鲆、鲈和小黄鱼等5种黄692个生化样品,应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5种鱼的肌肉,眼睛、心脏、鳍,鳃、肾脏共7种组织的23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性、产状和地貌等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岸出露的前全新世海相地层5个典型剖面进行区内对比,以恢复该套地层的产出序列,并推测海相地层的分布范围。结合海相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莲花山周缘海岸的地貌特征,探讨了该海岸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以前,有河流自东南向西北经德义岭、莲花山入海,海相地层沉积区属于滨岸环境,是该海岸带当时受海水进退作用的主要区域,接受着波浪从北面、河流从南面带来的沉积物;中更新世至今,受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河流被隆起的火山锥阻挡而截流或改道,海相地层沉积区则被抬升成为陆地,并在全新世海岸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今宽广的海蚀平台,海岸后退平均速率约为10 cm/a。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的海岸侵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和石梅湾为例,在假定人为因素导致海岸侵蚀受到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在未来全海平面上升20cm和50cm的情况下上棕海滨沙滩的可能损失重,并提出耵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东部陆架海底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二十多条测线的测深、旁测声纳和浅地层连续测量的调查以及底质等资料,概述了海南岛东部陆架海底堆积平原地貌及其上的地貌类型,其中海底沟,坎、岗阜等地貌类型的线性排列和古海岸线的位置相应。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面积约32200平方公里。岛上沙质海岸占比例最大,另外泥滩、石砾、岩石海岸亦有所见。由于四面环海,所以海洋性气候较为显著。水温一般较高。与相邻的广东大陆沿岸相比,季节变化及年变化幅度均较小。基本上符合热带性气候的特点。但是,由于受季节风的影响,以及浅水区域较宽和接近大陆,沿岸水温和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局部地区具有一些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海南岛的潮汐类型是混合潮,潮水幅度通常不超过3米。 1959年11月-1960年2月,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考查组到崖县的榆林、马岭,陵水县的新村,万宁县的港北港,乐东县的莺歌海,文昌县的抱虎角、铜鼓角以及海口市的盐灶、北港、苍头前等地进行了调查采集。为了使原有的材料得到更进一步的充实,1962年3-5月,又到崖县的榆林,陵水县的新村以及临高县的新盈,东方县的八所进行补充调查。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潮间带藻类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并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潮汐类型、潮水幅度等环境条件的具体影响,进一步探索藻类分布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八种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硬骨类中的5个目、8科、8属、8种鱼类的消化系统作了比较解剖研究。8种鱼类均为肉食性,但由于所摄取的动物种类不同,因此8种鱼类在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结构上各具特点。消化系统各部特点是与食性及食物种类相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